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清如 | |
---|---|
出生 |
1911年 江蘇省常熟 |
逝世 | 1997年06月27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戲劇翻譯家 |
知名作品 |
《有憶》 《夜半歌聲》 |
宋清如 (1911年--1997年6月27日),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詩人朱生豪的夫人。 1911年春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西張欄杆橋日暉壩(今屬張家港市鳳凰鎮安慶村)一戶富豪家庭。 1932年進之江大學,1933年起即常在《現代》等多種文學刊物發表詩作,被譽為有「不下於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詩人。 因為對於詩歌的共同愛好和朱生豪結為伴侶,1942年兩人在戰火中的上海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並攜手進入莎士比亞的世界,對朱生豪的譯莎事業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桃李滿天下,深受學生敬愛。
家庭生活
宋氏先祖宋憲,世居京兆(今西安一帶),曾任唐代大理寺丞,講授易經,弟子眾多。唐武德年間,宋憲後代宋文英,遷居浙江湖州,其子少英公被賜葬于海虞河陽里,直至六世孫景存公攜帶一個弟弟兩個侄子到海虞安家,宋文英被推為海虞始祖。他的後代就在常熟開枝散葉,耕讀傳家,儼然成為常熟的名門望族。
山清水秀的虞山孕育了美麗靈秀的女兒,二十三世孫宋清如(1911-1997)就在桃花盛開的河陽里出世。她的曾祖宋榮曾、祖父宋壽孫均為國學生,宋壽孫"敕授儒林郎,晉授奉直大夫分省實用州同知",算得上殷實的書香之家。父親宋文麟、母親周氏養育了三女一子,宋清如是二女兒。
宋清如是極有個性與主見的女孩,相對富裕的家庭為其成長提供了物質保障,幼年時接受私塾啟蒙,接着到常熟女子高小讀書,之後經過自己的抗爭與努力,得以在蘇州的慧靈女中、女子中學(1932年又改名蘇州女子師範)完成初中、高中學業。在蘇州檔案館裡還珍藏了她在慧靈女中讀書時所寫的《前校長藍紗斐女士五十大慶序》,語言活潑,對校長充滿崇敬。家人本來希望她初中畢業後回家結婚,但她表示"不要嫁妝要讀書",母親疼愛這個掌上明珠,還給她一個自由的天空。
這是個為讀書為寫詩而生的女孩,對新詩着迷,《現代》《之江年刊》 上經常發表她的新詩,其中《有憶》、《夜半歌聲》可以說是上世紀30年代新詩中的精品,表現了新女性外出求學、爭取獨立自主的心路歷程
之江生情詩為媒
1932年,已從蘇州女子師範學校畢業的宋清如,按當年教育部規定師範生已享受過公費待遇,就不能報考國立大學,遂考入美國教會大學-杭州之江大學,成為中文系的一名學生。人生往往因為某個偶然的決定而改變航向,之江大學對宋清如也是如此,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宋清如、朱生豪這對才子才女就在這裡相識、相知、相愛。
嘉興小伙子朱生豪(1912-1944),出身於一個小商人家庭,兄弟三人,他行一,祖上留下一座大宅子,"房屋和庭園各占一半,因此空氣真是非常好,有一個爽朗的庭心,兩個較大的園子,幾個小天井,前後門都有小河通着南湖"。貌似家境不錯,其實並不如此,這所房子除留一部分自住外,出租給三家人家和一家油行,每年有三百塊租金貼補生活。本來一家五口的日子也就這樣過着,誰料1922年12月母親撒手人寰,接着父親也離世,慈母遺留下的積蓄維持了朱生豪從高小到大學的學業,而家庭的變故致使他的性格格外沉靜、敏感、孤僻,沉默寡言,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學業上,小學畢業直升初二,1929年被嘉興秀州中學推薦到之江大學。
宋清如在高中時代就喜歡寫新詩,也試着創作新詩,但她並不懂得傳統詩詞的平仄。之江大學有一個"之江詩社",詩人們不少是古體詩詞高手,宋清如拿出精心準備的"寶塔詩"作為參加之江詩社活動的見面禮。朱生豪的同班同學彭重熙看後,傳給朱生豪,朱生豪看了下就微笑着把頭低下,沒有言語,沒有表情,宋清如一陣緊張,覺得她的寶塔詩成了"怪物"。 <p style="text-indent:2em;"三天後,朱生豪寫信給她,並附上三首新詩,請宋清如指正。來而不往非禮也,宋清如立即回信,詩詞創作成為兩個年輕人的話題。她開始學做舊詩詞,他耐心指點她,毫不客氣地批評,情不自禁地表揚,一字一句地修改,她的舊詩詞有所長進,但漸漸放棄新詩。當年主編《現代》的施蟄存讚賞她的才華,為她聽從朱生豪的話不再寫新詩而深感遺憾。
