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贄

陸贄(754年-805年),字敬輿。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人 。[1]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政論家 ,溧陽縣令陸侃第九子,人稱"陸九"。[2]

陸贄為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進士,中博學宏辭科。唐德宗即位,由監察御史召為翰林學士。"涇原兵變"後,隨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詔書,情詞懇切,"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激發"。 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貞元八年(792年),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為相時,指陳弊政、廢除苛稅。貞元十年(794年),遭構陷後罷相。永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贈兵部尚書,諡號"宣"。

陸贄為中唐賢相,其學養才能、品德風範,深得當時及後世稱讚。權德輿比之為西漢名臣賈誼;蘇軾認為他是"王佐"、"帝師"之才,文辯智術超過西漢謀臣張良。 陸贄工詩文,尤長於制誥政論。所作奏議,多用排偶,條理精密,文筆流暢。權德輿稱其"榷古揚今,雄文藻思"。《全唐詩》存其詩。有《陸宣公翰苑集》及《陸氏集驗方》傳世。

人物生平

陸贄生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相傳出生在蘇州嘉興城內甜水井(今浙江省嘉興市區斜西街東首)。 陸氏自東漢末年即為江南望族,但到陸贄出生前家門已衰落。其父陸侃曾任溧陽(今江蘇溧陽)縣令,後因陸贄顯貴,被贈為禮部尚書。 陸侃早逝,陸贄幼年受母親韋氏教導成長,時人稱之為"陸九"。他有獨立見解和操守,與眾不同,學習儒學頗為勤苦。

大曆六年(771年),十八歲的陸贄中進士,又應博學鴻詞科考試得高第,授華州鄭縣縣尉,後被免職回鄉。壽州刺史張鎰名望很高,陸贄前往謁見。交談三日之後,張鎰認為陸贄是奇才,請與他結為忘年交。陸贄告辭時,張鎰贈錢百萬,說:"請作為太夫人一日飯食的費用。"陸贄不肯接受,只收了一串茶葉,說:"斗膽不收您贈送的厚禮。"他憑文牘判詞寫得出類拔萃,補任渭南縣主簿(《新唐書》作渭南縣尉),後遷任監察御史。

建中四年(783年),涇原軍發動兵變,占領長安(今陝西西安),擁立前太尉朱泚僭越稱帝,陸贄隨德宗避亂奉天(今陝西乾縣),轉為考功司郎中。興元元年(784年)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叛亂時,又扈從德宗逃往梁州(今陝西漢中),轉任諫議大夫。 陸贄自從任翰林學士後,即參贊機要事務,負責起草文詔,甚得德宗倚重。朝政千頭萬緒,大量詔書均由陸贄起草,他疾筆如飛,但凡所議論陳列的,沒有不曲盡情理的。在艱難的日子裡,雖然有宰相,但是無論大事小事,德宗一定要與陸贄商量,時人稱他為"內相"。德宗無論到哪裡去,也一定要有陸贄伴隨。由於梁州、洋州道路險惡難行,德宗曾經與陸贄失散。過了一夜,陸贄還沒有到來,德宗震驚憂愁,以至於哭泣,下令能找到陸贄的人賞賜一千金。過了許久,陸贄才到,德宗非常高興,太子李誦等人紛紛來賀。然而,陸贄常常直言諫諍,有違德宗的意旨。奸臣盧杞雖被貶官,但德宗內心中還是庇護他。陸贄極力陳訴盧杞的奸邪導致變亂,德宗表面上雖然同意,心中卻很不高興。劉從一、姜公輔都從小官進升為宰相,陸贄雖然得到德宗極大的恩寵和知遇,卻沒有出任宰相。

貞元七年(791年),陸贄被罷去翰林學士之職,拜為兵部侍郎、知貢舉。

貞元八年(792年),竇參被免去相位,陸贄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正式出任宰相。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下詔召還陸贄。詔書還沒有到達貶所,陸贄已經逝世,享年五十二歲。獲贈兵部尚書,諡號"宣"。

