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蓝睡莲(林海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幽幽蓝睡莲是中国当代作家林海燕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幽幽蓝睡莲
引子
“曙光照亮她的美丽“
——古埃及诗歌
一、蓝睡莲之“前世”
那是一幅壮美的画面:晨曦中,一条缥渺的河,河面雾气升腾,安静的水面上,铺排而开的睡莲,错落有致的绿叶,星星点点的浅蓝花瓣,金黄色的明亮花蕊。这画面中的长长河流与蓝睡莲,如同一个古老梦境。
蓝睡莲,这种美丽的水生草本植物,有椭圆形叶,圆柱形柄,花心鲜黄色,花朵浅蓝色。它的花瓣呈星状,顶端蓝色较深,基部渐淡,它的种子是黑色的,落入水中,在水中继续生长。
尼罗河,恢宏、壮阔、静穆,有时反复无常,但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丽。它发源于伊索比亚高原,泛滥季节洪水过处,沉积下肥沃的黑色淤泥,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大河一样,它是一种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拥有古老、独特、神秘的尼罗河文化。
也许自冰河时期开始,蓝睡莲在尼罗河上出现了,
与蓝睡莲一起的,有纸莎草、菖蒲和优雅的鹳鸟。
古老的睡莲开出诗歌一般的浅蓝花瓣,有些枯萎的叶子呈现黄褐色。蓝睡莲周围是迷离如梦的纸莎草,河畔传来神秘的、落花般的歌谣,音符如花瓣落入长满睡莲的尼罗河当中。
也许,世界上第一株蓝睡莲便是诞生于这古老的国度、古老的河流当中。
古老的植物,古老的国度,那样美丽的画面,现在大约只能在古老诗歌与壁画里才能重现吧。
在埃及,有记载的关于睡莲的最早的记录是尼罗河畔一个村庄里的壁画,从壁画的历史来推测睡莲在埃及的种植物历史,是古埃及第五王朝,大约西元2500年。这是它在埃及的历史,而它在地球上的存在史,根据化石研究的结果,有1亿年的历史,一个久远的难以想像的时间跨度。
让思绪穿越时间、空间:一条长长的、壮美的河流缓缓流淌着。蓝睡莲,在河面安然绽放,盛开星星点点的浅蓝花瓣。
蓝睡莲周围是迷离如梦的纸莎草,河畔传来神秘的、落花般的歌谣,音符如花瓣落入长满睡莲的尼罗河当中,与之相伴的是纸莎草,如此古雅、优美的两种植物,竟然相生相伴于这诞生一个壮阔古文明的河流之上,想像着当日出的第一道光金子般洒向河面、洒向睡莲与纸莎草,不得不让人赞叹:那是多么古老、多么壮美的画面,它美如异星,永不复再现。
二、蓝睡莲:“埃及之花”
古老神秘的埃及,蓝睡莲是这个国家的“宗教之花”。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蓝睡莲的摇篮。
幽幽绽放的蓝睡莲,仿佛与世界之光同时诞生,它从尼罗河面走出来,出现在古城底比斯的皇宫的高墙上、殿柱上、花园中,出现在卡纳克神庙的门楣、柱廊、庙堂、石刻上,也出现在贵族女子的服饰中,出现在埃及舞者的手中、贵族祭司的头上、出现在太阳神阿蒙与睡莲花神内菲尔特穆的传说中、出现在古老的埃及诗歌当中。
从那些散淡简约的诗歌与壁画当中,穿越时光的缝隙,找寻旧日蓝睡莲的踪迹。
