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定南縣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設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最南端,東鄰安遠縣、尋烏縣,西連龍南縣,北靠信豐縣,南接廣東省龍川縣、和平縣。
定南縣自古就是贛粵兩省交通的咽喉要地、商賈要道。京九鐵路、贛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在縣城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被中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譽為「贛粵門戶·生態定南」。[1]
歷史沿革
定南縣古屬揚州域,建縣於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
明隆慶三年(1569年),析信豐之潭慶半堡(今嶺北鎮逕腦、龍頭),龍南之高砂堡(今老城鎮、巋美山鎮)、下歷堡(今歷市鎮,不含中沙、仙嶺、修建、楊梅和車步)、橫江堡(今歷市鎮中沙、仙嶺、修建、楊梅和嶺北月子),安遠之大石堡(今鵝公、鎮田、天九鎮之五戶、橫山、油田、九曲)、小石堡(今龍塘鎮)、伯洪堡(今天九鎮,不含五戶、橫山、油田),置定南縣,縣治高砂蓮塘鎮(今老城圩),隸屬贛州府。因其地處江西最南端,扼江西、廣東咽喉,"嶺表之所謂長治久安實賴其他",故名定南。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定南改縣為廳,將贛州府同知移駐定南,為贛州分防府定南廳。
民國2年(1913),定南改廳復縣。
民國3年(1914),定南縣屬贛南道。
民國15年(1926),廢道存縣,定南縣直屬於省。
民國20年(1931),國民黨政府為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需要,將定南劃為安全縣,直屬陸海空司令部南昌行營黨政委員會領導。
民國21年(1932),定南屬第十三行政區。
民國24年(1935),定南改屬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定南解放。先後屬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行政公署、贛州專區、贛州地區、贛州市。
行政區劃
定南全縣轄歷市鎮、天九鎮、龍塘鎮、鵝公鎮、巋美山鎮、嶺北鎮和老城鎮七個鎮,119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國土面積1318.72平方公里,總人口20.07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97萬人。[2]
地理環境
定南縣地處江西最南端, 是東江發源縣之一,境內屬低山丘陵地形,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宜人,光、熱、水充足,年均氣溫19℃,1月均溫8℃,7月均溫39℃。年降水量1550毫米。縣內山清水秀,境西南的巋美山海拔1062米為最高點。河流眾多,分屬贛江、珠江水系,境東的九曲河為最大河流,屬東江源區,是粵港同胞重要飲用水源地。森林覆蓋率達78.1%,植被保持優良。
自然環境
定南縣是東江發源縣之一,境內屬低山丘陵地形,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光、熱、水充足,年均氣溫19℃。縣內山清水秀,河流縱橫,林木蔥鬱,空氣清新,風淡雲輕,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80.9%,植被保持優良,各類野生動植物物種種類繁多,有竹木、藥材等野生植物資源近400種,有山雞、斑鳩、畫眉、野豬、山兔、狐狸、蛇類等野生動物80多種。
縣內九曲河地處東江源頭,處天九鎮轄區內,距縣城16公里,河域內清風徐徐,碧波蕩漾,兩岸花香鳥語,竹影婆娑,旖旎風光常引遊人留戀忘返,自2002年始在兩岸開發建設的九曲旅遊度假村景區設施完善,風景秀麗,服務周到,正日漸成為「珠三角」地區遊人休閒度假的首選之地。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碩,有鎢、鈦、稀土、砂金、石墨、花崗石等,巋美山鎢礦在境內。定南的稀土品種多、品位高,有鎢、稀土、鈦鐵、磷片石墨、花崗岩、膨潤土等20多種礦藏。
生物資源
各類野生動植物物種種類繁多,有竹木、藥材等野生植物資源近400種,用材林主要有杉、松、竹、樟及各種闊葉樹;有山雞、斑鳩、畫眉、野豬、山兔、狐狸、蛇類等野生動物60多種。
水利資源
地下水儲量豐盈,天然飲用礦泉水質優。定南縣境內大小河流244條,河床落差大,雨量充沛,水能理論蘊藏量9.67萬千瓦。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定南全縣常住人口總數為172771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縣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戶籍人口總數為202857人,總戶數為63554戶;戶籍人口中縣外流入流出差30086人。
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72515人,占總人口的99.8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56人,占總人口的0.15%。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3]
經濟概況
