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清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清如
原图链接] 来自今日头条
出生 1911年
江苏省常熟
逝世 1997年06月27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戏剧翻译家
知名作品 《有忆》
《夜半歌声》

宋清如 (1911年--1997年6月27日),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朱生豪的夫人。 1911年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西张栏杆桥日晖坝(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一户富豪家庭。 1932年进之江大学,1933年起即常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被誉为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诗人。 因为对于诗歌的共同爱好和朱生豪结为伴侣,1942年两人在战火中的上海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并携手进入莎士比亚的世界,对朱生豪的译莎事业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敬爱。

家庭生活

宋氏先祖宋宪,世居京兆(今西安一带),曾任唐代大理寺丞,讲授易经,弟子众多。唐武德年间,宋宪后代宋文英,迁居浙江湖州,其子少英公被赐葬于海虞河阳里,直至六世孙景存公携带一个弟弟两个侄子到海虞安家,宋文英被推为海虞始祖。他的后代就在常熟开枝散叶,耕读传家,俨然成为常熟的名门望族。

山清水秀的虞山孕育了美丽灵秀的女儿,二十三世孙宋清如(1911-1997)就在桃花盛开的河阳里出世。她的曾祖宋荣曾、祖父宋寿孙均为国学生,宋寿孙"敕授儒林郎,晋授奉直大夫分省实用州同知",算得上殷实的书香之家。父亲宋文麟、母亲周氏养育了三女一子,宋清如是二女儿。

宋清如是极有个性与主见的女孩,相对富裕的家庭为其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幼年时接受私塾启蒙,接着到常熟女子高小读书,之后经过自己的抗争与努力,得以在苏州的慧灵女中、女子中学(1932年又改名苏州女子师范)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在苏州档案馆里还珍藏了她在慧灵女中读书时所写的《前校长蓝纱斐女士五十大庆序》,语言活泼,对校长充满崇敬。家人本来希望她初中毕业后回家结婚,但她表示"不要嫁妆要读书",母亲疼爱这个掌上明珠,还给她一个自由的天空。

这是个为读书为写诗而生的女孩,对新诗着迷,《现代》《之江年刊》 上经常发表她的新诗,其中《有忆》、《夜半歌声》可以说是上世纪30年代新诗中的精品,表现了新女性外出求学、争取独立自主的心路历程

之江生情诗为媒

1932年,已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宋清如,按当年教育部规定师范生已享受过公费待遇,就不能报考国立大学,遂考入美国教会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成为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人生往往因为某个偶然的决定而改变航向,之江大学对宋清如也是如此,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宋清如、朱生豪这对才子才女就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

嘉兴小伙子朱生豪(1912-1944),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兄弟三人,他行一,祖上留下一座大宅子,"房屋和庭园各占一半,因此空气真是非常好,有一个爽朗的庭心,两个较大的园子,几个小天井,前后门都有小河通着南湖"。貌似家境不错,其实并不如此,这所房子除留一部分自住外,出租给三家人家和一家油行,每年有三百块租金贴补生活。本来一家五口的日子也就这样过着,谁料1922年12月母亲撒手人寰,接着父亲也离世,慈母遗留下的积蓄维持了朱生豪从高小到大学的学业,而家庭的变故致使他的性格格外沉静、敏感、孤僻,沉默寡言,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学业上,小学毕业直升初二,1929年被嘉兴秀州中学推荐到之江大学。

宋清如在高中时代就喜欢写新诗,也试着创作新诗,但她并不懂得传统诗词的平仄。之江大学有一个"之江诗社",诗人们不少是古体诗词高手,宋清如拿出精心准备的"宝塔诗"作为参加之江诗社活动的见面礼。朱生豪的同班同学彭重熙看后,传给朱生豪,朱生豪看了下就微笑着把头低下,没有言语,没有表情,宋清如一阵紧张,觉得她的宝塔诗成了"怪物"。 <p style="text-indent:2em;"三天后,朱生豪写信给她,并附上三首新诗,请宋清如指正。来而不往非礼也,宋清如立即回信,诗词创作成为两个年轻人的话题。她开始学做旧诗词,他耐心指点她,毫不客气地批评,情不自禁地表扬,一字一句地修改,她的旧诗词有所长进,但渐渐放弃新诗。当年主编《现代》的施蛰存赞赏她的才华,为她听从朱生豪的话不再写新诗而深感遗憾。

