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墨脱皂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墨脱皂荚

中文名:墨脱皂荚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杜鹃花目

墨脱皂荚,学名 Gleditsia medogensis Ni,属于苏木科皂荚属的植物。 [1]

形态特征

生活型 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25米。

茎 小枝紫褐色或脱皮后呈灰绿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无毛;刺略扁,粗壮,紫褐色至棕黑色,常分枝,长2-15.5厘米。

叶 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2-6对),长11-25厘米;小叶3-10对,纸质至厚纸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7(-9)厘米,宽1-3(4)厘米(二回羽状复叶的小叶显著小于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先端圆钝,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微偏斜,全缘或具波状疏圆齿,上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微粗糙,有时有光泽,下面基部及中脉被微柔毛,老时毛脱落;网脉不明显;小叶柄极短。

花 花黄绿色,组成穗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长8-20厘米,雌花序长5-16厘米;雄花:直径5-6毫米;花托长1.5毫米,深棕色,外面密被褐色短柔毛;萼片3-4,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两面均被柔毛;花瓣4,椭圆形,长约2毫米,被柔毛;雄蕊6-8(9);雌花:直径5-8(-9)毫米;花托长约2毫米;萼片和花瓣均为4-5形状与雄花的相似,长约3毫米,两面密被柔毛;不育雄蕊4-8;子房无毛,花柱短,下弯,柱头膨大,2裂;胚珠多数。

果、种子 荚果带形棕色或棕黑色,扁平,带状,长20-54厘米,宽2-7厘米,不规则旋扭或弯曲作镰刀状,先端具长5-15毫米的喙,果颈长1.5-3.5(-5)厘米,果瓣革质,常具泡状隆起,无毛或密被绒毛,有光泽;种子多数,深棕色,椭圆形,长9-10毫米,宽5-7毫米,光滑。

原变种 对于原变种,雄花直径5-6毫米。荚果长20-35厘米,宽2-4厘米,无毛。

物候期 花期4-6月;果期6-11月。

染色体 染色体2n=28。

分类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80页,图80。1955年)中首次载有山皂荚(G. melanacantha Tang & Wang (1955)),称它和本种很接近,因此往往易被误认为本种, 并称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种的小枝灰绿色,刺黑棕色,小叶质较厚,短椭圆形或长卵形,长达6厘米,宽达2.5厘米。李林初在编纂《中国植物志》第39卷皂荚属时见到本种的日本标本及其原始文献,并把中国产的大量标本与之比较。该种的小枝颜色与本种并无区别,它本来也是紫褐色的,只是在生长的第二年脱皮才呈灰绿色;两者的刺都是紫褐色到黑棕色。至于所列的小叶形状、质地和大小的区别均在本种的范围之内,故予以归并。

1987年,倪志诚依据1982年12月11日李渤生和程树志采自西藏墨脱雅鲁藏布大峡谷附近常绿林边缘(海拔1250-1300米)的B. S. Li & S. Z. Cheng, 02105号标本发表了墨脱皂荚(Gleditsia medogensis Z. C. Ni)一种。由于张奠湘、陈德昭等人在编纂英文版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第十卷皂荚属时未见到原始材料,根据原始描述认为该种极有可能是本种的一个异名,因此多识植物百科暂时将Gleditsia medogensis处理为本种的一个异名,留待未来考证。

基本信息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杜鹃花目 目英文名 Ericales

科中文名 苏木科 科拉丁名 Caesalpiniaceae

属中文名 皂荚属 属拉丁名 Gleditsia

种中文名 墨脱皂荚 种拉丁名 Gleditsia medogensis Ni

生境 生境: 河谷常绿阔叶林缘 海拔下限 1200 海拔上限 13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2]

国内分布

西藏自治区[3]

参考来源

  1. 墨脱皂荚, 植物智, 2020-01-18
  2. 墨脱皂荚  .中国植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4-02-08]
  3. 墨脱皂荚概述 - 园林百科 - 造价通百科 2018年6月19日 - 墨脱皂荚概述常见问题 皂荚用量多少为宜 用来治疗脱发,白发 还是什么?介绍以下给你试试 白发变黑方 取皂角(药店有售)500克,何首乌250克,蜂蜜25克,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