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斯特食道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巴雷斯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又称为巴洛氏食道症、巴雷特症候群、巴瑞特氏食道症,是一种食道细胞病变的症状,是远端食道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由柱状上皮细胞所取代的病变,这种癌前病变的现象是1950年代由英国外科医师诺曼·巴雷特最先提出。这种症状大多是经由食道胃逆流所引起的,而食道腺癌有50%发生率是由巴雷特症演变。在现今的社会中食道腺癌的发病率逐年的提高,以至于这种疾病逐渐的被重视。
巴雷斯特食道症病因
新加坡在1992年到2001年间的统计发现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盛行率从4.3%变成10%,台湾在1995年到2002年统计也显示盛行率从5%上升到12.6%,而最近在2008年到2009年间台湾统计的盛行率为25%。胃食道逆流疾病已知为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的诱发因子。
- 有一些因为食道胃逆流产生食道炎与溃疡的病人,他们的胃食道交接口长得和其他人不同。
- 除了发炎造成的异常,原来泾渭分明的胃与食道上皮也有变化,鲑鱼色的柱状上皮,向上延伸取代了粉白色的鳞状上皮所在的位置。
- 原来的鳞状上皮在长期酸液逆流下,被更耐酸的柱状上皮(肠子的上皮)“鸠占鹊巢”,并且产生肠化生,所以看起来会有鲑鱼色的舌状突起向上延伸。[1]
巴雷斯特食道症症状
- 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当出现食管狭窄或癌变时,可有咽下困难的症状。
- 巴雷斯特食道症本身并无症状,但巴雷斯特食道症患者常常合并胃酸逆流,所以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逆流性食道炎及其伴随病变引起。
- 由于巴瑞特食道病变有很高的机率会伴随胃食道逆流,因此症状的表现也十分相似
- (1) 胃部出现灼热感,也就是台语俗称的“火烧心”
- (2) 吞咽困难
- (3) 胸部疼痛
- (4) 吐血
- (5) 排出油亮的黑色粪便 [2]
巴雷斯特食道症治疗
- 1.药物治疗:抗酸是治疗反流症状的主要药物,在抑酸药物中,质子泵抑制剂优于H2受体拮抗剂。
- 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等对控制症状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疗效。
- 一般认为只要发现早、治疗规范,病变是可以逆转的,经过规范的治疗,85%以上的巴雷特食管通过药物可治愈。
- 2.内镜治疗:对不伴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因其癌变的机率低,不提倡内镜治疗。
- 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机率亦较低,可先行内镜随访,如果是已经出现的中到重度异型增生可以局部处理或切除。
- 目前常采用的内镜治疗方法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凝固术、消融术等。
- 3.手术治疗:对已证实有癌变的Barrett食管患者,原则上应手术治疗。另外,反流使用药物无法控制者可行手术治疗。[3]
参考来源
- ↑ 叶人豪医师. 食道逆流会变癌?认识巴瑞氏食道. 照护线上. 2018-12-24 [2020-04-28] (中文).
- ↑ 苏柏儒. 巴瑞特食道病变:放任胃食道逆流,小心病变食道癌. 早安健康. 2018-07-31 [2020-04-28] (中文).
- ↑ 马晋平消化病科普. 食管的巴雷特改变这么常见,它会癌变吗. 每日头条. 2016-07-21 [2020-04-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