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姚雨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姚雨平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姚雨平

别名;原名士云,法名妙云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74年9月19日

毕业院校;广州黄埔两广陆军速成学堂

职业;军人,政治家

主要成就;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曾任辛亥革命广东北伐军总司令

出生地;广东平远县超竹乡丰光村

信仰;三民主义

姚雨平(1882年—1974年9月19日),原名士云,字宇龙,法名妙云。广东梅州平远县人,民国陆军上将,毕业于岭东国文学堂、广东黄埔陆军速成学堂。曾参与策划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并取得胜利,为辛亥革命成功终结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作出过重大贡献。

姚雨平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辛亥革命时担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后参加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的斗争。历任广东讨虏军总司令、中央陆军第四军军长、总统府顾问、汕头卫戍司令、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惠州安抚使、广东治河督办、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参加治丧工作,并护送孙中山灵柩到南京

2007年入选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2015年12月10日,姚雨平故居宝善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

人物生平

姚雨平,1882年生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姚雨平应童子试,中秀才。1905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香港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由港返乡,与谢逸桥、温靖侯等集资创办嘉应州松口体育会,培养军事人才。松口体育学堂虽然只办了一期,但却为后来的革命培养了一批干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4位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08年,姚雨平在广州姚万瑜等密谋策应云南河口起义,事泄未成,遂返回平远,应聘担任平远中学堂文史教员,在校宣传革命,发展组织,先后被吸收参加同盟会的达数百人。

1911年春,姚雨平与黄兴等人发动广州三·二九”起义,任调度课长。起义失败后,他远赴南洋继续宣传革命。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姚雨平任广东北伐军司令,此后,带领部队参加了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等斗争。

1912年,广东北伐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任总司令、军长,获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12年5月任北京总统府顾问。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在上海参加讨袁,失败后赴日本。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

1917年夏,孙中山率海军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军政府,任大元帅。姚雨平随孙回粤,担任军政府顾问。

1918年夏,孙中山在西南军阀排挤下辞职赴沪,姚雨平因之请假回乡省亲。

1920年,姚随孙在上海。孙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从福建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莫荣新。姚应陈到漳州担任粤军高等顾问,与陈谋划回粤,8月12日漳州誓师,分三路进发,弹械均缺,但因有旧部作内应,敌方广东护国第四军总司令兼潮梅镇守使刘志陆部全线崩溃。粤军自漳入汕。汕头既克,陈炯明委姚雨平为汕头卫戍司令。不料接守漳州之浙军陈肇英部背信弃义,乘虚袭击汕头。终因寡不敌众,支持1月,汕头失守。姚忧劳成疾,赴香港医治。

1921年春,姚雨平担任粤军总部顾问。5月5日,孙中山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职,姚为总统府参议。1922年2月,姚任大本营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孙中山由桂林回粤,改道江西出师北伐,先免除陈炯明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职。陈退居惠州,声言下野,实则暗中勾结北方军阀与孙中山为敌。姚雨平对陈时加责备、规劝,均无效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炮击总统府,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姚雨平在香港闻讯后立即返回广州登舰侍卫,策划反攻。越二月,随孙中山赴沪。陈炯明致书姚雨平,促其回粤,共商时局。姚派代表持复函赴粤观陈态度,知陈叛意已决,无可挽救,遂与之断绝联系。

1923年2月26日任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工兵局筹饷委员。6月26日任特派惠州安抚使。8月兼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1924年任1月5日任广东治河督办。

1923年春,滇桂粤各军奉孙中山命组成西路讨逆军,驱逐陈炯明出广州。孙中山偕姚雨平由上海广州,设大本营讨逆。陈炯明退居海丰,命杨坤如守惠州。是年8月,姚受命为特派惠州安抚使。孙中山亲征惠州,讨伐陈、杨,姚雨平同行。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姚雨平均表示拥护。2月,被委任为广东治河督办。

