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连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楼连苑》是一首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1]。新诗得以取代古典诗歌的最主要特点是突破格式、韵律等限制获得最大程度的表达感情的自由。1919年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最权威的新诗理论,郭沫若也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正如胡适所说:“新诗是用来打破古典文化传统枷锁的工具”,五四运动时期新诗领导了无数青年的思想解放,处于当时的文化前沿。
对于新诗的发展历程自五四起一直存在不同声音。正如文学院赵思运教授总结的那样,1965年毛泽东曾说:“新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2006年,韩寒在博客中发表观点:“现代诗歌和诗人没有存在的必要”,但随后便为之道歉;2008年,季羡林大师则有“新诗是一个失败”的断语;2013年,作为当代诗歌旗帜性人物的流沙河,在耄耋之年直言不讳地说:“新诗是一场失败的实验”。
“ |
小楼连苑吹笙,沈沈久别羁人怨。峭凉窗纸,冷风凝露,宵深梦短。 道远绵绵,思归怀故,惯经游倦。悄声沈雁重,重听细籁,迎风处、疑调燕。 幽唱谁还度遍,更长令、荀香消遣。少年磨尽,壮心豪气,平生念懒。 好月玲珑,镜天明净,彩华宵半。绕空阶影瘦、萧萧吟兴,罢添香篆。 篆香添罢兴吟,萧萧瘦影阶空绕。半宵华彩,净明天镜,珑玲月好。 懒念生平,气豪心壮,尽磨年少。遣消香荀令、长更遍度,还谁唱、幽燕调。 疑处风迎籁细,听重重、雁沈声悄。倦游经惯,故怀归思,绵绵远道。 短梦深宵,露凝风冷,纸窗凉峭。怨人羁别久、沈沈笙吹,苑连楼小。 |
” |
— [现代]王易 |
新诗发展轨迹
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裘廷梁主张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让诗歌“通行于今,适用于俗”的诗界革命,主张突破诗歌的文言形式,推动诗歌的口语化与大众化。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以胡适作为开端,不断进行诗歌语言与形式方面的探索。并且,在初步探索阶段,以周作人的《小河》作为相对成熟的作品出世。随后,越来越多的诗人以及诗歌流派对现代文学中诗歌的创作做出了诸多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史中,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及现代主义[2]的影响,在诗歌的形式和主题方面学习和借鉴,既有对于传统的继承发展,同时也不乏对于传统诗歌创作的回归。
参考文献
- ↑ 古代诗歌体裁常识汇总,搜狐,2017-05-04
- ↑ 什么是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有什么特点 ,搜狐,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