坦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坦然
漢語詞語,拼音讀 tǎn rán。形容心裡平靜,無顧慮:無懼。自若 [1] 中文名 坦然 拼音 tǎn rán 解釋 形容心裡平靜,無顧慮:無懼 自若 近義詞 平靜、安然 反義詞忐忑、驚惶.
基本解釋
[have no misgiving;calm;unperturbed]∶坦白,心安。神情坦然。真是坦然,我終於坦白這件事。壓在心裡許多年了。坦然的感覺一般體會不到真的是釋放許多壓力。[extensively]∶平直廣闊的樣子。 [2] 坦然曠寂草原不由讓我忘卻煩惱
引證解釋
1.【平直廣闊貌】。 唐·劉禹錫《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記》:「益城右門銜大逵,坦然西馳,曰石筍街 。」《宣和遺事》前集:「掘深數尺,不見龜蛇,下視其穴,深不可測,遂下棺葬埋。平明視之,四望坦然,不知葬所。」2.【形容心裡平靜,沒有顧慮的樣子】。晉·葛洪《抱朴子·安塉》:「怡爾執待免之志,坦然無去就之謨。」唐·元稹《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晝夜安寢寤。」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八回:「原來趙孟為箕鄭父見為上軍元帥,恐其鼓眾同亂,假意召之。鄭父不知是計,坦然入朝。」《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笑得華忠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卻坦然無事的扶了個婆兒一路進來。」 魯迅《彷徨·祝福》:「冬至的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看 四嬸 裝好祭品,和 阿牛 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3.【安定】。《南史·梁紀上》:「公受言本朝,輕兵赴襲,排危冒險,剛柔遞用,坦然一方,還成藩服,此又公之功也。」4.【顯然】。三國 魏嵇康《明膽論》:「此理坦然,非所宜滯。」 [3]
其它相關
【人物暱稱】 坦然,明代醫僧。居歙縣(今屬安徽)北八十里的箬嶺上。擅長針灸,所用針纖細如毛,長不過寸許,一投輒效。某人癱瘓二年,屢針不效,靜思恍然:「此人皮肉肥厚,短針不足用也。」乃易金針長五寸,一針而愈。復針胡振聲中風僵臥兩天,旋愈。奇驗多類此。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