1924年6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本营参议。在孙中山病重北上时入京侍疾。

1924年冬,孙中山抵达北京,不久卧病,姚入京侍候。孙逝世后,姚在京参加治丧工作,曾至南京参加踏勘孙中山墓地,并参与奉安大典,然后南归,从此素食达10数年之久。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参加治丧工作,并护送孙中山灵柩到南京。到南京后,适逢微军老和尚在毗卢寺讲金刚经,姚雨平前往听经,遂发心皈依“三宝”,微军老和尚赐法名妙云。曾在灵谷寺寄居一个时期。南归后敬佛素食,朝晚习禅。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参议。1927年蒋介石清党反共,姚被派为国民党潮汕军事特派员。是年冬,共产党人举行广州起义时他出走香港。1928年至1930年,姚居上海,生活贫困。

1931年春,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党员训练科科长。数月后由胡汉民介绍入南京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监察院委员三人联署弹劾宋子文为打内战向美国借债的所谓“棉麦借款案”,曾轰动一时,姚即为该三委员之一。胡汉民蒋介石囚于汤山,姚即见蒋要求释放,质问胡犯何罪,险遭拘捕。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雨平回籍参加广东省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工作,并致力于乡里慈善事业。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他奔走于韶关及兴梅各县,协助政府,致力自卫,救济难民。

1939年春随国民政府入陪都重庆,仍任监察院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顾问。旋因母丧回家,家居2年。1946年返回南京任中府委员。1948年去香港

1949年姚雨平由香港返回广东,经叶剑英提议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期间,政府特地为他和家人准备了一套宽敞的居室,但被姚雨平以“国家还处于建设初期的艰难时期”为由拒绝了。随后,他带着家眷住进租来的一套小居室。直至去世,一直带着家人居住在租来的小房子,家中甚至没几件像样的家具。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不久,姚雨平携全家归回广州,任省政府参事室主任。他常到六榕寺礼佛,与觉澄法师相识。1952年起参与佛教界活动。

1953年5月,参加中日佛教协会第一次全国佛教代表会议,与觉澄纯信同为广东省佛教代表,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姚雨平为六榕寺被卫生院和工厂占用而深感不安,亲自呈文叶剑英省长,建议占用单位将寺宇归还僧人。不久,卫生院和工厂迁出。

1956年,与觉澄叶农戒理(尼)等一起发起筹组广州市佛教协会。

1958年8月,广州市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姚雨平被选为第一、第二届会长。六榕寺原“观音殿’’木刻三个大字匾为姚雨平所题,但没有署名。观音殿楹联:“槛外白云观净果,殿前塔影听疏钟”,亦为姚雨平所作。

姚雨平与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有袍泽之谊,一度曾师从何子渊,故私交非常深厚。1911年,何子渊六弟民主革命先驱何贯中曾在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戎幕担任营长。

