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红参 |
中文学名: 小红参 |
小红参[1],拉丁学名: Galium elegans Wall. ex Roxb.,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的根。又名滇紫参,小活血,小红药。具有活血止血、活血祛瘀的功能。主治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腹痛、风湿关节痛、肝炎等症;外治跌打损伤、疖肿、神经性皮炎等症;单用小红参煎水洗脚还能治肠炎。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目录
功效与作用
补血活血,祛风除湿。治头晕,失眠,肺结核、吐血,风湿,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血,祛瘀生新。" ②《云南中草药》:"温经通络,调养气血。" ③《红河中草药》:"凉血止血,通经行血,祛瘀止痛[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小鼠腹腔植入S180腹水癌细胞后,腹腔注射小红参乙醇提取物100mg/(kg·d)、200mg/(kg·d),连续5d,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增至250mg/(kg·d),连续15d,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并提高动物存活数的2.8倍。灌胃给予125mg/(kg·d)、250mg/(kg·d),连续10d,对皮下移植的S180小鼠也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显著增加体重。腹腔给予小红参提取物200mg/kg的荷瘤小鼠的腹水上清液,对体外P388和L1210集落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有报道,从云南茜草根中分离得到1个具有抗癌活性的环己肽配糖体新成分,经抗肿瘤试验表明,该成分对P388白血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升白细胞作用:腹腔注射水提醇沉小红参混悬液0.84g(生药)/kg、1.26g(生药)/kg,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降低,有显著的升高白细胞作用,其作用较茜草强。
3、其他作用:腹腔给予水提醇沉提取物,能显著促进小鼠呼吸道酚红的分泌,呈祛痰作用,其作用强度与茜草相似[3]。
毒理作用
按简化机率单位法测定小红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8.4±0.31g/kg;灌胃给药的LD50为155±0.38g/kg。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温经通络,调养气血。主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贫血。”
选方
①治头昏头晕:小红参、青洋参、大黑药等分研末,蒸鸡蛋兑红糖、猪油吃。
②治失眠:小红参,红糖,水煎服。
③治肺结核:小红参、小白芨各一荫。研末和蜂蜜三两蒸食。每日三次,两天服完。
④治内伤吐血,痰中带血:小红参、叶下花各二钱。研末,开水送服或水煎服,红糖为引。
⑤治经闭,月经不调,带下,产后关节痛:小红参三两,煮猪排骨(淡盐)吃。
⑥治风湿,跌打损伤疼痛:小红参,水煎或泡酒服。(①方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咯血、吐血,月经不调,腹水:小红参三至五钱,煎服。
⑧治肾炎:小红参五钱,水线草三钱,煎服。
⑨治颜面神经麻痹:小红参、女金芦、泽兰各五两,泡酒五市斤。浸渍半月后服,每次20~40毫升,日服一次[4]。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短,节密。根细长圆柱形,微弯曲,少分枝,长7-20cm,直径3-6mm,数条或10余条丛生于小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红色或深红色,易剥离,木部红黄色。气微,味甘、微苦。
以粗壮、色红者为佳。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2m。根簇生、细长、肥厚、圆柱形而微弯,外皮红褐色。茎四棱形,棱上被毛。叶近革质,4叶轮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长1.3-2cm,宽0.5-1.5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而有刺毛,上面绿色被毛,下面色较淡,微粗糙,脉3出。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总花梗及分枝均纤细;花小,5数,绿黄色,直径约0.3cm,裂片狭卵形,先端尖锐,稍硬而内弯。浆果小,直径约5mm,黑色。花期夏季[5]。
生活习性
喜凉爽气候和较湿润的环境,性耐寒。土壤以肥沃、深厚、疏松、湿润、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好。地势高燥、土壤贫瘠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植。生于山地、溪边、旷野的林中、灌丛、草地或岩石上,海拔650-3500米。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
道地产区
主产于云南。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杂草丛中。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1.采种:在11月当浆果由红变黑色时,采摘成熟果实。采回后先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进行揉搓,除去果皮与果肉,捞出饱满充实的种子,晒干备用。或随即进行播种。
2.播种:可春播或冬播。春播于3月中、下旬进行;冬播于11月,种子采后立即进行。播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沟深5厘米左右,播幅宽10厘米左右。然后,将种子与拌有人畜粪水的火土充分混合,均匀地撒入沟内。以后,覆盖细土或火土灰约1~1.5厘米。每亩用种量2~3公斤。播后加强苗床管理,培育1~2年即可移栽。冬播采用新鲜种子,播种量要加倍。
扦插繁殖:于春季3~4月,秋季8~9月选择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个节剪成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1~2节,露出1其节在土面,插时芽向上,切勿倒插。插后覆土压紧,浇透水。秋季插后要搭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生根发芽后陆续揭去覆盖物,最后全部拆除荫棚。培育1年即可出圃移栽。
压条繁殖:于秋季8~9月,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危险的茎藤,将其攀下,采用曲枝压条法,每隔3~4节弯曲压入土中。入土部分刻伤并用竹叉固定,覆盖肥土,压实后浇水湿润。待发根、萌芽、长出新茎蔓时,截离母株,另行栽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近水源的地方。播前深翻土地,每亩施入厩肥1500~2000公斤,结合整地时翻入土中作基肥。栽植地,宜选半阴半阳的荒坡或平地。宜成片栽植,便于管理 。地选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作宽1.3米的高畦或平畦栽植。
移栽:春栽或秋栽。移栽时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穴深15厘米左右,穴底要挖松整平。穴内先施入适量火土灰,与底土拌匀伯基肥。然后,每穴栽入壮苗1株。栽正、栽稳,使根系舒展。栽后压紧,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田间管理:1.松土除草和施肥:幼苗出土后,于5、7、10月各进行松土除草1次,松土宜浅,杂草要除净。并结合追施1次。头两次施用人畜粪水,每亩2000~2500公斤。第3次于冬季,重施1次越冬肥,每亩施用腐熟厩有或堆肥1500~2000公斤,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越冬。
2.设立支柱:小红参为攀援藤本。当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茎藤攀援生长。
3.除花:于7~9月孕蕾期,除留种地外,一律摘除花序,使养分集中于茎藤及根生长,有利增产。
病虫防治
根腐病:多在苗期发生。发病初期少数须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扩展,使主根腐烂。植株上部叶片变黄,枯萎,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
2.发病初期用1:1:3000波尔多液浇根;
3.土壤进行消毒,及时消灭地下害虫及线虫;
4.实行轮作。
白粉病:于开花结果后发生。危害叶片、嫩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后使整个叶片或嫩梢布满白色霉层,像撒一层面粉似的。后期叶片密生黑色小颗粒,使叶片变黄,提早脱落。
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2.合理密植,改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
蚜虫、红蜘蛛:用50%敌敌畏或40%乐果800~1000倍液喷杀。
视频
云南特有的滇紫参又叫小红参看了好久才发现这看起来好像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