西子湖畔、六和塔下,宋清如、朱生豪因诗结缘,因缘生情,他们坠落到月下老人早已编织好的情网之中。之江生情诗为媒

1932年,已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宋清如,按当年教育部规定师范生已享受过公费待遇,就不能报考国立大学,遂考入美国教会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成为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人生往往因为某个偶然的决定而改变航向,之江大学对宋清如也是如此,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宋清如、朱生豪这对才子才女就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

嘉兴小伙子朱生豪(1912-1944),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兄弟三人,他行一,祖上留下一座大宅子,"房屋和庭园各占一半,因此空气真是非常好,有一个爽朗的庭心,两个较大的园子,几个小天井,前后门都有小河通着南湖"。貌似家境不错,其实并不如此,这所房子除留一部分自住外,出租给三家人家和一家油行,每年有三百块租金贴补生活。本来一家五口的日子也就这样过着,谁料1922年12月母亲撒手人寰,接着父亲也离世,慈母遗留下的积蓄维持了朱生豪从高小到大学的学业,而家庭的变故致使他的性格格外沉静、敏感、孤僻,沉默寡言,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学业上,小学毕业直升初二,1929年被嘉兴秀州中学推荐到之江大学。

宋清如在高中时代就喜欢写新诗,也试着创作新诗,但她并不懂得传统诗词的平仄。之江大学有一个"之江诗社",诗人们不少是古体诗词高手,宋清如拿出精心准备的"宝塔诗"作为参加之江诗社活动的见面礼。朱生豪的同班同学彭重熙看后,传给朱生豪,朱生豪看了下就微笑着把头低下,没有言语,没有表情,宋清如一阵紧张,觉得她的宝塔诗成了"怪物"。

三天后,朱生豪写信给她,并附上三首新诗,请宋清如指正。来而不往非礼也,宋清如立即回信,诗词创作成为两个年轻人的话题。她开始学做旧诗词,他耐心指点她,毫不客气地批评,情不自禁地表扬,一字一句地修改,她的旧诗词有所长进,但渐渐放弃新诗。当年主编《现代》的施蛰存赞赏她的才华,为她听从朱生豪的话不再写新诗而深感遗憾。

西子湖畔、六和塔下,宋清如、朱生豪因诗结缘,因缘生情,他们坠落到月下老人早已编织好的情网之中。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生活却是务实的,宋清如由才女转身为主妇,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样样操心,这也是那个年代知识女性为家庭所作的牺牲。朱生豪依然做他的才子,"闭户家居,摈绝外务",一门心思在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这是他的梦想。"他译莎,我做饭",几十年后宋清如如是说。

1942年5月1日,他们经过了十年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生活却是务实的,宋清如由才女转身为主妇,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样样操心,这也是那个年代知识女性为家庭所作的牺牲。朱生豪依然做他的才子,"闭户家居,摈绝外务",一门心思在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这是他的梦想。"他译莎,我做饭",几十年后宋清如如是说。

困顿的生活,超负荷的工作,摧垮了他原本单薄的身体,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完成了37种莎剧中31种的翻译,带着无限的遗憾撇下了深爱的妻子和年仅一岁的儿子 。

完成朱生豪遗愿

朱生豪去世后,她一度绝望到要随他而去:"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1948年,宋清如独自完成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写下译者介绍,交由世界书局出版。

1954年,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重版发行,出版社按规定汇来2万元稿酬,宋清如谦虚恭敬地将钱款退回,出版社重又寄来请她一定收下……为人处世一向清廉的宋清如,执意要划出部分,分别捐献嘉兴图书馆、新闻单位以及秀州中学等,余下款项购买公债支援国家建设。

个人成就

1991年,80岁高龄的宋清如应邀出演电视剧《朱生豪》,以她的真实感情和质朴的感染力打动了观众和评委,奇迹般地获得了第12届"飞天奖"的荣誉奖。

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宋清如夫妇的合集《秋风与萧萧叶的歌》,收录了朱生豪的诗作58首,宋清如的诗作51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