1974年9月19日,在广州逝世。

人物生平

1905年,姚雨平考入广州黄埔两广陆军中学(次年改为陆军速成学堂)。在革命风潮鼓动下,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进行秘密活动。1907年,经谢良牧、张谷山介绍,姚雨平加入同盟会。有了革命组织的领导,姚更加积极地投入革命活动。他和张醁村等潜入虎门讲武堂,联络多名学生参加革命,又到其他地方联络工人一起活动。还与朱执信胡汉民等人,在香港参与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姚由港返乡,和谢逸桥、温靖侯等商议,认为革命失败,是由于缺乏军事干部,于是集资筹办“松口体育会”以培养军事人才,姚担任教员。体育会开办专修班教授战术,学员大多为同盟会会员和倾向革命的人士,共180多人。因为被清政府地方当局所注意,只办了一期。但这项活动,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辛亥革命爆发后,梅县、潮汕、揭阳、平远、上杭等许多地方的光复活动,都是松口体育会的会员负责领导的。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0年2月,广州的庚戌新军起义失败。11月,孙中山在南洋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仍在广州举行起义。次年,在香港设立统筹部,以策划、指挥起义,由黄兴担任部长、赵声为副,下设秘书、出纳、储备、调度、编制、调查、总务等课。姚雨平任调度课课长,掌管运动新旧军及调集人员等事,任务重大。广州的指挥机关设在现越华路的小东营。此次举义即赫赫有名的辛亥三二九广州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前期准备,但到临近之时,起义的具体日期却一再变更。当时交通通信很不方便(广州全市电话仅100多号,只有官绅才有安装),消息阻隔,情况一有变化,便不能及时联络、调整,所以整体步骤凌乱无章,无法有效协调。加之香港方面的同志因事未能及时赶到,枪弹器械又因多次改期而未能按时运达,城外响应起义的新军手中没有子弹(清政府害怕士兵举义哗变,平时不发给弹药),无法参加起义。在这种情况下,统筹部仍决定分四路敢死队分头出击,由黄兴姚雨平胡毅生陈炯明各率一队。姚所带领一队本来负责占领飞来庙,开小北门,引燕塘新军进城。正当发难迫在眉睫之际,储运课却以为起义业已改期,不肯发给枪弹。姚只好离开调度指挥地,亲自偕陈其尤同志去领取。他们还没来得及领取,黄兴已经带队进攻总督署。姚立即准备赶回原定地点参加指挥,这时,黄兴攻打督署失败的消息传来,姚只好随一同志避入小巷过了一夜。次日,全城戒严,更无法行动。于是姚没有完成所分担的任务。胡毅生、陈炯明两路也没有出动。在多个因素的影响下,三二九之役最终失败。

姚雨平乔装出城时,在城门遇巡警盘查,因假辫落地被捕。后经同志和平远同乡会多方设法营救,最终保释出狱。姚到港后,转游南洋各地,继续进行革命宣传,并筹募经费。

姚雨平对三·二九起义失败,不胜悲愤。又听到七十二烈士丛葬黄花岗,更加痛心,他为此写了几首七绝诗,其中一首是:

卷土未忘东子弟,置身应拥汉旌旗。

元龙豪气今无恙,忍看龙蛇上陆时。

率领粤军北伐

武昌起义后,1911年11月9日,广东光复。当时,姚雨平还在南洋,闻讯后他立即兼程赶回广州。军政府都督胡汉民见到姚,就和他商议时局。姚说:“武汉形势危急,待援迫切,前途未可乐观。广东应急速出兵北伐,支援武汉,进而合击北京,以收革命全功。”于是,广东组成北伐军,推姚雨平为总司令,马锦春(江苏人,新军中外省人的头领)为副司令。总部设立后,有人主张暂缓出师,等秩序安定、军队训练后再北上。姚则以太平天国的失败作前车之鉴,力主立即出兵,直捣北京。众人觉得有道理,都赞同了他的提议。粤督府颁发给姚任命状及大印一颗,印文为“广东北伐军印”六字。北伐军由广州出发,经海道到上海,受到陈其美的欢迎。姚雨平率广东北伐军参加了江浙联军收复南京的战斗。年底,孙中山由海外归国抵达上海,姚雨平由南京前往上海迎接,这是他与孙中山的首次会晤。在与孙中山的谈话中,姚雨平想请他给广东北伐军补充军械弹药,孙中山给他讲了欧美革命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要他对革命充满信心。会谈结束,姚雨平当即返回南京,抓紧训练军队,准备北伐。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姚雨平奉命率粤军于1月上旬沿津浦铁路北上讨伐清军,连克固镇、宿州,进占徐州。其他各路北伐军同谋大举,京津震动。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面对大好的形势,南京临时政府认为国家已经统一,就将广东北伐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仍任总司令。后又将粤军改编成第四军,辖第二十二、第二十四两个师,姚任军长。不久,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为笼络人心,授予姚等南京方面5位军长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姚仍率第四军驻南京,归南京留守黄兴节制。此时,陈炯明接替胡汉民任粤督,他对北伐军军费械弹接济多方掣肘。袁世凯借口国家财政困难,提出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就必须向外国借债。南京方面极力反对袁借外债,为杜绝其借口,只好裁遣军队。姚雨平自请遣散所属第四军,并发出裁军节饷倡议的通电。陈炯明袁世凯立即复电表示欢迎。姚随即将军队解散,仅留一炮兵营调回广东,后被陈炯明派兵缴械。

