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縣(區)交界,是周邊鄉鎮農副產品及其它商品貿易集散地,也是本區邊陲集鎮較繁榮的貿易市場之一 。大池鎮總面積109.73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總面積13560.8畝,林業總面1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103畝,大田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5380畝,擁有較豐富的鐵礦、毛竹等資源。轄13個行政村,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366人。距龍巖市27公里,319國道、贛龍鐵路貫境而過。[1]
歷史沿革
明代為鐵石鄉龍門裡大池社,有洪畲、城裡、界背、溪西、東坑等村落。清代至民國初為大池社全境。民國18年5月至民國21年11月,成立大池區蘇維埃政府,轄大東、大和、紅斜、黃尾、南燕、大山、雅金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2年,屬西池區,轄民族、民生、民權鄉。次年屬第六區。民國26年3月屬第一區,劃民族、民生、民權鄉聯保,轄17保。次年縮為小池鄉聯保,轄13保。民國30年12月後,改設大池鄉,劃鳳斜、北溪、大雅、金楓、秀東、大竹、望山、南埔、黃坊、嶺尾、大和保。
1949年11月為大池區,設雙東、雅金、南燕、豐溪、大山、黃嶺、大和村。1955年屬雙池區。次年改屬龍池區,轄雅金、雙東、大南、黃美、大和鄉。1957年設大池鄉,劃豐溪、雅甲、大南、黃美、雙東、大和、蘆家邦村。次年成立大池公社。1959年併入小池公社,設大池管理區。1961年6月,從小池公社公出,恢復原大池公社,轄紅斜、北溪、九里洋、大東坑、秀東坑、西洋頭、雅金、竹何、南燕、大山、黃美、大和、合甲13生產大隊、107生產小隊。
1984年7月改設大池鄉。1987年,轄12村、84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地大池圩,距市區27千米。1996年,轄紅斜、北溪、九里洋、雅金、大東、秀東、西洋、大山、南燕、黃美、大和、合甲、竹何13個村委會。1997年底撤鄉改鎮。[2]
地理環境
大池鎮位於新羅區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0′-116°50′,北緯25°03′-25°10′。距龍巖市區27公里,距上杭縣55公里。
大池鎮域東西相距17公里,南北相距12公里,土地總面積114.33平方公里。東西走向的新319國道、贛龍鐵路貫穿大池鎮域,南北走向的613縣道連接大池鎮與上杭縣溪口鄉,另外鎮政府駐地東與龍巖西高速公路互通口相距15公里、北與上杭古田高速公路互通口相距13公里,為閩贛交通要道,交通條件便利。
地形地貌
大池鎮境內四面環山,地貌以山地、小谷盆地為主,丘陵較少,海拔在400-1600米之間。總體地勢高差較大,在鎮域中部形成一個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2公里的菱形盆地,其主要分布紅斜、北溪、西洋、雅金、大山、南燕、黃美等村落。
氣候
大池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溫和濕潤,光照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低溫期短,雨量充沛。據大池雨量站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773mm,降水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9月,約占全年降水的75%,降水的年際變化也較大,最大年降水量為2630.2mm,最小年降水量為1146.1mm。據新羅區氣象資料,多年平均氣溫攝氏19.9°c,極端最高氣溫38.1°c,極端最低氣溫-5.6°c。多年平均無霜期高達291天,年日照時數1979小時,年平均風速1.7m/s,實測定時最大風速為24m/s,常年盛行東北風。
河流水文
境內唯一河流水係為黃潭河,屬山區性河流。黃潭河上游由大池溪、古田溪、大和溪三條小溪匯合於禾坑伐木場,並向西流入上杭汀江。
資源
大池鎮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四月李、雙華李和芙蓉李、早熟蜜桔等各季特色鄉村水果採摘活動為契機,推動鄉村旅遊和農業生產為主題的觀光休閒生態旅遊,將雅金、紅斜、北溪、大東、大和、秀東等村李子種植基地列入鄉村文化採摘節範圍,並結合享有「龍巖十八坑,坑坑不如秀東坑」美譽的秀東村內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仰高樓、始建於嘉靖十年(1532年)的吳氏龍興祠、華東地區最大的野生桂花群落等人文、自然景觀,發展特色鄉村文化旅遊。大池鎮申報仰高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大池擁有較豐富的鐵礦、毛竹等資源,主要礦產品有鐵、花崗石、石灰石、錫等。
大池鎮特色農產品:花生,梅子,李子,反季節蔬菜,柑桔,黃花梨等。
基礎設施
近年來,大池先後籌集建設資金近2億元,投入道路、橋樑、人飲工程、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籌資100多萬元完成了大山水庫庫區征地及二道壩項目建設,09年通過竣工驗收,正式蓄水發揮灌溉功能;
爭取中央補助資金1077萬元實施中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設;