据说埃及古城底比斯,在古埃及被称为“神明的南方花园”,它是一座恢宏、壮美的白色城市,它有巍峨的宫殿与恢宏的神庙,供奉太阳神,街道宽阔、城门巍峨,银砖金旗,那残缺但依旧恢宏的神庙,尘封己久的青铜门,斑驳残损的壁画,柱廊上、门楣上,有数不清的“蓝睡莲”的身影。
恢宏壮美的卡纳克神庙,重重高墙,林立的柱廊,精致宽阔的花园,花园里奇花异树,树木繁茂,枣椰、没药树、侧柏散发清香,圣湖中开满睡莲,神庙某一处的立柱尽头,一朵朵彩绘的、盛开的蓝睡莲,优雅精美,那种神秘与安然之美让人内心悸动。
古老的街市上,走过高贵清峻,身着白裙,乌黑披肩长发的贵族少女,她们的乌发当中斜插的蓝睡莲,身上散发出蓝睡莲的清香。蓝睡莲,那是天蓝色的“埃及之花”。
古埃及王国的辉煌时期, 蓝睡莲成为一种埃及之花、宗教之花。是它天生具备的庄重气质还是因了埃及统治者的偶然器重?或者两者皆有吧。
蓝睡莲的宗教气质与生俱来,它庄重优美,偶尔的妖艳不影响它的庄严,统治阶层的渲染与其自身的用途,使它成为一种神秘圣洁的魔力。在古埃及的建筑与诗歌及各种的祭祀中常可见其身影。是古埃及动植物崇拜对象中的一种,仿佛,它是具备神性的植物。
然而,世间一切植物,其实它们的绽放与凋零无关人情世俗、无关人心悲喜。
古老的尼罗河、神秘的底比斯、恢宏的卡纳克神庙,与蓝睡莲一样被奉为埃及圣物的纸莎草,漫漫黄沙之上,苍苍尼罗河畔,文明古国竟以蓝睡莲作为国花,从而,这看似与世无争的植物,见证一个文明古国辉煌绚烂到极点的古文明,自然也会见证无数的杀戮与最终衰败。是的,人类历史与人性的残酷从来就无关风物,蓝睡莲,兀自开放,兀自凋零。
蓝睡莲,仿佛可以隐匿那些埋在时光深处的秘密。
埃及,这个诞生于非洲北部尼罗河畔的文明古国。每年一次的河水泛滥为尼罗河流域带来充足水源和肥沃土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埃及,是世界上较早跨入文明门槛的一个民族。
只须稍微翻读古埃及历史,简略冷漠的记载当中可以摄取杀戮史、战争史、血泪史,累累白骨,造就一个千古辉煌的帝国,其中有多少灭绝人伦之事,哪怕只是简洁的文字,也让人不寒而栗,战争中死在战场的士兵,争权夺势中血亲相拼的惨烈,献给海神的赤身处女,献给山神的天真幼童,嫁给子虚乌有的太阳神的贵族少女,越深入看历史,越是心寒、绝望,人性之黑暗,历史之野蛮,任你如何乔装打扮,也掩饰不了。人类的文明史,是建立在多少的白骨、多少让人无法正视的惨酷真相上。
那些权谋、野心、杀戮、背叛、放逐与死亡,在蓝睡莲神话般的浅蓝色调里悄无声息地演绎着,它是如此平静、优雅、清淡,以原有的植物的形式,或抽象化了的艺术形式,平静地在风中、在水中、在光线里绽放着、也凝固在青金石颜料里、坚硬的花岗石术廊上,不被世间任何一出剧目所惊动。
世间的每一出剧目,精彩或平庸,世间的每一种爱恨情仇,悲欣交集,其实它都不为所动,它只是日出而开,日落合闭,淡绿莲叶,浅蓝花朵,如此这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仅此而己。
那安安静静、幽幽淡淡的浅蓝睡莲,在尼罗河的清晨来临时绽放,那浅浅蓝的睡莲,如同古老的诗行,亦如古老的梦境与传说,绽放在岁月的河流当中。傍晚的霞江在浅金淡此当中交替变幻,蓝睡莲终闭合,有干枯的莲叶和凋零的落花,化在尼罗河的水里。它不为世间任何的喜剧而欢呼,亦不为人世间任何一出的悲剧而伤感,任世间上演多少的爱恨情仇,它始终不为所动。
三、莫奈之杰作:蓝睡莲迷宫
