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家祥(1932年10月-),是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致力於彗星和小行星的觀測和軌道研究。[1]
簡歷
張家祥,男,1932年10月出生,江蘇南京人。
1950年,畢業於南京一中,隨後考入了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但只上了一個學期,就回到南京。
1951年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現任紫金山天文台[2]
行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0屆委員會組委會成員。主要從事小行星、彗星的觀測、探索發現與軌道計算研究。
在1951年4月,他見到了張鈺哲先生,隨後的35年,他跟隨先生開始了天文事業,主攻小行星和太陽系。
1954年9月,口徑60厘米的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在張家祥和張鈺哲先生的修復下,正式啟用投入小行星觀測。1955年1月20日,他們在通過60厘米天文望遠鏡拍攝的底片上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隨後的數日,他們連續觀測,最終把軌道計算出來,立即上報國際小行星中心,得到臨時編號1955BG,後被命名為紫金一號星。
這顆小行星,是中國人在中國本土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有了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幫助,隨後的不到10年間,他們共發現了有編號的小行星31顆。1965年到20世紀80年代,在張鈺哲先生和張家祥帶領下,紫台的工作人員一共發現了130多顆獲得正式編號的小行星。[3]
榮譽
1991年11月19日,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松天文台的天文學家邵正元在南京宣佈,將該台1981年4月1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家祥星」。[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