西子湖畔、六和塔下,宋清如、朱生豪因詩結緣,因緣生情,他們墜落到月下老人早已編織好的情網之中。之江生情詩為媒
1932年,已從蘇州女子師範學校畢業的宋清如,按當年教育部規定師範生已享受過公費待遇,就不能報考國立大學,遂考入美國教會大學-杭州之江大學,成為中文系的一名學生。人生往往因為某個偶然的決定而改變航向,之江大學對宋清如也是如此,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宋清如、朱生豪這對才子才女就在這裡相識、相知、相愛。
嘉興小伙子朱生豪(1912-1944),出身於一個小商人家庭,兄弟三人,他行一,祖上留下一座大宅子,"房屋和庭園各占一半,因此空氣真是非常好,有一個爽朗的庭心,兩個較大的園子,幾個小天井,前後門都有小河通着南湖"。貌似家境不錯,其實並不如此,這所房子除留一部分自住外,出租給三家人家和一家油行,每年有三百塊租金貼補生活。本來一家五口的日子也就這樣過着,誰料1922年12月母親撒手人寰,接着父親也離世,慈母遺留下的積蓄維持了朱生豪從高小到大學的學業,而家庭的變故致使他的性格格外沉靜、敏感、孤僻,沉默寡言,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學業上,小學畢業直升初二,1929年被嘉興秀州中學推薦到之江大學。
宋清如在高中時代就喜歡寫新詩,也試着創作新詩,但她並不懂得傳統詩詞的平仄。之江大學有一個"之江詩社",詩人們不少是古體詩詞高手,宋清如拿出精心準備的"寶塔詩"作為參加之江詩社活動的見面禮。朱生豪的同班同學彭重熙看後,傳給朱生豪,朱生豪看了下就微笑着把頭低下,沒有言語,沒有表情,宋清如一陣緊張,覺得她的寶塔詩成了"怪物"。
三天後,朱生豪寫信給她,並附上三首新詩,請宋清如指正。來而不往非禮也,宋清如立即回信,詩詞創作成為兩個年輕人的話題。她開始學做舊詩詞,他耐心指點她,毫不客氣地批評,情不自禁地表揚,一字一句地修改,她的舊詩詞有所長進,但漸漸放棄新詩。當年主編《現代》的施蟄存讚賞她的才華,為她聽從朱生豪的話不再寫新詩而深感遺憾。
西子湖畔、六和塔下,宋清如、朱生豪因詩結緣,因緣生情,他們墜落到月下老人早已編織好的情網之中。 愛情是浪漫的,婚姻生活卻是務實的,宋清如由才女轉身為主婦,一日三餐,柴米油鹽,樣樣操心,這也是那個年代知識女性為家庭所作的犧牲。朱生豪依然做他的才子,"閉戶家居,擯絕外務",一門心思在家翻譯莎士比亞作品,這是他的夢想。"他譯莎,我做飯",幾十年後宋清如如是說。
1942年5月1日,他們經過了十年愛情長跑,步入婚姻的殿堂,一代詞宗夏承燾為新婚伉儷題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個大字。
愛情是浪漫的,婚姻生活卻是務實的,宋清如由才女轉身為主婦,一日三餐,柴米油鹽,樣樣操心,這也是那個年代知識女性為家庭所作的犧牲。朱生豪依然做他的才子,"閉戶家居,擯絕外務",一門心思在家翻譯莎士比亞作品,這是他的夢想。"他譯莎,我做飯",幾十年後宋清如如是說。
困頓的生活,超負荷的工作,摧垮了他原本單薄的身體,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完成了37種莎劇中31種的翻譯,帶着無限的遺憾撇下了深愛的妻子和年僅一歲的兒子 。
完成朱生豪遺願
朱生豪去世後,她一度絕望到要隨他而去:"你的死亡,帶走了我的快樂,也帶走了我的悲哀。人間哪有比眼睜睜看着自己最親愛的人由病痛而致絕命時那樣更慘痛的事!痛苦撕毀了我的靈魂,煎幹了我的眼淚。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燒殘了的灰燼,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漣"。
1948年,宋清如獨自完成180萬字遺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寫下譯者介紹,交由世界書局出版。
1954年,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重版發行,出版社按規定匯來2萬元稿酬,宋清如謙虛恭敬地將錢款退回,出版社重又寄來請她一定收下……為人處世一向清廉的宋清如,執意要劃出部分,分別捐獻嘉興圖書館、新聞單位以及秀州中學等,餘下款項購買公債支援國家建設。
個人成就
1991年,80歲高齡的宋清如應邀出演電視劇《朱生豪》,以她的真實感情和質樸的感染力打動了觀眾和評委,奇蹟般地獲得了第12屆"飛天獎"的榮譽獎。
200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宋清如夫婦的合集《秋風與蕭蕭葉的歌》,收錄了朱生豪的詩作58首,宋清如的詩作51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