源自非洲的睡莲于1858年,由法国园艺师约瑟夫·莫尼尔完成耐寒睡莲和热带睡莲的杂交,培育出70多种美丽的新品种,颜色也不再局限于蓝、白两色。 当时睡莲在欧洲还属于禁运类外来植物,但园艺师与酷爱睡莲的艺术家却想尽办法让它们穿越禁锢从非洲运往欧洲,至此睡莲在欧洲生长下来。
循着蓝睡莲的足迹,从最初的尼罗河畔到法国园艺师约瑟夫的实验池,再到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维吉尔花园的池塘里扎根生长。后人终于有幸欣赏到莫奈的画作《蓝睡莲》,它是另一种形式的“蓝睡莲”,它是一种抽象化了的艺术形象,它是蓝色调与光线的完美运用:
一片鲜亮的紫蓝底色,是深蓝的水面,一个长着水生植物的小小池塘,水面是紫蓝色的,水上浮的是色调比水面浅淡的蓝睡莲,我想,应当是绿睡莲沾染了那一片深浓鲜亮的“紫蓝”,所以,它们成了一群“蓝绿精灵”,池塘上方垂着墨蓝的柳枝,柔软的柳条下垂,与水中的倒影相互交织。
幽深的蓝色池池塘水面上,水中有天空、白云及岸边垂柳的模糊倒影,池面上安静的睡莲,绽放清淡明亮的睡莲花,莲叶与水面沾染花朵鲜艳的色泽,相互映衬、调和,呈现温柔亮紫色。
莫奈的这幅 《蓝睡莲》表现出一种清灵、优雅、宁静,但又有一点点缥缈的意味,清柔的睡莲、柳树、湖水,和那深深浅浅的蓝,把人带到一种宁静的、诗意的梦幻氛围当中,有一种斑驳中的精致,平静中的激越。精致是极致的,激越却是节制的。
这样一幅幽幽“蓝睡莲”图,它牵引着我,一个东方的女子,走近欧洲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艺术空间,走近画家那由光线与色彩相组合构成的神奇迷宫,走近一个幽微清淡、神奇精致的“蓝睡莲“的梦幻世界当中。这个“蓝睡莲”迷宫,具备无限深刻、不可捉摸的意味。用文字难以言诉其美其含义,只觉得它仿佛可以通向另一个世界。这美丽的“蓝睡莲”图,它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艺术迷宫。一种植物,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艺术世界,相互映衬,彼此照应,并且可以向未知的无限幽深处延伸。
这样一幅幽幽“蓝睡莲”图,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艺术术创作的灵感和启迪。
它告诉我们:艺术创作除了需要天赋,更需要通过虔诚的努力,才能达到一个如同“蓝睡莲”一般完美的境界。艺术之路,无止境。唯坚持不懈,方有达到彼岸的可能。正所谓天道酬勤是也。
这正如瓦特所说:“一个人的奋斗,不论成败,只是在把自己的世界雕琢完美,尽你所能,沉静和坚毅的尽力去做。”就如同莫奈这个法国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受过系统的古典画派画家的训练,终生坚持外光画法。并且在43岁之后,长居于法国小镇吉维尼花园中,几乎与世隔绝。创作出了举世曙目的“睡莲”系列。
再一次欣赏这绝美的“蓝睡莲图”:河畔的垂柳,倒映在深蓝水中,数亩方塘,天光云影,清幽睡莲,花瓣沾染淡淡蓝色,仿佛“蓝眼眸”的绿精灵,深深浅浅的蓝色,沾染池塘,这蓝睡莲的世界,是一种梦幻迷离的“蓝色意境”,一方安静清微的“蓝色世界”,一个神秘幽深的“蓝色迷宫”。[1]
作者简介
林海燕。福建连江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