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津茶馆相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津茶馆相声

中文名: 天津茶馆相声

表现形式: 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

性 质: 曲艺形式

历 史: 起源于北京,繁荣于天津

天津茶馆相声,简称”天津相声“,如今已经火爆全国,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标准。

相声是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相声以嬉笑怒骂通达世事、洞悉人生,它起源于北京,繁荣于天津。天津这座城市,在中国的相声发展史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天津品”天津三绝“,”听茶馆相声“已经在全国叫响。台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条手绢,演员穿着长袍马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台下数十上百位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笑声不断,掌声不绝……表演原汁原味、形式贴近群众、票价相对低廉使得天津茶馆相声越来越火爆。[1]

起源发展

相声以嬉笑怒骂通达世事、洞悉人生,它起源于北京,繁荣于天津。天津这座城市,在中国的相声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个世界二十年代后,许多相声艺人从北京的天桥来到天津,先从撂地演出开始,逐步地进入了茶社、剧场,在四十年代达到鼎盛,之后走入低谷,直到十年前相声才又开始重新恢复生机。天津,人们不但可以随时从收音机里听到相声,电视机里看到相声,还可以在茶馆剧场里近距离地欣赏相声。可以说,相声这门笑的艺术,已经成为天津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天津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声茶馆不下十几家,其中劝业场附近的名流茶馆、估衣街的谦祥益文苑等茶馆,都有百人以上的茶座。在天津从事专业相声的演员约有百余人,每天在不同的相声茶馆为观众们带来乐趣。

背景介绍

相声(Cross talk)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相声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苏文茂、马季等多人,后起之秀有郭德纲等人。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经历600多年,特别是近代,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近代中国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天津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狗不理包子”、“天津大麻花”、“天津茶馆相声”人尽皆知、广受传颂。

相关人物

张三禄,别名:管儿张,相声艺人、八角鼓艺人。北京人,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其艺术生涯下限大抵在清朝同治年间,上限在咸丰或道光年间。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代表作《贼鬼夺刀》、《九头案》等。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男。满族。天津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先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1940年起,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侯宝林是极负盛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著有《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被誉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郭德纲,相声和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新一代相声演员中的领军者。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侯耀文,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评书等剧种,辗转于梨园。这些经历对丰富他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他逐渐地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2005年底,在网络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打锤炼,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演员之中的佼佼者之一。多年来郭德纲不仅创作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新作品,同时继承了大量传统节目,还主持《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在录制节目的后台还整理传统节目的资料。在2013年蛇年第一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各大茶馆

“一壶热茶、一碟瓜子,长衫大褂、扇子醒木,拉长了音调的‘咦’‘嗨’叫好……到了天津,那种轻松和随意的相声茶馆氛围,是任何地方都享受不到的。”一位北京网友在博客上如此形容在名流茶馆看到的茶馆相声。

名流茶馆的门框上挂着一幅特别剪裁装帧的“京津列车时刻表”,而场子里操着“京片子”、山东口音、河北口音的观众比比皆是。他们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茶,听着相声。宽松的休闲环境,无须粉饰的舞台,简约酣畅的表演形式,该叫好的时候叫好,该鼓掌的时候鼓掌,该喝茶时随便喝茶,进进出出,热热闹闹,这就是天津卫普通民众最惬意的文娱方式。茶馆相声文化已成为天津的一张城市名片,一道鲜活的城市人文旅游风景。

独特的文化

2010年3月8日,一台名为“魅力女声”的相声专场在天津名流茶馆拉开帷幕,七八位天津女子相声演员轮番登场,这是天津茶馆相声“娘子军”首次以“集团军”的形式面向观众,在全国相声界也开创了先河。天津茶馆相声异军突起,成为天津在全国打响的“重量级”文化品牌,这令很多人始料未及。其实,了解天津的人都知道,相声就是从天津发源的,相声最初就起源于天津的茶馆,天津拥有全国最广泛的相声基础,也拥有全国基本功最扎实的相声演员,天津茶馆相声的火爆应该说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如今,到天津“品‘天津三绝’,听茶馆相声”已经在全国叫响。在天津茶馆相声观众里,外地观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不仅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专程来的观众越来越多,天津茶馆相声的影响甚至还跨过了长江。春节期间,一个来自上海的旅行团包场听茶馆相声,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商界人士则希望能够把原汁原味的天津茶馆相声引进上海、沈阳、哈尔滨。不仅如此,“到天津听茶馆相声”已成为国内许多“80后”“90后”追求时尚的一种标签。在北京青年当中,到没到过天津听茶馆相声成为衡量其是否能够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之一。台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条手绢,演员穿着长袍马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台下数十上百位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笑声不断,掌声不绝……刚刚过去的2010年春节黄金周,在名流茶馆、中国大戏院小剧场、大金台相声茶馆、金乐茶楼、谦祥益等天津各相声茶馆中,聚满了爱听相声的观众,越来越多的人以在春节期间到茶馆听相声的方式放松心情、享受假期。为什么茶馆相声如此火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表演原汁原味、形式贴近群众、票价相对低廉是天津茶馆相声越来越火爆的基础。