爭取資金108萬元完成大池農村不安全飲用水工程項目建設,共完成取水壩2座、沉砂池2座、清水池1座、一體化淨水器3套、輸水管550米、配水管網12.9公里;
爭取資金1000多萬元全面完成了全鎮農村電網改造及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使我鎮成為新羅區第一個電氣化鎮,結束了過去大池白天經常停電的歷史;
爭取資金340萬元全面完成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任務;
爭取了中央國債等資金1000多萬元完成雅金、紅斜等5個村農綜項目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及黃美村省級千畝土地整理項目建設,極大改善農田基礎設施;
爭取600多萬元完成了黃美大橋及黃美小溪橋、鎮間橋、南燕南壽橋等5座危橋改建,極大改善了全鎮交通面貌,解決了汛期群眾出行難問題;
籌集400多萬元完成九里洋、大東、秀東三個村的道路硬化工程,13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鄉村道路水泥硬化,全鎮實現 「村村通」。同時,大池堅持建養並重,聘請5名專職人員和3名兼職人員組建大池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隊伍,實行分段負責制,建立鄉村道路日常養護機制。[3]
經濟
大池鎮位於新羅區西部,距城區27公里,地處永定、新羅、上杭三縣(區)交界,既是新羅區的「西大門」,又是周邊鄉鎮農副產品及其它商品貿易的重要紐帶。全鎮總面積114.33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46890畝,其中,耕地面積13560畝,林業總面積1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轄13個行政村,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766人。大池鎮交通便利,319國道、贛龍鐵路貫境而過,既是新羅區的「西大門」,又是周邊鄉鎮農副產品及其它商品貿易的重要紐帶。
十一五期間,全鎮社會總產值從2006年的7.9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5.16億元(預計數,下同),年均增長18.1%。其中,農業總產值從1.27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87億元,年均增長9.5%;工業總產值從3.37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9.68億元,年均增長60%;財政收入從815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2210萬元,年均增長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從345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1218萬元,年均增長51%。先後榮獲「第十屆省級文明村鎮」、「全省民政工作先進單位」、「省級衛生鄉鎮」、「龍巖市抗洪救災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大池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兩大主題,持續深化「工業強鎮、生態立鎮、商貿活鎮」三大戰略, 2009年黨委、政府積極協調爭取建設的龍池工業集中區於2010年底獲得批覆,成為新羅區「五龍」園區之一,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總規面積3000畝,其中一期規劃面積1150畝,主攻輕工電子等產業,着力打造中心城市西南翼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全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10.77億元,為「十五」時期的10多倍;共引進43個項目,總投資達18.5億元,其中,落戶龍州工業園區、龍雁開發區的項目有18個(引入園區的硬質合金企業將達到8家,是全區引入硬質合金企業最多的鄉鎮),落戶大池項目有25個;實現規模企業、億元項目入園數、限額以上企業零的突破;規模企業從零個增加到2011年的14個,產值達5.05億元;龍池工業集中區總規劃3000畝,一期規劃1150畝,在談的有意向進入龍池工業集中區的項目有總投資3.5億元廈門勁龍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5個項目,大池鎮的發展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機遇期。
