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就这样(玛格丽特·杜拉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的图片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与自己自由交谈。★

★我从来没有榜样。我用顺从的方式叛逆。★

杜拉斯最后一部作品,国内首次出版。

写给生命的情书。

这本书收入从1994年11月20日到1996年2月29日(杜拉斯逝世于1996年3月3日)杜拉斯重病卧床期间口述或写下的文字,由她最后的伴侣扬·安德烈亚收集整理而成。

一本日记,一封情信,一本书。口述的文字,写下的文字,一切都在召唤着情人,亦实亦虚的情人,从文字中走来的情人,与她相伴的情人,注定要离开她的情人。这是一个人一生的热望。

过去的人,说过的话,随口而出的玩笑,面对现实,哭泣。沉重的死亡就在眼前,绝望一阵阵涌来,迫近的虚空和失落让人恐惧。就这样,杜拉斯追求极致的写作和人生在这里画上句号。

这最后一本书所产生的情感来自爱与死同等的力量。

——《解放报》

死前挣扎的文学思想,也是她写过的最原始的东西……在这里,她甚至策划了她自己的毁灭,用过去和现在的恋人作为点燃的自我厌恶的篝火。

——《洛杉矶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

充满野性、出乎意料的作家、剧作家、导演,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作品、十九部电影等。《情人》获1984年龚古尔奖,畅销全球。她在戏剧和电影方面成就卓著,导演的电影《印度之歌》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杜拉斯生于印度支那,在那里一直生活到十九岁,这段生活影响了她的一生,成为她写作的源泉:作为她生命底色的童年的匮乏,永远与命运抗争却永远失败的母亲,偏爱大哥的母亲,总是和他要钱的大哥,亲近却早逝的小哥哥,死去的孩子……“活着让我不堪重负,这让我有写作的欲望。”她无时无刻不在写作,用写作解剖自己的一生,在写作中趋近自身的真相。

我读您的书,不停地读,在夜里,它离我是那么切近,以至于它给了我一切,一切都在它身上。

——莫里斯·布朗肖

自从《毁灭吧,她说》以来,我在您的作品中失去平衡,我感到自己被文本捕获了,现在我在里面四处乱走,脑子一片模糊,摸索着,充满不安和某种希望,不管怎么说,就仿佛只要我继续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最终会有一个宿命的人物出现……您是我所需要的作家。

——米歇尔·福柯

杜拉斯的一生带有20世纪的鲜明印记……她将她的经历转化为荒凉、诗意的小说。

——《纽约客》

1943年,她很年轻、很漂亮,有点欧亚混血儿的模样,她很有魅力,也常常施展她的魅力……是的,她就是这样,已经有一点我们在她身上都见识过的爱操控的个性,她统治着她的小世界,我们都愿意接受,因为我们爱她。

——弗朗索瓦• 密特朗(法国前总统)

玛格丽特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

——埃德加· 莫兰(法国哲学家)

对待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文学没有中间路线。要么为之倾倒,要么厌恶至极。我认为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种针锋相对从来没有间歇。 ——恩里克·维拉-马塔斯(西班牙作家)

杜拉斯,她是一个火球,一个所到之处无不留下温柔灰烬的火球。

——埃玛纽·丽娃(《广岛之恋》女主角)

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者是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莫迪亚诺,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

——王小波

【译者简介】

黄荭

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经过》《闲来翻书》《杜拉斯的小音乐》《一种文学生活》《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等,主要译作有《外面的世界II》《小王子》《人类的大地》《解读杜拉斯》《花事》《星期天》《岁月的力量》《多拉·布吕代》《然而》《1962—1991私人文学史,杜拉斯访谈录》《爱、谎言与写作:杜拉斯画传》等。

书评

简介说明此书是杜拉斯写于卧床期间。口述的文字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或者说是没有长篇幅和完整叙事,更多的是一种呓语,碎片化的。


看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有点像是人在于,情绪比较充沛时的一种碎片的字词记录,而且在字里行间,如果代入其中,她其实是面对于不知何时到来的死亡,对于永远消失,对于自己热爱的写作,甚至说是生活中的每一段经历,她的情人,她的感性的一种再见和消亡。


截取书中的询问,人对于自己的定义?杜拉斯回答,我不知道,就像此刻我不知道要写什么。其实人在于一生当中的很多时刻,不管是自问他问还是说总结某一段的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空泛的,或者说是思考的并不清晰,并不透彻,因为是什么?为什么?终归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议题,或者说是一个哲学的拷问。另外人的一种生活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活着的真实的意义,最终还是在于一个自我接纳和自我探索,自我的认识清晰透彻,但是这并不像数学题,他可以在经过长久的思考,探索,尝试当中获得一个最终的答案,有可能这种自我认识以及定义,它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是一个不能完成的命题。


杜拉斯在这种面对死亡时的碎片化的记录当中,他反复提到了一个词是写作,可以说,写作是他的一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得以认识他的媒介。


他在说到写作是一种充满悲剧意味的消遣,但是他不经意就深陷其中。其实我个人觉得写作的话,更多意味是一种自我的对话,一种自我向外界传达想表达的情感,它传递的故事讲述的人生是对于一种自我的梳理,次要的才是说把一种想象力的发散进行一个具象化。


又谈到写作非常接近说话的节奏,我和我自己自由交流,这种自由和自己非常的契合。人需要有一种沉默式的,或者说是独白式的语言,在人单独写作时,在人面对自己心里吐纳出的文字时,这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最接近真我,面对真实的自己。当然这种真实可能由于文字面对的对象会有其他的读者,而有一些掩饰性。


在面对死亡一种彻底的消失的时候,不管是物理意义上的还是说心理意义上的,这其实都是一个每个人需要面对终极议题,而杜拉斯在这一个过程当中,他无数次的提到死了,死亡消失,再见了等等,非常具有强烈感情意义的词语,从这些断断续续的记录当中,也可以看到人的极度恐惧和无奈,以及对于生命力的不舍。


所以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情景下人的记录,或者说人的反应真实性,所以给这本书评价的话,应该是推荐,也就是说四星。因为这和其他的载人的正常生理功能运转情况下,情绪状态稳定良好的情况下写出的大作篇幅完整,内容故事逻辑性都很强的书籍是很不一样的,但是他的这种真实和这种面对死亡的恐惧性的普世,他仍旧可以得到一个四星。


最后一点非常触动我的,或者说是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写到的是:我爱你,再见。爱这个意义是从出生到死亡都贯穿其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在很多不经意的时刻,我们都想去吐露,去倾诉我们的情感,去表达我们的爱意,而这种爱,直到死亡。


对于世界的爱,对于生命的爱,对于和我们有联系的,或者没有联系的人的不舍和爱,最终都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我爱你,这是一个最后的表露,而再见又是一个为这一段旅程画上的不得不走的句号。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