探索名流茶馆

在天津茶馆相声界,名流茶馆是公认的天津相声茶馆的“旗舰店”。说它是“旗舰”,不仅因为它已经成功地在天津开设了三家连锁店,拥有最多的相声观众,还因为名流茶馆是天津最早专门表演相声的茶馆之一,在天津首倡“相声大家说”,把相声引入民间。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叫于承艳的女人。于承艳曾是某国企的工会干部,1997年下岗后,她承包了行将倒闭的名流茶馆,将曲艺尤其是相声表演引进茶馆。当时,天津市曲艺团和天津市北方曲校的李伯祥、魏文亮、马志明、于宝林、田立禾等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都是名流茶馆的“台柱子”,这让小小的名流茶馆一下子名闻遐迩、火爆津京。天津走出去的北京茶馆相声领军人物郭德纲,在事业初创期也曾长期在名流茶馆演出。可以说名流茶馆见证了天津茶馆相声从步履蹒跚到走向辉煌的全过程。“一场六七个人的时候我们也经历过,但我说不怕,赔钱也要演,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演。没有当年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一票难求!”说到动情处,于承艳声带哽咽。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多年来,名流茶馆靠自身的努力,事业越做越大,还成立了“名流茶馆表演艺术团”,仅相声演员就达五六十人。名流茶馆的发展之路其实也是天津多数相声茶馆的发展之路。于承艳对记者说,她有一个梦,那就是有朝一日把相声茶馆开到外地去,让天津的茶馆相声走到外省,走向全国,把相声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说起相声回归茶馆,没有茶馆经营者积极参与不行,没有权威人士积极组织也不行,在此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于宝林先生。1998年,于宝林为了能让相声重回茶馆,不顾年高体弱挨门挨户到相声演员家作动员,先后将陈鸣志、邓继增、佟有为、马树春等几名弟子集合起来,又亲自找到正赋闲在家的演员尹笑声、黄铁良等,在津门恢复了茶馆相声表演,而且首演即火,有评论家称此举为“相声这才回到了自己的沃土上”。从此,天津的茶馆相声日益红火,并成为天津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正是有了这些热爱茶馆相声、具有较高表演水平的相声演员的加盟和参与,天津的茶馆相声才会蒸蒸日上,越做越出色,越做越响亮,让一二百年前在天津茶馆里成长壮大的相声艺术重新回到了它的出发点,回到了与观众面对面的原点。天津茶馆相声的前世今生或许可以告诉我们,只有最具亲和力的民间,才是浇灌艺术之花盛开不败的源头活水。

天津茶馆相声之所以能够多年保持超高人气,一批老艺术家功不可没。除了前文提到的佟有为、马树春、赵津生等,在天津共有名流、众友、九河、哈哈笑等相声艺术团。自1998年天津成立了全国首家民营相声社团“老艺人相声队”(后更名为众友艺术团)以来,天津市民营相声团体不断发展壮大,“哈哈笑”“九河”“名流”“和谐”等一批民营相声团体不断涌现,天津的小剧场(茶馆)相声已成为天津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佟马组合

