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位于印度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公元11世纪初,南印度朱罗王国首都坦贾武尔建成供奉湿婆神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耗时7年。神庙的院落由回廊环绕,长240米,宽120米。在它的外侧,还用砖墙围成每边长约350米的大院子。神庙的大门精雕细刻,非常华美。门两侧还雕有巨大的守门神像。庙内有牡牛殿、两个相连的宽敞礼拜殿、前殿和毗摩那,它们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

中文名 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

外文名 Brihadisvara Temple, Thanjavur

国 家 印度

所属 洲亚洲

神庙概况

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的毗摩那,底面是一个每边长25米的正方形,圣室上面建有维马纳姆高塔,塔高13层,棱角分明。据神庙石碑上的铭文记载。公元11世纪初期,坦贾武尔有数百名祭司和神庙中的舞者、鼓手、吹笛人、洒水人、点灯人、洗衣人等,总人数超过600人。这些人每天在神庙里工作半天,其余时间去国王赏赐的农田干活。他们和寺庙间的契约刻在石头上,上面写明,使用耕地的代价是参与神庙建造,并且要在举行仪式时拉装饰豪华的神车。1930年,在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内发现了建庙时期的大量壁画。这些公元12世纪的壁画被公元17世纪的壁画覆盖,因此保存完好。壁画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印度传说中的湿婆神形象。作为朱罗王朝仅存的壁画作品,这批壁画格外珍贵。由花岗石和砖块建造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是同期朱罗王朝在南印度及东南亚各地建造的寺院的典范,它的造型是正统的南方型建筑。

建筑风格

指导南印度神庙建筑的规则是特别严格的。[1] 从第六世纪起,修建庙宇的材料只能是石头。木头和泥土由于不耐久,只能用于人的住所。圣殿的形状,布局和建筑式样,视它所信奉的对象的性质及它信仰的教派而定。祭司和“斯塔帕第”(工匠兼技师)在一起共同确定建筑原则,这些原则记载在《阿含纪》、《瓦斯图》和《工巧论》等著述中。一旦选定了庙址,在建造者心目中,神庙的方位就占了最重要地位。在1000年前后建造的坦贾武尔就是朝东的。三座门廊把游客同内院分开。第一座门廊建造时间较晚(15-17世纪)和后面两座不同,后面的两座则是朱罗艺术与建筑的直接预示。在内院里面迎接游客的是一座将近六米长的雕刻卧像。这是湿婆神的座骑的像。然后,在穿过主神殿的三座“曼达帕”(亭子)后,人们来到至圣之所,那里供奉着“林伽”,湿婆神的生殖器形象。在它的上方高耸着一座高66米、13层的天宫大宝塔。这个空洞的建筑物创造出一种把“林伽”同宇宙联接在一起的孔隙。它的装饰之精细、它的神龛和壁柱之众多,它那顶上饰有八匹公牛描绘印度教万神殿的雕带,使它成为朱罗艺术的一件杰作。在底部,有平行的两堵墙把至圣之所围住,形成一条两层高的通道。下层以其壁画之精美而著称于世,七层则有《舞论》中介绍的约80种舞姿的优美的浮雕像。《舞论》是一部公元一世纪时的论著,也是印度古典舞蹈原则的基础。主殿周围有一组保护性的小神殿。其中之一是专门奉献给罗罗王的精神导师喀鲁武拉的。在神庙已经竣工并将安装“林伽”的时候,僧人们注意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用来把雕像固定在基座上的专用黏土已成了液体,根本没有粘性了。神像无法安放。绝望中,国王突然醒悟,要顺利完成这个仪式,喀鲁武拉必须在场。喀鲁武拉被带到神庙,他把正在咀嚼的东西--蒌叶、槟榔果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吐了出来并用来把“林伽”粘住!因此,在印度教中被视作污秽的象征的唾沫在这里却成了神圣的胶合剂。

影响意义

坦贾武尔的宏伟神庙一座满是壁画、雕刻和雕带的辉煌圣殿成为一千年前南印度日常生活的见证。[2] 朱罗泰米尔王朝最伟大的君主罗阇罗阇一世的统治时期(985-1014)标志着南印度历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这个非凡的人物,湿婆神的狂热崇拜者、伟大的管理者和英勇无畏的战士由于坦贾武尔宏伟神庙中的许多铭文而永垂不朽,该神庙在他建立或修复的50个圣殿中是最雄伟的。神庙企图把精神世界和尘世凡间融和在一起。这是一座宗教大厦,同时,也是朱罗王国的一座历史、文学、艺术和建筑的纪念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