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9.33億元,增長14.8%,其中一產5.11億元,增長3.6%;二產12.66億元,增長16.5%;三產11.56億元,增長1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19.1%。實現財政總收入4.2億元,增長1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6億元,增長6%;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為14.3%,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4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64%。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8.36億元,增長12.3%,其中一產5.78億元,增長3.9%;二產17.7億元,增長14.2%;三產14.88億元,增長13.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73億元,增長17.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3.72億元,增長23.9%;實現財政總收入5.8億元,增長38.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7億元,增長28.8%;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為15.1%,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6億元,增長17.2%;農民人均純收入4086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8元,增長9.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居民消費品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6%。
2013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2.73億元,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79億元,增長11.8%;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41.96億元,增長29.4%;財政總收入9億元,增長25%,增幅列全市第三,其中公共財政收入5.57億元,增長41.4%,增幅列全市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6億元,增長14.1%;實際利用外資5259萬美元,增長10.1%;外貿出口4513萬美元,增長33.5%;農民人均純收入5241元,增長13.4%。
201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8.93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52億元,增長12.5%;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1.4億元,增長23.5%;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達10.45億元,增長16.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5億元,增長33.8%,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億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0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增長12.4%,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以內。[7]
201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61.76億元,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15億元,增長8.2%;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60.03億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11億元,增長5.3%,增幅列全市第十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01億元,增長20.9%,增幅列全市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7億元,增長11.7%;實際利用外資6603萬美元,增長10.2%;外貿出口5365萬美元,增長6.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5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7元,增長12%。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1.3%以內;人口出生率13.26‰,自然增長率6.7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1%。
農業
定南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農業以水稻為主,定南蜜梨、臍橙、茶葉、香菇、木耳、筍乾等聞名中外,被國家有關部門冠名為"中國蜜梨之鄉";盛產竹木、生豬及各類山珍等優質農副產品資源。
2011年,定南縣全年在農業方面投入財政資金1.3億元,加快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完成了99個村莊整治點建設任務,推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重點規劃建設了龍塘新村、明德新村、錦繡家園等20個聯村聯組社區,硬化主幹道20.9公里,入戶道28.6公里,改水2228戶,改廁2256戶,拆除危舊房33.29萬平方米,規劃建房1500戶。打造了嶺北梅香、歷市百樂排、巋美山古地等一批旅遊新村,鄉村漫遊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加強了圩鎮建設,重點抓好了鵝公、嶺北、巋美山圩鎮建設,拓寬硬化圩鎮道路10.5公里,鋪設人行道4.8公里,安裝路燈99盞。加大了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和農機推廣工作力度。完成了農業科技園核心區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編制,開工建設了綜合服務中心,引進農業科技示範項目15個。生豬、臍橙、油茶、工業原料林等優勢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全年出欄生豬76.68萬頭,完成臍橙開發3200畝,新增種植油茶7082畝、工業原料林1.62萬畝。創建標準果園5000畝,扶持龍星果業新上一條臍橙分級加工生產線。完善了鎮級農民服務中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1個。