文學成就

陸贄工詩文,尤長於制誥政論。所作奏議,多用排偶,條理精密,文筆流暢。與其同時代的權德輿稱其"榷古揚今,雄文藻思"。他以駢文擅名,其駢文對偶齊整,音韻協調,語言流暢,氣勢極盛。所寫詔書﹑奏議等,善於將誠摯的感情同精當的議論融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為德宗起草的《奉天改元大赦制》,情詞懇切,深自痛責,"行在詔書始下,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激發"。 他寫的奏議《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論裴延齡奸蠹書》,都是數千字以至近萬字的政論文,分析朝政時事,剖明是非得失,情理結合,兼有駢文和散文的長處。陸贄不是古文家,但他的作品體現了當時駢文向散文轉化的趨勢。

貞元八年(792年),他主持進士科試,韓愈﹑歐陽詹﹑李觀等八人登第,時稱"龍虎榜",譽為"天下第一",而他便為韓愈等人座師。宋代蘇軾的奏議,也深受他的影響。

個人作品

陸贄文集,明清以來刻本很多,今傳《陸宣公翰苑集》24卷,有《四部叢刊》本,系據宋刊本影印。又有詩文別集15卷,已久佚不傳。還著有醫書《陸氏集驗方》50卷。

《全唐詩》存其詩3首:《賦得御園芳草》、《曉過南宮聞太常清樂》、《禁中春松》,《全唐詩外編》補斷句1句。

人物評價

李抱真:陛下幸奉天、山南時,赦書至山東,宣諭之時,士卒無不感泣。臣即時見人情如此,知賊不足平也。

韓愈:贄之為相,常以少年入翰林,得幸於天子,長養成就之,不敢自愛,事之不可者皆爭之。德宗在位久,益自攬持機柄,親治細事,失君人大體,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職,而議者乃雲由贄而然。

李曄:貞元時,陸贄、吳通玄兄弟善內廷文書,後無繼者,今朕得之(陸扆)。

劉昫:近代論陸宣公,比漢之賈誼,而高邁之行,剛正之節,經國成務之要,激切仗義之心,初蒙天子重知,末塗淪躓,皆相類也。而誼止中大夫,贄及台鉉,不為不遇矣。昔公孫鞅挾三策說秦王,淳于髡以隱語見齊君,從古以還,正言不易。昔周昭戒急論議,正為此也。贄居珥筆之列,調飪之地,仆容易哉!

宋祁:德宗之不亡,顧不幸哉!在危難時聽贄謀,及已平,追仇盡言,怫然以讒幸逐,猶棄梗。至延齡輩,則寵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濟也。世言贄白罷翰林,以為與吳通玄兄弟爭寵,竇參之死,贄漏其言,非也。夫君子小人不兩進,邪諂得君則正士危,何可訾耶?觀贄論諫數十百篇,譏陳時病,皆本仁義,可為後世法,炳炳如丹,帝所用才十一。唐祚不競,惜哉![30]

蘇軾: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論深切於事情,言不離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時。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至於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可謂進苦口之樂石,針害身之膏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陳長方:赤符兆此水,黃圖蒙楚氛。上天眷李氏,未許鯨鯢吞。胚胎出仁人,來佐文皇孫。如鳳不鷙搏,坐使眾鳥君。奉天累卵危,柱石繋公存。奈何兒曹痴,但侈李渾勛。或雲詔令下,雪泣山南軍。瑣瑣計功閥,淺識難與論。君看商辛罪,詎可臣周文。朝有一微子,國勢南山尊。道大與時背,晚棄天之垠。溟渤泄毫芒,世已高清芬。窮通一吷耳,止止毋重雲。

葉夢得:唐人房喬、裴度優於德量,宋璟、張九齡優於氣節,魏鄭公、陸贄優於學術,姚崇、李德裕優於材能,姚崇蔽於權數,德裕溺於愛憎,則所勝者為之累也。

洪邁:① 德宗輔相之賢,如崔佑甫、李泌、陸贄,皆身沒則已。而獨於湯、杞二人惓惓如此,是可嘆也! ② 若唐宰相三百餘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徵、王珪、褚遂良、狄仁傑、魏元忠、韓休、張九齡、楊綰、崔佑甫、陸贄、杜黃裳、裴垍、李絳、李藩、裴度、崔群、韋處厚、李德裕、鄭畋,皆為一時名宰,考其行事,非漢諸人可比也。

趙秉文:肅代有一顏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陸贄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還,唐衰矣。