继续追随孙中山革命

姚雨平解散粤军之后,袁世凯聘他为总统府顾问。姚北上见到袁,陈说民主共和之利。袁为人奸诈,表面上十分赞许,对姚所言随声附和。袁世凯派姚为专使,出国考察东西洋各国军事政治,发给旅费2万元,广东省又另发2万元。姚经汉口回到故乡,后到上海,准备出洋考察。姚雨平刚到上海,恰好赶上宋教仁遇刺,他急忙去找黄兴、陈其美商议。这时,孙中山也由日本回沪,大家共同策划倒袁,但苦无经费。姚雨平就将出国考察费全部献出,并应孙中山派遣赴杭州,游说浙江都督朱瑞(原亦革命党人)。时朱为袁所收买,顾左右而言他,姚雨平无功而返。

二次革命失败后,姚东渡日本,又回广州等地联络同志,准备再举。次年,姚由上海北京,查看虚实。当时,筹安会已经成立,袁世凯正在密锣紧鼓要称帝,姚雨平以“重信”为笔名,撰文反对帝制,文章发表于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

1917年夏,孙中山率海军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孙任大元帅。姚雨平随孙回粤,担任军政府顾问。1918年夏,在桂系军阀的操纵下,非常国会改组军政府的元帅制为合议制。孙中山辞大元帅职,离开广州回到上海。姚请假回乡省亲。

1920年,姚雨平到上海。孙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从福建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莫荣新等,陈派邓铿带着聘书到上海,请姚雨平担任高等顾问。姚雨平到漳州后,与陈谋划回粤方案,提出分兵一路由云霄、诏安突击潮汕。陈炯明有些犹豫,但最终答应了姚的方案。在进军潮汕途中,姚雨平策反敌营中的旧部,很有成效。结果,粤军只用了四天半的时间就到达了汕头,局势发展,不出姚所料。

攻克汕头后,陈委姚雨平为汕头卫戍司令。不料,接守漳州的浙军陈肇英背信弃义,乘虚袭击汕头。因众寡悬殊,姚雨平与浙军苦战一个月,汕头最终陷落。姚忧劳成疾,赴香港就医。汕头虽失守,但缓解了粤军前进时的后顾之忧,作用很大。

1921年春,姚雨平担任粤军总部顾问。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姚为总统府参议。孙中山桂林督师北伐,嘱陈炯明在后方负责接济,但陈多方阻挠,并于翌年3月21日刺杀了坚决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邓铿(粤军总部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姚雨平十分愤激,亲自撰联挽邓铿:

招我到漳,五日定汕酬知己;

誓师扫北,三军奏凯慰英魂。

1922年2月,姚雨平奉孙中山命担任大本营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孙中山由桂林回粤,改道江西出师北伐,先免除陈炯明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退居惠州,声言下野,实则暗中把驻桂粤军调回广州附近,并与北方军阀勾结,与孙中山为敌。姚雨平多次责备、规劝陈炯明,但无效。姚又奉孙命,偕同汪精卫杨寿昌等访惠州,希望能促使陈觉悟,并观看虚实。陈炯明邀姚雨平等泛舟西湖,兼请题诗,姚以纸片书二句示陈:

征西奔走劳鞍马,扫北归来理钓丝。

姚的这两句诗,可谓语重心长。他先表扬陈炯明福建回师西征之功,然后劝陈回心转意追随中山先生革命,等北伐归来再效严子陵垂钓富春江,不问政治。但陈死硬到底,连连摇首说:“办不到,办不到!”