2010年春节期间,64岁的天津茶馆相声演员佟有为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来往于几个茶馆赶场,除大年三十休息一天外,在春节前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有三四场演出,赶场成了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连轴转,依然无法满足热情观众的需求,有些午夜加场不得不推掉。作为天津茶馆相声的领军人物,“佟马组合”不仅得到观众欢迎,也得到了诸多业内专家的认可。他们的传统相声表演扎实、火爆,同时又大量借鉴网络和当代流行词汇,如佟有为的《黛玉走四方》就是从网络得到的启发,因而广受年轻人欢迎,也使他们赢得了由天津曲协颁发的“百姓最喜爱的相声演员”称号。2003年,“佟马组合”开始在天津茶馆相声界异军突起,这对于都是业余从事相声表演的佟有为和马树春来说难能可贵,也让他们开始对相声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佟有为对记者说,相声的发源地在天津,天津观众选择演员非常苛刻,活儿不行,多大的腕儿来了也不认;活儿好,再小的演员也照样捧,正因为有了这么好的观众,天津的相声演员才会人才辈出,也赢得了全国相声界的尊敬。著名演员陈佩斯、朱时茂就多次从北京专门到天津向佟有为、马树春学习传统相声《卖挂票》等多段传统相声。

佟有为向记者介绍,从前春节前后都是相声演出的“淡季”,艺人们都要“封箱”,也就是“忙年”,演出也随之停止。但近几年来,春节期间不仅无法“封箱”,而且成为茶馆相声的演出旺季。没错,花二三十元就能欣赏到两三个小时的现场表演,听茶馆相声真可谓是“物超所值”。据说,连天津年轻人搞对象都从原先的电影院改到了相声茶馆。听相声不仅能娱乐身心,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风土民情和地域风貌。多年来,佟有为和马树春始终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让茶馆相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2004年,他们参加了中国首届网络相声大赛,一举夺得金奖。2005年,他们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笑星大义演”为印尼海啸灾民献爱心活动,并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牵头,成功地在北京举办了“天津茶馆相声‘佟马组合’”专场演出,这是天津茶馆相声演员首次进入北京进行专场演出。2004年,“佟马组合”还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虽然在最后一刻因故没能登上春晚舞台,留下遗憾,但天津茶馆相声演员并没有就此止步。2010年春晚,另一位天津著名茶馆相声演员赵津生成功地登上了春晚舞台,让全国电视机前的观众领略到天津茶馆相声演员的风采。

艺术中坚

尹笑声是众友相声团的团长,他在茶馆相声界是绝对名家。他自6岁开始学相声,7岁登台演出。父亲尹寿山是他的启蒙老师,因其聪颖好学,马三立收他为弟子。他兼得师父与父亲的一些表演特点,能捧能逗,说唱俱佳。其经常演出的相声段子有《拴娃娃》《武坠子》《卖挂票》《空城计》《学西河》等,由他一手创办的众友相声团也是还原茶馆相声的先锋。

刘文步是哈哈笑相声团的演员,他很有观众缘,很多人就是冲着他去听相声的。刘文步12岁拜杨少奎为师,15岁开始演出。最初,刘文步演出是在空地儿,四周是观众,人称“撂地儿”。后来,他进入茶馆说相声。新中国成立后,刘文步在文化馆工作,表演相声,直到退休。说了几十年相声,他真舍不得离开相声舞台。2000年,刘文步为了演出,每天都往返于市区和大港之间。有时夜场结束后,没有公交车,刘文步就住在最便宜的澡堂子里。后来,刘文步租了房,把老伴儿也接到了市区。刘文步说,自己不打算告别舞台,能在台上把台下的人逗乐了是他最开心的事儿。

杨威是杨少华先生的长子、杨议的大哥,在天津茶馆相声界他算是相当特殊的一位。父亲杨少华、弟弟杨议都是知名相声演员,而杨威近50岁才登上相声舞台。杨威说,是茶馆相声圆了我儿时的梦。在相声茶馆里,杨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名家学习,其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和于浩合说的《做梦公司》获全国“牡丹杯”最佳表演奖,相声《洋邻居》获天津曲艺大赛二等奖。与常广信合说的相声《寻根》获民族汇演一等奖,与儿子杨化然合说的《父子说猴》获天津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

天津,相声的码头。天津人爱听相声,你坐在出租车里,能听一路的相声,因为出租司机们大多喜欢相声。天津电台播出的相声很多外地人都没听过,不是那些全国流行的段子,但是非常好听。