圍繞大池未來發展目標,今後五年,大池將着力在以下5個方面發力突破:一是做強做優第一產業,夯實發展基礎。大池是典型的農業鄉鎮,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應立足本鎮優勢農業和傳統農業,建立健全服務「三農」新機制,深化土地使用權流轉,以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抓手,以「農佳妹」、「米田」花生、佳晟食品、三醉茶葉等農副產品企業為龍頭,積極培育品牌農業產品,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持續推進「茶葉、花生、果蔬、竹木」四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有效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加快規劃建設大池閩西邊貿花生、花卉、果蔬等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同時要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繼續擴大農民就業渠道,積極推廣小額信貸和農戶聯保貸款,扶持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推行「支部+協會+信用村」模式,不斷增強農民自主發展能力。突出大池花生品牌建設、黃美大棚蔬菜基地建設及西洋、雅金、大山生薑毛豆基地建設,帶動全鎮「一村一品」典型創建上水平。二是做大做精龍池工業區,迸發發展活力。大池鎮要按照集約發展、效益優先的原則,大力發展鄉鎮工業,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龍池工業區是大池鎮「十二五」規劃及「五大戰役」項目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的項目,總體規劃建設面積約3000畝。工業區應立足大池鎮區位、環境、資源、傳統產業等方面因素,從「農工型邊貿小城鎮」發展戰略出發,引進高效、節能無污染的精品企業,着力打造產業項目發展高地。通過幾年的努力,把龍池工業區建設成為資金投入最具吸引力、產業項目最集聚、經濟增長最強勁、產業定位最具環保低耗的跨越發展平台,初步形成中心城區西南翼工業重鎮。三是做好做特企業經濟,改善發展水平。資金缺乏是制約大池鎮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要解決發展的問題,僅靠自身力量是不夠的,而招商引資是解決這一「瓶頸」最有效的途徑。大池鎮要堅持圍繞國家、省、市投資重點和產業定位,堅持依託「6.18」、「9.8」、「11.8」等招商平台,堅持「幹部圍着項目轉、資金圍着項目投、人才圍着項目配、考評圍着項目論」的工作導向,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做強大池區域經濟。在項目謀劃引進上突出「主動」,主動對接國家、省、市、區的政策導向和產業布局,積極推動我鎮項目引進工作。同時對引進企業及項目做到引得進、走得出、回得多(即引得進來,企業能迅速投產並打開市場,創下品牌,同時企業納稅多,對我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能有很大的貢獻)。四是做活做深小城鎮建設,開拓發展空間。城鎮化是打造區域聯動發展的小城鎮經濟體的重要途徑。大池鎮要對接政策,積極爭取將我鎮列入全區重點推進城鄉統籌工作計劃和市、區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鄉鎮,進行統一規劃,並爭取扶持政策。要高點站位,立足大池地處三縣(區)交界的區位優勢,堅持以特色小城鎮發展為支撐,着力打造城鎮經濟綜合體,提升集鎮集聚 功能。五是做細做實生態建設,優化發展路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深入實施環保「四大工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抓好節能減排,突出黃潭河和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繼續探索實踐養殖業污染治理有效模式,確保存欄5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全部治理達標。加強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整治,深入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健全農村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加大北溪、九里洋、界背林場等地飲用水源保護,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礦區環境整治,強化項目建設和礦產開發的規範管理,儘快消除「青山掛白」,持續實施造林綠化工作,嚴厲打擊亂砍濫伐行為,着力打造綠色大池。<ref經濟 </ref>
社會事業
該鎮財政共投入教育經費237.39萬元,占財政總支出47%,中學有專職教師50人,在校生666人,學生鞏固率在98%。該鎮村村通有線電視,共有5個村與市區有線電視聯網;逐步完善基層陣地建設,已有6個村建立科技致富指導站,13個村全面鋪開,全面提高群眾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大池鎮投入衛生保健經費12萬元,鎮中心衛生院設有病床12張,醫務人員23人,有7000多人參加合作醫療,參保率75%。
旅遊
大池鎮位於新羅區西部,距市區27公里,地處永定、新羅、上杭三縣(區)交界。大池鎮李子種植基地達3200畝。大池鎮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四月李、雙華李和芙蓉李、早熟蜜桔等各季特色鄉村水果採摘活動為契機,推動鄉村旅遊和農業生產為主題的觀光休閒生態旅遊。大池鎮已將雅金、紅斜、北溪、大東、大和、秀東等村李子種植基地列入鄉村文化採摘節範圍,並結合享有「龍巖十八坑,坑坑不如秀東坑」美譽的秀東村內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仰高樓、始建於嘉靖十年(1532年)的吳氏龍興祠、華東地區最大的野生桂花群落等人文、自然景觀,發展特色鄉村文化旅遊。大池鎮申報仰高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