惠州之行,无功而还。姚雨平返广州后,又写诗寄给陈炯明,其中二首,明白点破形势,以大义规劝陈:

百花洲上意模糊,不听莺啼听鹤鸽。

铁像何如铜像好?凭君点缀此西湖。

凯歌声里夹悲歌,湖上盘桓意若何?

果去京津事新主,受降城里月明多。

陈炯明不听忠告,1922年6月16日发动叛乱,命所部叶举炮击总统府。孙中山乔装突围,登上永丰舰。当时,姚雨平已陪同母亲去香港,得知孙中山在军舰上,就折回黄埔,上舰侍卫,策划反攻。2个月后,又随孙中山到上海。陈炯明给姚雨平写信,敦促姚回粤,共商时局。姚请示孙中山后,派代表持复函到广州,复函中说:“总理待人,向以宽大为怀,所不肯放松者,主义而已。”陈竟回复:“中山先生所不肯放松者,总统主义而已。”到此,姚雨平才知道陈炯明已经顽固成性,不可能悔改,就与其断交。

1923年春,滇、桂、粤各军奉孙中山命,组成西路讨贼军,自梧州、西江东下,驱逐陈炯明广州,胡汉民任省长。北京政府却派沈鸿英为广东督办,粤局混乱。孙中山偕姚雨平由上海返广州,设大本营讨逆。陈炯明退居海丰,命杨坤如守惠州。8月,孙中山派姚为特派惠州安抚使。孙中山并亲征惠州,讨伐陈杨,姚雨平同行。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宣言,指出中国之现状及其前途,重新阐述三民主义的真谛,制定纲领,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国民革命的任务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对此,姚雨平表示拥护。

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拟与段祺瑞商议南北统一和平建国之事。姚雨平先于11月14日致电段,电文说:“共和真谛,天下为公,偶涉于私,必集矢的,历次用兵,不能彻底,义始利终,皆以私故,今必反其道,相见以诚,一切履行,庶几有济。”又谓:“类似封建式之督军制,必当废除,现贿选卖法之国会,必先解散。”姚雨平希望尽量运用自己的影响,为孙中山北上襄助一臂之力。用心之良苦,跃然纸上。

孙中山抵京后,不久病笃,姚雨平北上探候。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不幸在京逝世,姚亲撰挽联道:

无力莫东隅,有负先生输肝胆;

伤心吊落日,谁为大地放光明?

姚在北京参加治丧工作,担任中央公园招待所第四组主任(孙中山灵堂设中央公园)。以后,姚曾到南京参加踏勘孙中山墓地,并参与奉安大典,然后南归。姚从此坚持素食,达十数年之久。

国民政府时期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国府参议。1928年至1930年,姚居上海,生活穷困。后来,胡汉民介绍他到南京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姚每每发表议论,抨击权贵。监察院三名委员联署弹劾宋子文为打内战向美国借债的所谓“棉麦借款案”,曾轰动一时,姚雨平即为联署的三委员之一。

抗战时期,姚雨平到重庆,仍任监察院委员。1946年4月,任南京国府顾问,1948年到香港居住。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不久,姚雨平就由香港回到广州。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叶剑英得知姚回来,十分高兴,在省府会议上亲自提议请姚雨平担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后来,姚雨平加入民革,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中央委员。

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北伐军的胜利,对于保卫南京临时政府,促使清帝退位,实现南北统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第一,有力地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袁世凯乘新生的民国政权立足未稳之时,命令张勋所部自徐州沿津浦线直扑南京。由于粤军奋起北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了张勋所部顽军,夺取其巢穴徐州,解除了清军对南京的威胁,用胜利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

第二,促成了清王朝的覆灭。清末代皇帝溥仪的“逊位”,是革命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之所以会在1912年2月12 日发生,是由于广东北伐军北伐胜利所促成。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把此次北伐之役视作建国之役,当北伐军烈士遗体归葬金陵建墓的“民国元年三月”,他挥毫亲题“建国成仁”碑铭,并署全衔“临时大总统孙文题”8字。足见孙中山先生是以最真诚的敬意、最崇高的礼仪,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评判此次北伐及其殉难烈士的作用。