錢時:亦有處危疑變故而事難於直遂,必從容委曲而後濟者,狄仁傑之於武后,陸贄之於德宗,是也。……德宗,猜忌之主也。宣公當國,步方艱之日,不能委蛇曲折,以伸其志,首為激烈,犯其所忌,則不惟後 日之言無自而投,而忠州之行固不待變故甫定之後也。

胡三省:陸贄言李懷光、李建徽、楊惠元之禍敗,如燭照龜卜。

徐鈞:鋤奸抗疏反招疑,一斥忠州勢亦危。只集名方無著述,不為良相且良醫。

朱右:予觀唐人材出處從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陸贄而已。

薛應旗:陸贄、韓愈不久於朝,唐之所以雜夷也。

王世貞: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體近實,泌用近玄;狄仁傑、宋璟器相似也,仁傑近圓,璟則方;陸贄、李絳識相似也,贄達絳遂;杜黃裳、裴度略相似也,黃裳近疏度近密。

李贄:奏議者,議一時之務,而奏之朝廷,行之邦國,斷斷乎不容以時刻緩焉者也。奏議多矣,而庸獨稱陸宣公者,則以此公之學有本,其於人情物理,靡不周知,其言詞溫厚和平,深得告君之體,使人讀其言便自心開目明,惟恐其言之易盡也。[15]

蔡世遠: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諸葛武侯、陸宣公、範文正、司馬文正也。

任啟運:漢之諸葛武侯、唐之狄梁公、李鄴侯、陸宣公、宋之韓魏公、李忠定公、明之於忠肅公、王文成公,其人皆具旋乾轉坤之力。武侯固以管仲自比,其實狄梁公以下諸賢,其經世之學,皆深於仲者也。

陳宏謀:陸宣公奏議,豈嘗有意追琢為文。祗以謀人家國。義氣激昂,不自知其懇到詳明,文章遂足千古。乃知名賢大篇,原本忠孝,固未許肉食者偽作也。以憂國憂民之真心,為忠君愛國之確論。不尚詞藻,不事激烈,惻然動人,千載下如見其心,章奏中至文也。

陸以湉:此四人者(陸贄、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皆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

湯鵬:是故燕惠王有樂毅而不能用,楚懷王有屈平而不能用,項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漢文有賈誼而不能用,唐德宗有陸贄而不能用,宋神宗有蘇軾而不能用,此左右譖愬之罪也,此乾坤憾事也。

石韞玉:扶危定傾,兗職無闕。消兵散財,行恆言物。

曾國藩:陸敬輿事多疑之主,馭難馴之將,燭之以至明,將之以至誠,譬若御駑馬登峻坂,縱橫險阻,而不失其馳,何其神也!

逸聞趣事

陸贄為相期間,與地方藩鎮官員交往,向來一塵不染。德宗卻嫌他"清慎太過",擔心妨礙公務。勸他即使不收錢財,小禮物還是可以收一點的。德宗曾命翰林學士顧少林連口傳密旨,告訴陸贄"清慎太過,都絕諸道饋遺,卻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納諸財物,至如靴鞭之類,受益無妨"。=

陸贄執政時,懷疑駕部員外郎李吉甫結交朋黨,將他貶為明州長史。後來陸贄遭到裴延齡的構陷排擠,被貶忠州。裴延齡欲加害陸贄,便起用李吉甫為忠州刺史,陸贄的兄弟門人為此擔憂不已。李吉甫卻不記前仇,以對待宰相的禮節對待陸贄,與他相處甚歡。陸贄起初感到羞愧恐懼,後來逐漸與李吉甫結為至交。

親屬成員

家世 先祖 田通 齊宣王少子,受封於平原般縣陸鄉,以地為氏,成為陸氏始祖。

陸賈 漢高祖時奉命出使南粵,說服南粵王趙陀歸順。官至大中大夫。

陸烈 字伯元,陸賈之子,西漢初歷任吳縣令、豫章都尉。

祖父 陸齊政 唐玄宗時官至富平縣令。

父親 陸侃 官至溧陽縣令,後因陸贄顯貴,贈禮部尚書。

母親 韋氏 教導陸贄成長。

子輩 兒子 陸簡禮 登進士第,多次被使府徵辟。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八十九》[29]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八十二》[30]

參考資料

  1. 陸贄在新豐的遺存,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9-02-16
  2. 陸贄,國學導航, 引用日期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