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川汇区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南部,是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区内,三河夹岸,形如鼎足,恰似武汉三镇,被称为“小武汉”。
截至2010年,辖1个乡、12个街道、83个居委会、66个委员会。2013年总面积3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户籍人口53.28万。
川汇区前身为县级周口市。原名永宁集、周家渡口、周家口,河南四大名镇之一,已有6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史。2013年,川汇区生产总值172.05亿元,增长10.2%。[1]辖区内的周口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
川汇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4°64′20′′~114°30′15′′、北纬33°62′56~33°35′22′′之间,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
地貌
川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区内。
土壤
川汇区土壤大致以沙颍河为界,以南多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黄河历代南泛的冲积物上经过人们耕耘形成的潮土,潮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7%以上。
气候
川汇区地处亚热带气候与暖温带季风气候交界处,气候特点是:冬季低温有雨雪,夏季炎热雨集中,春旱秋雨季节短,春夏之交多于风。
川汇区历年最多风向以东北偏北为主,4—7月多吹东南至西南偏南风,以南风为主;其他月以东北偏北为主。风速平均每秒2.7—3.4米,最大每秒40米以上。全区历年降水量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37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从东南至西北呈递减趋势;冬季降雪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为12厘米。
川汇区年平均气温在14.5℃—15.8℃之间。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4.5℃、26℃、15℃、1.6℃。极端最高气温达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镇),年平均气温变差为27℃左右,年周期变化在0℃—28℃之间。气温略有升高,在1℃—2℃之间。全市平均霜期为146天,无霜期219天。
水文
川汇区属于淮河流域,有沙颍河水系。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石人山,颍河发源于嵩山山脉的阳乾、少室诸山,两条河流在川汇区孙嘴村汇合,称沙颍河,由西向东流淌。
自然资源
光照资源
川汇区全年太阳辐射平均日照时数为2025—2269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2.0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千卡/平方厘米。分季度看,4—9月份的作物生长旺盛季节,正是降雨量最多、日照时数接近200小时的良好时段,
水资源
据1998年周口水文勘测局资料计算,川汇区水资源总量为29.81亿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亩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约14.88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底,川汇区常住人口71万,户籍人口53.28万。 汉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少数民族里回族最多。
交通运输
川汇区交通便利,大广高速、南洛高速、商周高速在境内交汇,311国道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川汇区至郑州新郑机场140公里,驱车80分钟即可到达。
经济
综述
2004年,川汇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9.95亿元,比2003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比2003年增长42.5%;第二产业增加值23.02亿元,比2003年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比2003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3189元,比2003年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1亿元,比2003年增长12.9%。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亿元,比2003年增长34%。
2011年,川汇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8.8亿元,比2010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5亿元,比2010年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0.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7亿元,比2010年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7亿元,增长1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6亿元,比2010年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1元,比2010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7505元,比2010年增长18.1%。
2013年,川汇区生产总值172.0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2亿元,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比2012年增长1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7%;公共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610元和9611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1.6%和11.3%。
第一产业
川汇区是粮、棉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烟叶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等,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麦、棉花、槐山羊皮、生猪、黄牛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2004年,川汇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38亿元,较2003年增长42.5%。夏粮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生产克服了禽流感、饲料涨价等不利因素,2004年实现产值6874万元,较2003年增长4%。
2013年,川汇区粮食亩产达1067斤;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后石店万亩蔬菜基地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果,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1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家,总数116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6家,川汇区被评为全市农民合作社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产业
2004年,川汇区区属工业完成增加值6.34亿元,较2003年增长11.8%,其中区属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4亿元,较2003年增长22.8%。产销率达99.3%,较2003年增长1.3%。企业改制平稳推进,2004年完成了对3个企业的改制,对20个已改制企业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川汇区建立了以电办机械、纺织印染、食品酿造、裘皮制革为支柱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3年,川汇区全年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83.3亿元,比2012年增长22.5%;利润总额1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3.2%;产销率100%;工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23%。年初确定新建、续建的4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6%。其中,1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6%。省重点项目久通电缆完成投资2.4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2%。
第三产业
2004年,川汇区新增民营企业52个,总数达到356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053个,总数达到9066个;新建市场、专业村7个,总数达到40个。全年完成各项税收6118万元,较2003年增长21.8%,首次突破6000万元大关。
川汇区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各类新上、续建、竣工项目69个。总投资20亿元的大型物流中心中原国际商贸城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2.2亿元。沙北三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川南工贸城和行政新区建设稳步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全年完成城市基本建设投资3.46亿元,硬化小街小巷路面1.2万平方米。本级财政收入完成8867万元,较2003年增长21.8%,超年度目标1165万元。
2004年,川汇区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78个,协议资金88.3亿元;合同42个,合同资金45.6亿元;实际落实项目73个,到位资金10.03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25.4%;引进外资433.36万美元,占市下达任务的216.7%。全年外贸出口达到680万美元。 2013年,川汇区第三产值增加值73.8亿元,比2012年增长8.5%,占总产值的比重达44%。
社会事业
科技
2013年,川汇区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2个,5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
体育
2013年,川汇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大型体育活动6次。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5枚。
社会保障
2013年,川汇区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均达100%。城市居民“低保”对象达到13625人。2013年,全年用于民生支出达6.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1%。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41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医疗卫生
2013年,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面落实,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4.1万人,参合率98%,补偿参合农民医疗费用3602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4237万元,1.8万困难群众受益。发放企业养老金2.8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培训残疾人674人,为1072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
民俗文化
周家口木版年画始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周家口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灶画、文武门神等品种,还创作出《五子登科》、《马上鞭》、《和合二仙》、《天地全神》、《福禄寿三仙》等品种。
著名景点
周口关帝庙
位于周口市川汇区,是清康熙年间由山西、陕西旅周的商人集资兴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周口市人民公园
始建于1954年,1978年扩建,1982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规划面积14.56公顷,现占地面积12.6公顷,其中落花湖水域面积3.7公顷,园内种植各类花木100多种,10000多株,其中乔木4000多株,花灌木6000多株,松柏造型1500多株,盆花及盆景3000多盆,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1998年,该园在西区建动物园一所,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出动物、禽鸟200多只(头),2002年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出动物、禽鸟300多只(头)。2008年公园进一步完善。又在园内建假山一座,高40多米,园内有供游人健身的理想各种器械和儿童乐园。
特产
黄金瓜,又名十棱黄金瓜,学术名称为伊丽莎白厚皮甜瓜,因色泽金黄而得名为黄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