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多難興邦,漢語成語,【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1]
出處
《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示例】:
1.《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德宗建中四年,陸贄在給唐德宗的奏摺中寫道:「有以無難而失守,有以多難而興邦」。
2.晉·劉琨《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興:復興,振興。邦:國家。多難興邦,指多災多難的局面,往往可以激發人民勵精圖治,轉危為安,使國家復興強盛起來。劉琨曾以此意勸告晉元帝發憤圖強,振興國家。
3.唐·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多難興邦者,涉庶事之艱而知敕慎也。」
4.明·盧象升《請討賊疏》:「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以其時考之則可矣。」
外文翻譯
【英文】:foreign aggressions often awaken a nation from its slumbers and thus help make it strong
【俄文】:госудáрство растёт в невзгóдах
典故
春秋時,晉、楚兩國曾相互朝見。公元前538年,楚靈王派大臣椒舉到晉國去,希望借晉國的勢力讓其他諸侯擁護楚國。晉平公想自己稱霸,害怕其他國家強大,所以他不想答應楚國的請求。晉國大臣司馬侯對晉平公說:「晉、楚兩國的霸業只有靠上天的幫助,而不是可以彼此爭奪就能得到的,君王還是答應楚國的請求才好。」晉平公說:「晉國有三條優勢可以免於危險,還有誰能和我們匹敵呢?我們國家地勢險阻又多產馬匹,齊國、楚國又多禍難,有這三條,我們怎麼會不成功呢?」
司馬侯回答說:「依仗着地勢險要和馬匹多而對鄰國幸災樂禍,這是三條危險。四岳、三塗、陽城、太室、荊山、中南,都是九州中的險要地帶,它們並不屬於一姓所有。冀州的北部,是出產馬的地方,並沒有新興的國家。憑藉着地勢險要和馬匹多,是不能鞏固自己的,自古以來就是這樣。而往往是多有禍難而歷經磨練鞏固了國家,開闢了疆土;因為沒有禍難而耽於安樂喪失了國家,丟掉了疆土。」
晉平公認為司馬侯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便答應了楚國的請求。
視頻
成語故事 第48集 多難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