天津的年轻人也爱听相声,你到听相声的剧场或茶馆看看,那里多一半是年轻人。他们能叫得出演员的名字,有的能点段子,还有的能背下大段台词。

问他们一个段子听那么多次,怎么不腻啊?他们会反问你:你听音乐、听歌曲不是也不腻吗?相声是天津人的音乐,天津有孕育相声的丰厚土壤。

历史记录

相声在清代发源于北京。但是却成熟于天津。所以有相声“生在北京,长在天津”的说法。而天津被认为是相声演员成名的必经之地。

光绪初年,一个叫裕二福的满族人来到天津,在天津的北开市场撂地“画锅”,说起了相声,这是相声最早来到天津。“画锅”是当时的说法,是指早期相声艺人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圆圈,就地现场表演,取靠它吃饭的意思。

至1900年以后,来的人多起来,当时有点名气的有李德锡(艺名“万人迷”)、焦德海、马德禄、张德泉(艺名“张麻子”)、郭瑞林等来津,演出于西城根儿的“明地”。以后有的往返京津之间,有的定居天津,一些人在天津收徒传艺,成为天津相声的开拓者。

满族人说相声,属于“清门”,也就是现在说的票友,不是专门靠卖艺为生,与民间的“浑门”演员有些不同。当时的清门相声演员多是八旗子弟,能够舍弃面子撂地画锅求生存,也实在不容易,生活所迫。那时的天津,三不管是杂耍艺人“撂地”卖艺的重要场所,相声“撂地”的发祥地就在南市三不管地带。“撂地”卖艺的地场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只有一块空地。当时相声艺人自嘲过的是“雨来散”的日子,即“刮风减半”,下雨全无”。一下雨,人一跑,摊子就散了。“撂地”卖艺挣钱不容易,有时说完一段要钱,观众却一哄而散。艺人惯耍的“生意口”是:“小哥儿几个侍候您一场不容易,玩艺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带着零钱,您费心掏点儿。带多了多给,带少了少给。”“您若身上不方便,没带钱,许您白瞧白看,请您站脚助威。”有时为了凑够整钱,加演小段,凑足以后,再接着演。进入曲艺场是所有旧时相声艺人的向往,意味着上了档次。旧时天津的曲艺场有“四海升平”、“宝和轩”;南市的连兴茶社、鸟市的声远茶社等。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又有剧场式的杂耍园子“小梨园”、“大观园”等。能进这些地方说相声,大小也得是个腕儿了。

相声虽兴起于北京,但天津是相声的“码头城市”,艺人只有在天津说红了,得到认可,他才敢进北京。许多著名的相声演员都是在天津演出过多年,成名后才走向全国的,侯宝林、张寿臣、郭荣起莫不如此。马三立先生也是在天津成名的。1940年侯宝林应邀到津,一举成名,后来红遍全国。

来天津不能不听相声。而天津的相声小剧场几乎天天满座,而且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上场的演员个个身穿长衫,台上的桌子上放着纸扇、手帕之类的道具,一看就是传统相声的规矩和习惯。演员说的差不多也全是传统段子,在座的天津观众几乎都听过,他们知道包袱在哪儿,他们能接下茬儿。让他们上台客串两句肯定没问题。天津人对相声演员的喜欢犹如歌星。每个城市都能列举几个自己的大腕,天津最大的腕不是某个歌星、影星,而是相声演员。天津年轻的追星一族,有不少追的是相声演员。他们熟悉这些相声星星们的看家段子和风格,甚至个人喜好。演员返场的时候,他们能点出他们的压轴段子。天津有一群相声迷。

天津的相声茶社比较平民化。在茶社听相声比在正规剧场里随便多了,也亲切多了。燕乐茶社位于和平区一条破旧的街道里,茶社门口被零散的自行车拥挤着,几张贴着红纸的演出告示牌散摆在门外。众友相声的条件很简陋,门票只6块钱一张。一个大妈算是服务生了。她递过来一个装着茶叶的瓷杯和一暖瓶热水,你自己找个地方坐下就行。剧场很小,舞台只比观众席高几个台阶,距离也挨得很近,十几个黑色的大方桌已经坐了七八成客人,酽茶味、橘子皮味和烟味在空中弥漫着,嗑瓜子声、喝茶倒水声和聊天声唧唧嘘嘘。别小看了这地方,以前马三立就在这里说相声。相声本来就是在这样朴素而低层的老百姓中成长成熟起来的,相声就该这么听,该叫好的时候叫好,该鼓掌的时候鼓掌,该喝茶的时候随便喝茶,进进出出喧喧闹闹,不拘形式。在天津这地方,即使是个匆匆过客也不会觉得寂寞,因为总是有人逗你玩。

