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悫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夏道 |
---|
|
夏道(音:下确道)(Harcourt Road)是香港中西区一条主要干线,位于香港岛金钟,在新填海前部分是(添马舰)沿岸,连接湾仔告士打道及中环干诺道中。全线为三线双程分隔道路,设有香港首条高架立交行车天桥。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湾仔告士打道和中环干诺道中被英国海军船坞分隔开,来往两地的车辆需绕道金钟道,颇为不便。1950年代,香港政府于英国海军船坞对出海面填海,即原本英国军舰添马舰停泊之处。1959年11月,船坞迁至填海地段后,原有地段就开辟成新路,于1961年落成通车。
夏悫道通车初期经常发生交通意外,在1962年某六个月曾发生十三宗车祸,肇因皆为车辆驶经弯位时速度过快,故当局在1962年8月13日起于夏悫道竖设车速限制路牌,限制车辆驶经弯位时车速不得超过时速35英里(约时速55公里),为香港第一条设有车速限制的道路。
夏悫道曾经是4号干线的一部份,该部份在中环湾仔绕道于2019年通车后取代。
名称
夏悫道是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率领英军舰队从日本接收返回香港的海军少将夏悫(H. J. Harcourt)而命名。当中的“悫”字粤音及普通话发音同“确”,字型结构为上“壳”下“心”,亦有不少人使用其异体字“愨”,即“夏愨道”。
夏悫道天桥
夏悫道天桥是香港岛首条高架行车天桥。
为疏导皇后大道东与花园道交界一带的交通樽颈,当局在1964年中落实“花园道交通总汇计划”,修建与花园道平行的木棉道(后改称红棉路),并同时在夏悫道西行线修筑行车天桥,供非转入木棉道的西行车辆使用。该天桥于1964年10月动工,并在1966年3月落成,4月19日上午十时正式通车。该桥三合土桥趸12个,全长960呎,路面阔24呎,设两条西行行车线,桥顶更设有巴士站,为当时全港首创。
随著中环和金钟一带不断发展,路面交通已无从负荷,殖民地政府为解决日益挤塞的交通,在1984年实行“干诺道改善工程计划”,兴建毕打街隧道及林士街天桥,并决定将只设西行的夏悫道天桥重建为双程桥,以营造无交通灯阻隔的主干道路,连接港岛东西两端,路政署于1986年9月8日将毕打街隧道与夏悫道天桥重建工程的建造合约批予基利(香港)有限公司,该合约价值港币1亿9700万元;重建工程随即展开。新桥在1989年落成,为东、西行双程行车,并增设由夏悫道西行通往红棉路的分支桥,而巴士站则被取消,行车天桥横跨海富中心与香港大会堂之间的一段夏悫道,下层设有交汇处,连接金钟及半山区。
事件
夏悫道十分接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立法会综合大楼和行政长官办公室,使得马路经常成为抗议者占据、欲对政府表达不满的场所。
2014年9月28日至12月15日,香港发生雨伞运动,其中夏悫道被示威者占领逾2个月,成为雨伞运动占领区的金钟占领区的主要地段。
2019年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期间,夏悫道频繁地被占领,包括6月12日、6月16日至17日、6月21日、7月1日、7月21日、8月5日、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9月29日、10月1日及10月4日期间。
交汇道路
夏悫道
夏悫道天桥
- 夏悫道
- 红棉路
- 夏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