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季羨林 | |
---|---|
出生 |
山東省聊城市 | 1911年8月6日
逝世 | 2009年7月11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希逋、齊奘 |
民族 | 漢族 |
職業 |
語言學家,國學家, 歷史學家,文學家 |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着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着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季羨林精通9國語言,即漢語、南斯拉夫語、印度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1911年8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1929年,入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其國文老師董秋芳是魯迅的朋友,還是着名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學術成就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
1、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準》等論文,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
2、佛教史研究: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藉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
3、吐火羅語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為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論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並且吐火羅文在世界上僅有不到30人會翻譯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國紙和造紙法輸人印度的時間和地點問題》、《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遊記》有些成分來源於印度的論證,說明中印文化"互相學習,各有創新,交光互影,相互滲透。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80年代主編《大唐西域記校注》、《大唐西域記今譯》,並撰10萬字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6、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餘頌,譯成漢語有9萬餘行,季羨林經過10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較文學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複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8、東方文化研究:從80年代後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0餘,800餘冊,預計15年完成。
9、保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90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
10、散文創作: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季羨林的異國之戀[1]
在德國哥廷根的日子裡,季羨林飽受轟炸、飢餓、鄉愁的煎熬,有家不能歸,有苦無處訴,一切的不幸與委曲,只能默默地往肚子裡咽。但是,誠如《紅樓夢》中所云:「大不幸中卻有大幸。」季羨林在哥廷根的艱難歲月里,有一件事情曾給他帶來過前所未有的幸福與快樂,這便是他與一位德國姑娘之間的一段愛情經歷。
打字情緣
在季羨林住的同一條街上,有一家叫邁耶的德國人家。邁耶為人憨厚樸實,邁耶太太卻生性活潑,能說會道,熱情好客。他們夫婦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小姐叫伊姆加德,身材苗條,皮膚白皙,金髮碧眼,活潑可愛,年齡比季羨林小一些,當時尚未嫁人,待字閨中。她就是這個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
邁耶家也像其他德國人一樣,把多餘的房間租給中國留學生住。恰好,季羨林的好友田德望便是邁耶家的房客。季羨林常去田德望住處拜訪,一來二去,便同邁耶一家人熟悉了。季羨林當時不過三十上下,年輕英俊,個子頎長,待人謙和有禮,正在讀博士學位,又說得一口流利的德語。邁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
季羨林當時正在寫博士論文。他用德文寫成稿子,在送給教授看之前,必須用打字機打成清稿。可是季羨林沒有打字機,也不會打字,適逢伊姆加德小姐能打字,自己又有打字機,而且她很願意幫助季羨林打字。這樣一來,季羨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
季羨林獲得博士學位後,又在德國呆了四五年,其間,他又寫了幾篇很長的論文,都是請伊姆加德小姐打的字。所以,直至1945年季羨林離開德國前,還經常去她家打字。
日久生情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季羨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間漸漸產生了感情。除了打字季羨林去邁耶家外,後來,邁耶家凡有喜慶日子,招待客人吃點心、吃茶什麼的,邁耶太太必定邀請季羨林參加。特別是在伊姆加德生日那一天,季羨林是必不可少的客人。每逢季羨林到邁耶家,伊姆加德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滿面笑容,格外熱情。邁耶太太在安排座位時,總讓季羨林坐在伊姆加德的旁邊。一對異國青年同時墜入了愛河。
