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田辣椒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田辣椒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目前我國辣椒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除耕整地環節借用糧食作物大型生產機械外,辣椒的育苗播種、秧苗移栽、收穫等關鍵環節基本上還是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質量差、生產效益低,導致一些辣椒優勢產區種植規模縮小,區域性特色農產品不能持續穩定生產。

一、技術名稱

大田辣椒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一些辣椒味原材料的製劑、美容企業,不得不用外匯購買原材料。針對這個問題,通過推廣應用辣椒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可促進我國辣椒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降低椒農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率和生產效益,促進椒農節本增收,推動各地辣椒產業向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區域性農產品[1]持續穩定發展。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土壤機械耕整。土壤深耕利於辣椒根系發育。土層深厚、土壤緊實、秸稈還田的地塊,要選用深耕犁對土壤翻耕,耕後用圓盤耙或驅動滾齒耙耙透耙實;土層較淺、土壤疏鬆的地塊,宜選用旋耕機對土壤旋耕。春茬椒田應在冬前耕翻,栽前15天耙平築壟;夏秋茬椒田要在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耕整,以搶農時。耕整地作業時土壤墒情要適宜,以利提高耕整質量,翻耕作業時,土壤水分在20%左右為宜;旋耕作業時,可在17%~28%。翻耕深度22~25cm,旋耕深度15cm以上,不漏耕,不起堆。

2.精整築壟。辣椒可採取高畦、平畦、壟作栽培。高畦栽培築壟高度10~20cm,溝寬30cm,畦面60~70cm,畦面上種植2行;壟作栽培築壟高度15cm左右,壟面20~30cm,壟溝20~50cm,壟距40~80cm。各地根據種植規格和品種,選擇不同規格的精整起壟機,一次完成精細碎土、築壟、施肥、覆膜、鎮壓等躲到工序,為椒苗移栽創造條件。土壤精整築壟作業後,表土細碎,2cm以下的土塊要大於75%;表土密實度適中;壟面平整度≤2cm/m。

3.苗盤機械播種。苗盤機械播種可實現種子在穴盤內精量點播,大幅度提高育苗播種效率。綜合選擇適宜當地生產的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優良的品種,出苗率應在90%以上,播種前應針對當地病蟲害情況進行拌種。

根據移栽機要求,選擇合適規格的穴盤,以及相應的穴盤育苗全自動精準播種機,可自動完成基質上料、穴盤輸送、精確播種、基質覆蓋、噴水等多項作業。要求漏播率≤1%、重播率≤1%。調整播種深度約0.5~1cm,每穴1粒或2粒種子,播種後覆蓋基質,保持各空穴清晰可見,然後噴透水。催芽、水肥管理、光照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配套措施按照有關有求進行。

4.機械化移栽。春季苗齡50-70天,早熟品種6~8片真葉,中晚熟品種8~10片真葉;夏季苗齡25~35天,具有5~7片真葉。植株挺拔健壯,苗高15~20cm,莖粗0.4~0.5cm,節間短;葉片舒展,葉色綠,有光澤;根系發達。根據需要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移栽機,移栽機應能夠調節栽插行距、株距和插植深度;大缽苗選用半自動吊杯式移栽機,小缽苗可選用全自動吊杯式移栽機,裸苗應選用鏈夾式移栽機;覆膜移栽應選用吊杯式移栽機。根據不同辣椒品種種植要求,調整移栽機行距、株距和栽植深度;栽植深度與缽體高度相同;要求移栽作業深淺一致、株距均勻、行列整齊,漏栽率≤5%、傷苗率≤5%、栽植合格率≥90%。高畦栽培,壟上栽植2行,行距40~50cm;壟作時,壟上栽植1行,行距40~80cm;平作可等行距40~50cm;株距根據品種密度確定。辣椒品種不同,栽植密度不同。一般畝栽植4000~6000株;中早熟品種,株型緊湊,可雙株栽植,畝栽10000~12000株;晚熟品種,株型壯大,可單株栽植,畝栽3500-4000株。

及時灌溉。定植後應及時澆定根水,水量要充足,使土壤充分濕潤,以利於儘快緩苗。

5.機械化中耕培土。中耕培土利於調控土壤水分,促進辣椒根系生長,防止倒伏。中小生產規模農戶,可選擇田園管理機更換不同部件實現中耕培土;大規模種植業戶,可選擇牽引式中耕培土機,中耕行數要與移栽機行數匹配。第一次中耕在辣椒移栽後10天左右進行,中耕前2~3天停止澆水;近根處宜淺,遠根處宜深;植株封行前結合中耕進行培土作業,培土高度應滿足各地種植模式和品種要求。

6.機械化收穫。大田辣椒[2]一般用於採收干辣椒,適用成熟後一次性採摘。一般在霜凍前,95%以上的辣椒變紅時收穫。干椒機械收穫有分段收穫和聯合收穫兩種形式,分段收穫可選擇配置手扶或小型四輪拖拉機的前置式割曬機,適于山區丘陵中小地塊;聯合收穫可選擇不對行梳摘式聯合收穫機,一次完成摘椒、輸送、清選、集箱等作業,適用於地勢平坦的規模地塊。收穫作業,要勻速前進;地頭和卸椒前,要換擋慢行,保持發動機高速運轉;辣椒機械收穫作業主要指標要達到漏收(割)率≤3%、果實破碎率≤5%。聯合收穫含雜率≤5%、總損失率≤6%。分段收穫可在辣椒在田間曬至半干,在場院分批碼垛,垛高1~1.5米高,椒果向陽,自然風乾。農閒時摘取椒晾乾,要避免長期暴曬,引起紅色素分解,降低質量。聯合收穫後在場院晾乾或烘乾,以提高辣椒品質。

減少損失。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傳統大田辣椒生產在土壤耕整後,人工築壟、育苗、移栽、培土、收穫。據統計,傳統大田辣椒生產畝用工10~12個,畝用工成本1300~1600元左右,占產值的1/3以上,辣椒生產用工多、成本高、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嚴重製約着地方優勢農產品和支柱產業的發展。大田辣椒生產機械化採用機械築壟機、育苗播種機、移栽機、中耕培土機、收穫機,替代人工作業,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在有效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可減少用工量60%以上,畝降低生產成本400~500元左右。若全國2000萬畝適宜機械化生產的大田辣椒,全部採用機械化作業,可節省勞動用工6000-7000萬個人工日,節本增效80-100億元,有效緩解工農業生產用工緊張矛盾,保障區域性優勢農產品和支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適宜區域

山東、河北、河南等黃淮海一年兩作區,新疆、內蒙、陝西等西北一年一作區,四川貴州、湖南等西南輪作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