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石桥市金牛山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石桥市金牛山博物馆隶属于大石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六名,其中中级职称[1]两名,内设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馆藏标本数千件(套),基本陈列展《远古回声——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展》常年免费对外开放。随着大石桥市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意识到不断加强,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博物馆的保护建设工作也将逐步深入。

基本介绍

在美丽富庶的辽南大地、渤海之滨,矗立着一处距今约二十三至三十万年的史前古人类遗址,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金牛山遗址。

金牛山座落在辽宁省大石桥市西南8公里的永安镇西田村,海拔69.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22o26'38"、北纬40o34'40"。金牛山西临哈大铁路、沈大高速,东有201国道,北依淤泥河,南望永安河,站在山顶可远眺辽东海湾。

一九八四年,在金牛山东南麓发现了一距今约二十六万年的比较完整的古人类化石[2],被命名为“金牛山人”。这一发现是我国乃至世界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一九八八年,金牛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00四年九月,在大石桥市政府的努力争取下,经辽宁省文化厅批准,金牛山遗址的管理权正式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给大石桥市。同年10月,大石桥市金牛山博物馆成立,专门负责金牛山遗址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同时配合上级文物考古部门对金牛山遗址的考古科研以及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大石桥市金牛山博物馆隶属于大石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六名,其中中级职称两名,内设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馆藏标本数千件(套),基本陈列展《远古回声——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展》常年免费对外开放。

近年来,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法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多次到金牛山进行考察交流和发掘科学研究。

随着大石桥市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意识到不断加强,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博物馆的保护建设工作也将逐步深入。

历史沿革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金牛山(时称牛心山)因富含菱镁和石灰岩而被日本人开发。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在石灰岩溶洞中发现了一批存在哺乳动物化石的第四纪堆积物。

1950年,日本学者研究了这批材料并发表了《满洲的新生代后期地层》一文。该文记载了在金牛山石灰岩溶洞内更新世堆积中发现的14种动物化石,其中有居氏大河狸(Trogontherium cuvieri Fischer,1932)、肿骨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 young,1932)等典型的较古老种类的动物化石。从而认为金牛山第四纪堆积物的沉积时代大致与北京猿人文化期相当,属于中更新世。并将这组地层定名为“牛心山组”。

从此,金牛山第四纪研究进入了科学家的视线。

1973年,辽宁省开展全省文物调查,营口市文物工作者在金牛山征集到了肿骨鹿下颌骨化石,引起了辽宁省文物部门的重视并派辽宁省博物馆专家到金牛山实地考察。金牛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拉开了序幕。

1974年,由辽宁省博物馆、营口市县文化部门共同组成的金牛山联合发掘队,开始了金牛山遗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工作。至1978年,共进行了四次发掘。发掘地点主要集中在C点、A点,发现了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打制石器、有打击痕迹的骨片骨器、用火痕迹及一根人类肱骨远端化石,同时又新发现了三处第四纪堆积地点,分别命名为D、E、F点。

经过这四次发掘,金牛山遗址在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未来的科学价值愈显重要。鉴于此,1977年,营口市、营口县两级人民政府决定对金牛山全面封山,禁止开山采石。197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金牛山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10月,我国着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来金牛山遗址考察,贾兰坡先生认为:“这里发现丰富的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是我国罕见的,周口店最初的发现也没有金牛山丰富。”并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见,“金牛山应该继续发掘,搞清地层全貌,然后进行深入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1984年9月至10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辽宁省博物馆、营口市县文物部门共同组成发掘队,开始了对金牛山遗址的第五次发掘,北京大学吕遵谔副教授任领队。发掘主要在 A 点进行。

这次发掘是金牛山考古发掘史中最具意义的一次发掘。

在这次发掘中,发现了包括完整头骨在内的五十六块古人类化石,经研究证明这些化石均属于同一个成年人个体,距今约二十六万年,被命名为“金牛山人”。1985年,被评选为我国近年考古五大发现之首。

“金牛山人”的发现填补了晚期直立人到早期智人过渡的空白。她即有早期智人阶段的进步特征,又有与北京猿人相似的原始特征,这一阶段的人类化石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将会提供丰富的直立人过渡到智人的具体形态结构知识,进一步提高对人类发展过程中这一时期的认识。这一发现,是我国乃至国际旧石器考古学、古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1988年,金牛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北京大学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金牛山进行第六次发掘,北京大学吕遵谔教授领队。此后,在1987年、1988年、1993年、1994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第七至十一次发掘。

1994年,为纪念“金牛山人”化石发现十周年,北京大学考古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校史前文化研究所、韩国忠清日报社等中韩两国有关单位,在沈阳共同举办了东北亚旧石器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金牛山遗址做为此次大会的分会场接待了来自韩国、俄罗斯、中国等50余位学者的现场考察,并参观了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馆的专题陈列。

2001年4月4日 ,《中国文物报》刊发“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结果,金牛山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名列第四。

2004年,大石桥市金牛山博物馆成立。

2012年,《金牛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金牛山遗址的保护、管理、建设开始步入规范、科学轨道,掀开崭新一页。

视频

大石桥市金牛山博物馆 相关视频

金牛山遗址、牛河梁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大石桥金牛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