工業
定南有鄉以上工業企業90家,礦冶、水電、糧油、化工、機械、森工、建材、製藥等工業初具規模,穩定發展。混合氧化稀土、金屬硅、雲母絕緣片、"勝仙"牌米麵系列製品、青雲山飲用礦泉水等優質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定南工業園初創於1996年,園區總面積6平方公里,是江西省重點工業園。重點發展稀土、鎢兩大主導產業和針織服裝、機械電子、家具、優質農副產品加工和三產服務業等特色產業。園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配套,服務優質,是承接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重點工業園、投資興業的熱土。定南縣工業園規劃面積1萬3千餘畝,現已建成5千餘畝,共有城北(1000畝)、良富(1500畝)、富田(5000畝)、太湖(2000畝)和竹園(3588畝)五個工業小區。
2011年定南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60.95億元,增長104.15%;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1.89億元,增長82.33%;實現稅收3.36億元,增長136.67%;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57.96%。工業園實現產值60.07億元,累計入園企業132家,提供就業崗位6314個。順利開展了招商引資"百日會戰"活動,成功舉辦了深圳招商推介會。全年引進內資項目38個,實際進資18.05億元,增長29.67%,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個;引進外資項目6個,實際進資4449萬美元,增長10.7%,現匯進資890萬美元,增長18.8%;外貿出口2781萬美元。[4]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由京九大道--建設路--工業大道形成的城市主要發展軸線;以龍亭路和東風東路為城市的發展次軸,將三個中心緊密聯繫。
三個中心指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和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有兩個,主要商業中心建設路和龍亭路交叉口區域,次要商業中心位於建設路和勝利路交叉口區域,可結合現有的商業設施,通過用地置換擴大商業區的規模和引導完善商業功能,形成集聚效應;文化娛樂中心位於城市東部,圍繞龍神湖建設一系列文化、體育、休閒設施,結合龍神湖周邊地區的改造改善城市環境,形成城市的景觀節點;行政中心位於城北新區內,可通過行政中心的建設帶動城北新區的建設。
沿着城市發展軸線,按照城市用地特徵劃分的四個片區,包括老城區、城北新區、城東城南工業區和城西的交通物流區。老城區是現狀已經建成而且比較密集的地區,其功能以商業、文化娛樂居住以及與居住相配套的教育、醫療等為主;城北新區位於城市北部較為平坦的地形內,新區的中心位於龍亭路和一經路的交叉口,是全縣的行政中心;東環路以東的區域為城東工業區;良富工業區為東風東路以南區域,以輕工業為主;城西依託火車站和高速公路出口帶來的便捷交通條件形成倉儲、貨物轉運功能為主的現代物流中心。
完成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抓好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和縣城歷市河防洪堤工程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城區供水管網,將老城河竹園段河水南水北調,建設第二自來水廠,建成安全、清潔、充足的城區自來水供應網絡。
能源保障體系
開展農村供電網絡改造,全面完善城區供電網絡建設,構建安全、優質、充足的電力供用體系。策應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進入江西,搞好縣城管道煤氣(天然氣)建設,並逐步向縣城周邊鄉鎮延伸。農村重點推廣普及沼氣、太陽能、風能等新型能源。建立高速的信息網絡體系。加快電子政務網、科技信息網和電視節目數字化等工程建設,形成方便實用、覆蓋廣泛的信息網絡,初步實現信息共享。
文化教育
定南縣加快建設定南縣青少年宮、老年宮、影展中心、宣傳文化中心、體育館等一批文化體育設施。以發掘客家文化為重點,做好文化普及工作。
定南縣有中小學校49所。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高級中學、完全中學各1所,初中7所,小學39所。另有教師進修學校1所,幼兒園78所。[5]
地方特產
定南臍橙
定南縣是贛南臍橙的主產區之一。現已開發了10萬畝,五年內將發展到20萬畝。
雲台山毛尖茶
雲台山毛尖茶生產歷史悠久,手工精製,白毫披身,條索緊秀,色澤綠潤,嫩香持久,嫩綠明亮,甘醇,為社會各界人士公認的有機天然綠色食品。在2002年度贛南名優茶品賞會中,榮獲"優秀獎"。
定南蜜梨
定南蜜梨因其皮薄、心小、味甜、汁濃、早上市等獨特的風味和優勢被譽為"夏果之王",定南縣也因此於1997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蜜梨之鄉"稱號。[6]
風景名勝
定南縣內有3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巽塔、文閣亭等古建築都留下了古代文人騷客的題刻,京九鐵路接軌點紀念塔屹立於老城鎮亞洲最大的S型鐵路彎所在地。
雲台山
雲台山地處嶺北鎮轄區,距縣城約25公里,是長江、珠江分水區,海拔1200米,境內峰巒迭嶂,綠蔭如蓋,植被完善,動植物資源豐富,堪稱縣內動植物"基因庫"。山內常年雲霧繚繞,適宜綠茶生長,現已開發茶園9000餘畝,出產的"雲台山"牌有機綠茶品質優良,曾多次榮獲省、市優質品牌獎。
九曲河
九曲河地處東江源頭,處天九鎮轄區內,距縣城16公里,2002年始在兩岸開發建設的九曲旅遊度假村景區設施完善,風景秀麗。境內水資源豐富,地理環境獨特,形成了柱石瀑布、神仙嶺分水嶺等多處秀麗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