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外國語》創刊於1978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外國語》編輯部編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國語言文字期刊。
截至2019年1月1日,《外國語》編委會有編委14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
根據2020年10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外國語》共出版文獻4003篇,總被下載2993731次、總被引116198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286、(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83。
根據2020年10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外國語》共載文4806篇,基金論文[1]3295篇,被引量為45713篇、下載量為77068篇;2018年影響因子為1.19。
根據2020年10月15日維普網顯示,《外國語》發文量為3880篇、被引量為39472次,影響因子為0.96648。
辦刊歷史
1978年2月27日,國務院發文再次確認上海外國語學院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學校深感要辦好全國重點高校必須教學與科研並舉,使之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應該創辦一份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師資隊伍成長服務的學報。但鑑於當時正處在文革結束後撥亂反正、百廢待興時期,高考恢復後首次錄取的新生剛入學,停辦已久的夜大學剛恢復,各方人手都很緊張,要抽調人力來創辦學報尚有困難,因而決定在教務處內部抽調2—3人組成學報編輯組先辦幾期試刊,待條件成熟時再正式出刊。三期試刊先後在1978年5、8、11月由校內印刷廠排印出版。8月28日至9月1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外語教育座談會,校領導認為事不宜遲,必須加快創刊步伐,一方面立即從各系調兵遣將建立學報編輯部,另一方面向教育部提出創辦《外國語》的申請報告。11月,教育部批准《外國語》正式創刊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1979年5月,《外國語》發行創刊號,同時也稱《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刊物以雙月刊發行。
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該刊別稱改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2年11月,《外國語》獲「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
2014年12月,該刊入選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設置
《外國語》設有語言學、翻譯學、文學理論等欄目,並不定期設有外語戰略研究、文學研究、書評及會議綜述欄目。
刊登內容
人員編制
截至2019年1月1日,《外國語》編委會有編委14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
學術交流
2014年1月19日,由《外國語》編輯部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科研處、高級翻譯學院、翻譯學研究中心協辦的「全國翻譯理論研究高層論壇」在廣外大北校區舉辦。
6月14日,《外國語》編輯部和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於在北京聯合召開了「2014年外語高考改革論壇」。
2015年7月1日,由《外國語》編輯部主辦、貴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國外語言學發展趨勢和熱點問題」高層論壇在貴州師大寶山校區舉行。
12月4日到6日,《外國語》編輯部與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在廣西師範大學聯合舉辦了「第四屆中國外語戰略與外語教學改革高層論壇」。
2016年6月24日,由《外國語》編輯部主辦、蘭州理工大學外語學院承辦的「語言學研究新動態暨2016年《外國語》高層論壇」在甘肅蘭州舉行。
10月15-16日,《外國語》編輯部在浙江紹興文理學院組織召開了第二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暨全國「特色翻譯教育探索」學術研討會。
根據2020年10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外國語》共出版文獻4003篇。
根據2020年10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外國語》共載文4806篇,基金論文3295篇。
根據2020年10月15日維普網顯示,《外國語》發文量為3880篇。
收錄情況
《外國語》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來源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2]網、萬方數據庫全文收錄,並被《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及其他各種專業報刊轉載轉摘,被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簡稱MLA)收錄論文標題和摘要。
影響因子
根據2020年10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外國語》總被下載2993731次、總被引116198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286、(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83。
根據2020年10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外國語》被引量為45713篇、下載量為77068篇;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來源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1.1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70種)中排第1317名。
根據2020年10月15日維普網顯示,《外國語》被引量為39472次,影響因子為0.96648。
榮譽表彰
《外國語》曾獲社科雙效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的榮譽稱號。
《外國語》的辦刊宗旨為:推動中國國內外、外語界與漢語界語言學者的交流與互動,展示中國國內外語言學研究的最新發展動態;聚焦熱點學術問題,提升外語界學術研究品質;發現與培養中青年學術人才,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外語語言學研究人才。
投稿指南
一、格式
(一)作者信息
作者註冊投稿系統時務必填寫真實有效的個人信息,以便聯繫和稿件的後續處理。
(二)文章編排
(1)因該刊採用匿名評審制度,為確保評審的公正性,請務必在上傳投稿系統的稿件中隱去一切與作者身份有關的個人信息(包括基金項目、致謝詞等),否則將影響審稿進程,後果自負。
(2)全文用WORD編排(如有圖表,可用RTF格式作備份),正文採用五號宋體。
(3)在文首附1)中英文標題;2)對應的中英文摘要,篇幅分別在100—300字之間(字號為小五楷);3)中、英文關鍵詞各為3~5個, 需一一對應,各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4)注釋採用腳註形式
(5)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在前,按照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中文文獻在後,按照作者姓氏拼音順序排列。
二、審稿制度
(一)該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一般審稿時間為三個月(逢寒暑假順延),三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其稿件。
(二)該刊嚴格執行有關文獻抄襲的規定,凡在一篇錄用稿件中連續引用超過三十個文字,而未加注參考文獻者,即按抄襲處理,一經查實,未刊發者取消其錄用資格;已刊發者,5年內不錄用其責任人的稿件。
三、注意事項
(一)該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費用;發放稿酬時,優稿優酬。
(二)該刊已全面採用投稿系統進行稿件處理,如投稿過程中遇到困難,請換時間段重試。
(三)作者可隨時登陸投稿系統查詢審稿進程。稿件如被採用,作者將收到錄用通知。
(四)由於編輯部人員有限,作者如需諮詢,請用電子郵件方式聯繫,編輯部將會儘快回復。
《外國語》以高品位、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對相關的國外當代前沿理論的及時評介,贏得了外語學界和漢語學界的青睞,對推動和促進中國的外語研究、外語教學研究、語言對比研究、語言理論探討,特別是對推動和促進外語學界和漢語學界的交流互動,起了很好的積極作用。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委員陸儉明評)
《外國語》為推動外語學術研究,培養學術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創刊以來,一直以把握學術動態、嚴格學術規範、倡導學術創新為特色,具體表現在欄目內容精闢、文章學術價值高、印刷排版規範等方面;不僅在學術性、權威性等方面一直保持領先地位,還積極主辦國際性學術會議,對於中國外語學術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引領和導向作用。
(上海外國語大學原校長、原黨委書記,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語學科評議組組長戴煒棟評)
《外國語》刊登的文章既有廣度,也有深度,遍及語言、語言學、文學、翻譯各個方面,而且一直以來比較注意反映大學外語教學的情況,為外語教師和外語工作者提供了一片發表研究成果的園地。
(廣州外國語學院原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第三、四屆委員,全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原副會長、全國外語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委員會原會長、廣東外語學會原會長桂詩春評)
《外國語》在幾代學者的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辦刊理念,提倡創新,辦出了鮮明的特色,成了外語界令人矚目的刊物,能在審稿過程中一塵不染、堅持質量第一,對稿件盡職盡責,贏得了讀者和作者的尊敬。
(北京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自學考試英語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應用語言學會副會長、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境內外語應用分委會主任劉潤清評)
《外國語》為深化外語教學改革,提高外語教學質量,提高中國外語教學理論水平,取得與外國同行切磋爭鋒的話語權作出了有目共睹的重大貢獻。
視頻
外國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基金論文兩手都要抓!這個暑假你或許需要這幾點忠告! ,搜狐,2021-06-25
- ↑ 學術期刊的幾種分類方式,搜狐,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