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宝光寺 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公尺,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公尺,是历史攸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丛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现任方丈意寂法师,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第五十六世、宝光寺清代中兴以来第二十五代方丈。相传建于东汉,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己享有盛名。[1]
景点分布
宝光寺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格局,建筑有“一塔五殿十六院”,气势恢宏。建于清代的罗汉堂由上百根石柱支撑,结构奇巧。577尊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造像神态各异,意趣天成,且全身穿金,为全国罕见。其文物收藏极为丰富,有“寺中三宝”——舍利子、贝叶经、优昙花,有宋徽宗、唐伯虎、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大师的手笔1000多件,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舍利子
释迦涅槃时,出三昧真火,化无量功德身为八万四千舍利。宝光寺以广泽众生为怀,呈舍利塔所供释迦舍利于世,使朝礼者获无量功德并结殊胜解脱法缘。
贝叶经
清光绪二十八年,宝光寺真修老和尚云游暹罗,谒见国王,国王感其风范,赠贝叶经一部。回国后,真修将经供奉于宝光寺。
优昙花
梵语为祥瑞花的意思。此花3000年仅开一次,花开时必有转轮圣王出世。宝光寺的优昙花为铜质合金铸造,整株花造型别致、栩栩如生。轻击叶片,竟出优昙钵锣音。这株印度奇花原藏宫中,道光十二年,宝光寺妙胜禅师赴京迎藏,有幸蒙赐此花。[2]
此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有一塔、五殿、十六院,自照壁到藏经楼后紫霞山长约100公尺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著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和藏经楼。中轴线两侧建有钟鼓楼、伽蓝殿、客堂、极乐堂、祖堂、念佛堂、罗汉堂、禅堂、影堂、戒堂以及东西方丈室。[3]
- 山门
建于乾隆年间,内设有法神、金刚力士和明代县人杨廷和杨升庵的塑像。
- 天王殿
天王殿又名尊胜殿,1799年(清嘉庆四年)佛德和堂建,1830年(道光十年)月和堂建,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殿檐悬挂“一代禅宗”的匾额。殿后有1413年(明代永乐十一年)石刻的《尊胜陀罗尼咒》经文。
- 舍利塔
此塔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建自唐僖宗中和年间,现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二十公尺,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以石布置,底层正面龛内置释迦牟尼佛座像。每级悬挂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因塔体倾斜,被称作“东方斜塔”[4]。
- 七佛殿
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真印和尚募建,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是1991年缅甸佛教徒捐赠。
- 大雄殿
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间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间妙胜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雄伟壮严。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立迦叶、阿难尊者。殿中悬挂一副揭遏:“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 藏经楼
高17米、宽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撑,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修建。上为藏经楼,藏有敦煌藏经四十三册,房山石经二十二册,北藏经和频伽藏经各一部,共728函,7280卷。殿中供千手观世音菩萨像。四壁有诸天画像。藏经楼楼下为说法堂,为历代方丈说法处。
- 念佛堂
位于寺院东侧自南向北的极乐堂后面,堂高10米,宽九楹,清同治年间真印和尚建。堂中有石舍利塔一座,高约5.5米,直径2米,由三块巨石镂空雕成,呈六方宫殿式。塔内雕刻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中心的各式各样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历代皆以此作净土宗道场。
- 罗汉堂
堂高约10米,广深40米,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全堂由一百根石柱支撑,堂内工整地布置着四个天井,平面如一“田”字,殿中塑有五百罗汉像和毕提菩萨像。全殿共塑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共五百五十七尊,每尊高约1.7米,殿中央供奉高6.6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