但是,每當季羨林回到寓所,內心便充滿矛盾與痛苦。他想,自己是一個有妻子、有兒女的人,儘管那是一次沒有愛情的包辦婚姻,但是現在他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如果他敞開自己的胸懷,讓愛情的激流涌瀉出來,和伊姆加德由相愛而結合,自己未來的生活大概會是幸福美滿的。但是,那樣做,不僅意味着對妻子、兒女的背叛和拋棄,也意味着把自己的親人推向痛苦的深淵。反之,如果他克制自己的感情,又會使已經深愛着他的伊姆加德失望和痛苦,自己也會遺憾終生。兩條路水火不容,沒有第三種選擇,這使季羨林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幸福與痛苦,歡樂與自責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着他。最後,他終於決定,為了不傷害或少傷害別人,還是自己來咽下這個苦果。季羨林雖然作出了這樣的決定,然而理智與情感之間,從來就沒有不可逾越的界線,這段苦澀的愛情始終折磨着他。
悲情往事
1991年,八十歲的季羨林在寫長篇回憶錄《留德十年》時,不知出於什麼考慮,首次披露了他五十年前這段鮮為人知的愛情經歷。他在《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中寫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離開邁耶一家,離開伊姆加德,心裡是什麼滋味,完全可以想象。
離開伊姆加德到了瑞士,我同她通過幾次信,回國以後,就斷了音問。說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話。l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時,曾打聽過她,當然是杳如黃鶴。如果她還留在人間的話,恐怕也將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
然而,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
據說,近年來,有好事者在讀了季羨林的《留德十年》以後,被這段愛情故事所感動,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小姐的下落,最後終於找到了她。當然,今天的伊姆加德小姐,已是滿頭銀髮的老人,然而精神矍鑠,風韻猶存。詢問的結果大出人意料之外:伊姆加德小姐,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張光 /文 摘自《文學報》)
熱點事件
故居被盜
2009年季羨林之子季承透露,季羨林位於北大朗潤園的家中玻璃被人砸碎,近五千冊古書和一些雕塑、文物丟失,季羨林先生之子季承報案,並向北大校方反映情況。季羨林弟子錢文忠在博客中說,失竊物品價值起碼以百萬計。
- 無罪推定
歷時3年多的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故居盜竊案有了結果。該案被告、曾是季羨林秘書李玉潔的乾女兒王如,經法院審理認定無罪,已獲釋。法院認為,王如確是為了「搶救」季羨林故居財產而為,並不符合盜竊罪的條件。
2009年,季羨林去世後,財產歸屬紛爭風波乍起。季羨林獨子季承曾表示,季老身後財產都是季家的。季羨林的秘書李玉潔及王如都認為,季老生前立遺囑表示,他的財產都全部捐給北大。
2009年12月16日,季羨林在北京大學朗潤園的故居遭到盜竊,室內物品被洗劫一空。當晚,季羨林之子季承向警方報案。同年12月20日,北京警方將嫌疑人王如和方咸如抓獲,被盜物品全部返還。
- 免於刑責
王如的辯護律師表示,王如的行為屬於擅自轉移暫存在季羨林住所的北大財產的行為,而非盜竊犯罪,應按民事法律關係處理,不應按刑事法律關係追究王如的刑事責任。
遺產之爭
媒體報道2012年10月21日,季承(季羨林之子)稱法院在開庭前曾對這起案件的紛爭進行過調解,法庭上北京大學曾提出以金錢補償季承的方式,來化解這起由來已久的糾紛,但隨後又予以否認。
此前季羨林秘書楊銳被爆涉嫌偷竊國學大師季羨林藏品,並拿出去賣錢。
季羨林的老友、新華社記者唐師曾、山東大學教授張衡披露,季羨林收藏的數十幅名人字畫,分批流向拍賣市場。之後,唐、張兩人先後到醫院探望季羨林後,才發現這些字畫是在季羨林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賣的。季羨林強調:「我並不需要錢,也從沒委託任何人拍賣我收藏的字畫和其它物品」。事件曝光後,媒體經過調查,紛紛將矛頭指向楊銳。
由於拍賣公司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透露拍品來源的詳細信息,他已於上周末向北京海淀刑警大隊報案。但迄今為止,海淀刑警大隊對此事未做任何反應。
遺憾半個多世紀的異國戀
季羨林,1911年季羨林生於中國山東臨清,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佛學家、史學家。
1935年,季羨林去德國留學寫論文時,導師要求論文必須是打印稿。正當他為難之際,他同學房東的女兒伊姆加德告訴他:她家有一台打印機,可以幫他將論文打印出來。條件是陪伴她看遍自己生活的城市。就這樣,在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季羨林陪着伊姆加德走過了哥廷根的每個角落。可是他不敢多邁出一步,因為他已經有了妻兒,更重要的是他必須回國。
回國後,季羨林經陳寅恪推薦,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關係史。
1980年,季羨林去德國考察,當他敲開伊姆加德家的門時,開門的是一個陌生人,兩人就這樣錯過。
直到2000年,一位女導演找到了伊姆加德,問她還記得60多年前的那個中國留學生嗎?老人遲疑片刻:你說的是季羨林吧!她指着桌上的老式打印機說:我等了他一輩子,現在我依然可以打字。
伊姆加德一直單身,從未搬過家,就是怕季羨林回來找不到她。
視頻
白岩松採訪季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