与丘逢甲的交往

丘逢甲于姚雨平有救命之恩,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批革命党人于深夜相继退入小北丘家祠,数十人攀墙而入。翌晨,两广总督张鸣岐闭城搜捕革命党人,惟丘家祠是丘逢甲寓所,门首高悬钦赐“工部主事”木牌,清兵不敢冒犯。而姚雨平却于事后被清巡警所拘捕,“经各同志和平远同乡会多次设法营救,派人探监,示意姚伪称为“两广方言学堂”学生丘某。再经丘逢甲亲自交涉营救,始得释放。

而早在1909年,丘逢甲就特地写《春江》五言绝句赠给学生姚雨平:“春水绿生波,春江批桨过。阴晴浑未定,莫便脱渔蓑”,此诗似写春日的江水,实是借景喻志之作。当时形势连遭挫折,丘逢甲作此勉励姚雨平不能灰心丧志。诗中把革命比作“春水绿生波”,尽管革命暂时处于劣势,却认定“阴晴浑未定”。诗末更勉励姚雨平“莫便脱渔蓑”,暗喻切莫放弃武装斗争。

耿介清廉

追随革命矢志不移

南北和议之后,粤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任总司令。后粤军改编为第四军,姚雨平任军长,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归南京留守黄兴节制。民国初建,国力尚弱,财政紧张,姚雨平遂有解散第四军之意。

1912年5月,姚雨平发出“裁军节饷”倡议之通电,电文曰,“裁一个兵,即少担一分饷,亦即少借一分债。”通电发出后,姚率先解散粤军,仅保留炮兵一营,调回广东。解散粤军之后,姚雨平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后被袁派往海外考察西洋军事政治。

1913年3月,传来噩耗,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此案直接导致孙中山和袁世凯决裂,孙中山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姚雨平积极筹划。“二次革命”终因革命派实力不敌袁世凯而失败,姚遂随孙中山前往日本。

1917年,姚雨平又随孙中山于广州发动护法运动。护法运动因桂系军阀改变革命态度而没有成功。革命艰难,备受挫折之际,这一年秋天,姚雨平回乡探亲,题诗一首,其不畏艰难,矢志追求革命的精神,溢于言表。诗曰:有此巍峨石,不怕地维折。天地虽晦暝,东南支半壁。

耿介清廉乐善好施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国民政府参议,后一直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职务。在担任监察委员期间,姚雨平曾联合监察院另外二人弹劾宋子文向美国所办的“棉麦借款”,轰动一时。有一次,姚雨平回广东探亲。这是,正是陈济棠主政广东之际。听说姚雨平回乡探亲路经广州的消息,久闻姚雨平之清廉的陈济棠,特意前往拜访,并送去一笔费用作为路费和开销。姚雨平拒绝道:“多谢老兄美意,本人无功不敢受禄。”

1948年,姚雨平离开南京携家眷赴香港寓居,住在香港九龙启德道的一个小旅社里面,因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困窘。当时,新界的粉岭有一养老院,名蓬瀛仙馆,需一次性缴纳港币三千元。姚雨平虽有意在此度过余生,却苦于囊中羞涩,拿不出这笔钱来。

1960年,姚雨平从老乡和亲人那里得知家乡粮食收成很低,家乡人民生活困难的情况,非常焦急。恰好这时,广东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姚雨平参加家乡平远县所在的兴梅地区的讨论组。当听到当地代表大谈农村粮食收成如何高,农民足食有余时,姚雨平忍不住直言家乡收成不丰、民食困窘的实情,并批评这位代表浮夸虚假,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在当时浮夸成风的社会环境下,姚雨平此举表现出不一般的勇气。

名言:裁一个兵,即少担一分饷,亦即少借一分债。——姚雨平

家庭成员

胞弟:姚希明

孙女:姚明卿、姚莹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