各大展演

2011年9月29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1天津小剧场(茶馆)相声新作品展演,28日晚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开幕。当晚的开幕式演出由著名笑星侯耀华和王佩元担当主持,李少杰、储从善、黄铁良、刘文步、赵津生、佟有为、马树春、尹笑声、佟守本等知名相声演员先后登台表演。舞台上,老中青三代相声演员说学逗唱、诙谐幽默,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孙福海表示,小剧场(茶馆)相声新作品专场演出旨在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相声创作,打造津门曲艺品牌,总结多年来天津小剧场(茶馆)相声走向市场的成功经验,推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相声精品。出席开幕式的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认为,此次小剧场(茶馆)相声新作品展演,注重推新作、出精品,并总结天津茶馆相声的成功经验,必将助推相声艺术的繁荣发展。据了解,此次相声新作品展演,除开幕式演出外,9月29日至10月5日还将举行七个专场演出,并举办“小剧场(茶馆)相声发展趋势”研讨会。开幕式演出前,活动主办方对为天津小剧场(茶馆)相声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进行了表彰。

如今,天津的相声茶馆甚至有了节日档期,在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洋节里也备受追捧,更是吸引了众多北京游客坐着城铁去实地感受。“我们名流开创了很多第一,比如我们率先开创了黄金周3场连演的纪录,每年圣诞节的演出,名流都是从7点半演到凌晨,这已经成了津城假日的一道风景;我们也率先开创了一天连演4场的纪录,早场相声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名流茶馆经理于承艳告诉记者,在京津城际列车开通之后,名流的生意更是火爆,而不同时段的观众则代表了不同消费能力的观众,“以前我们下午一点半会开一场,那就是为了北京客人准备的,没有城际列车时他们要赶回北京,所以不能看到太晚;4点半那场基本是郊区的客人,还有一些来天津旅游的外地游客,他们都是在逛街的时候过来听相声的,所以这个时间正好;晚上8点的客人基本就是天津的时尚青年、传统观众和白领消费者。在城际铁路开通之后,我们增加了早场演出,现在每周五、六、日的新名流茶馆基本都是北京赶来看津味相声的观众。”于姐介绍,每逢周末演出,大部分票都会提前被北京观众订走,外地人来天津听相声已成为一种惯例。

从2005年郭德纲大热开始,京津相声的交流更加紧密了。一方面,以“佟马”为代表的天津相声演员受邀到北京进行演出,另一方面,到天津听相声在北京悄然流行起来。从2006年北京中青旅启动国内首个“相声游”开始,天津茶馆已经成为北京人周末休闲的新去处。每到周末,天津各大茶馆几乎有一半座位是被北京人占据的。对此,北京相声爱好者王先生道出了原委:“去天津听相声,值!”的确如此,天津距北京不过一百多公里,九河下梢,水陆码头,老百姓豁达朴实,对平民化的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意识,马三立等老一辈艺术家安家于此,相声在这里繁荣发展。于姐的一番话更是道出了天津相声火爆的原因,“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更是缩短了京津之间的通行时间,从北京到天津,比在北京城内穿梭还要省时。在北京,郭德纲演出的一张票被炒到两三百元,而在天津,只需二三十元就可以听地道的相声。”北京中青旅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推出的“相声游”是在以前天津两日游的基础上加一个“相声专场”,“目前,相声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尤其天津相声在国内是最有名的,这给周末‘相声游’带来绝佳的市场机会。”

的确,比起看电影、去KTV唱歌、逛街等老套的休闲方式,来茶馆听相声更加新颖、有趣,20元、30元的票价对大家来说都能接受。很多北京的相声迷利用周末开车来天津,在游览了食品街、古文化街之后,听一场原汁原味的天津茶馆相声,感受特别的天津味道,便是一种独有的享受

历史遗留

2011年09月20日,国首家经过审批、认证的专门介绍相声、曲艺的主题博物馆——天津相声博物馆开馆。据悉,博物馆占地1400平方米。馆内陈列展示有关相声、曲艺的道具、文本、老照片、书刊、音像制品等珍贵文物2000余件。

参考来源

网上听相声收费,39元走进天津茶馆听相声,完全不同的体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