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樂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樂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生於中國浙江省海鹽縣海塘鄉黃庵頭村,中國漫畫家,被譽為「三毛之父」、「三毛爺爺」。父親是位鄉村教師。母親擅長刺繡剪紙,是張樂平最早的美術啟蒙者。張於中國現代漫畫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是三毛。「三毛之父」張樂平包含兩層含義:1、漫畫「三毛」形象的創作者;2、作家三毛陳懋平的乾爹。 [1]

生平介紹

1910年,張樂平生於浙江海鹽縣,父親張舟若是一位小學教師,母親擅長刺繡、剪紙,是張樂平 最早的美術啟蒙者。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資來維持。張樂平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個。按照中國北方和華東一帶給孩子取乳名的習慣,家裡有幾個孩子的,往往就大毛,二毛,三毛……依次排下去。張樂平從小就酷愛畫畫,海邊的沙灘是他的畫板,岸邊的蘆葦是他的畫筆。

1923年,在小學老師的指導下,少年張樂平創作了平生第一張漫畫《一豕負五千元》,諷刺軍閥曹錕賄選,在當地名噪一時。

1925年,小學畢業之後為了生活,15歲就到上海郊區的一家木行去當學徒。在舊上海,當學徒無異於受苦受難的同義詞。張樂平在木行,白天晚上都要幹活,但他對畫畫的愛好絲毫都沒有減少。他沒有錢買紙,而木行里除了賬簿和信紙之外就沒有其他紙張了。當時,木行的老闆愛抽煙,張樂平就利用他為老闆捲紙媒的機會,將紙留下一條空白,其餘地方都畫上畫。不久以後,老闆發現了,張樂平不得不另謀生路。後來,張樂平進過私立美術學校,在印刷廠當過練習生,在維羅廣告公司繪製廣告畫和加工來稿,也為教科書畫插圖,後來又進了三友實業社當繪圖員……張樂平先生還畫過一些時裝設計畫,曾經與葉淺予合作畫《明光麻紗》的時裝設計書。

1927年,在家鄉反對軍閥迎接北伐軍宣傳隊作畫。

1929年,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30年代初期,經常在《時代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作品,逐漸成為上海漫畫界較有影響的一員。

年輕的張樂平成了上海灘上頗有名氣的三位專職漫畫家之一。社會日報、時代漫畫、時代畫報、新聞報、新聞夜報、現象漫畫、獨立漫畫、上海漫畫、中國漫畫、漫畫界、漫畫之友、牛頭漫畫、群眾漫畫、潑克、電影藝術、美術雜誌、論語、多樣文藝、青青、立報等等,上海的報章雜誌上都刊登有張樂平的漫畫作品。

1935年,春夏之交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的注意。三毛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現了舊中國流浪兒童的苦難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以後又被改編成電影故事片、木偶片。

1936年,為籌組全國漫畫家協會,當時有7位知名漫畫家先行被推定為漫畫家協會上海方面的籌備委員,張樂平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員。

1937年抗戰爆發,青年張樂平與上海一些漫畫同仁迅速成立救亡漫畫宣傳隊,由葉淺予為領隊,張樂平為副領隊,率隊離滬宣傳抗日。

1938年,葉淺予因公赴香港,由張樂平主持漫畫宣傳隊隊務。

1939年,漫畫隊在桂林兵分兩路,張樂平擔任其中奔赴前線的隊長,堅持戰鬥至抗戰勝利。張樂平先生是當時在中國堅持戰鬥崗位最久、輾轉各省各地最多的漫畫家。他率領救亡漫畫宣傳隊戰鬥在滬、蘇、鄂、皖、浙、湘、桂、贛、閩、粵諸地。

1940年,張樂平在第三戰區[3] 擔任漫畫宣傳隊隊長,並出任《前線日報》副刊"星期漫畫"主編。第二年,又在金華參加進步畫刊《刀與筆》的籌備與編輯工作。張樂平在東南地區一帶堅持漫畫宣傳工作直到抗戰勝利。

1945年,張樂平從廣東重返上海,開始新的漫畫創作生涯。

1946年,在上海參與發起上海美術作家協會和上海漫畫家協會。同年,《三毛從軍記》在上海《申報》發表,引起轟動。第二年,另一部傳世之作《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連載,激起社會強烈反響。這一時期,張樂平的漫畫作品大膽地反映了深刻的社會矛盾。

1949年4月,在宋慶齡的支持下,張樂平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並義賣三毛原作及各種水彩、素描、寫生畫,籌款創辦"三毛樂園",收容流浪兒童。

平民畫家

三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創作至今八十餘年來,陪伴了幾代讀者的成長。張樂平,即是這個可愛孩子的創作者。[2]

張樂平(1910.11.10-1992.9.27),浙江省海鹽縣人士。中國傑出漫畫家,中國兒童連環漫畫和中國原創無文字長篇連環漫畫的開創者。在六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的創作以漫畫為主,還涉及連環畫、年畫、速寫、素描、剪紙、水彩畫、中國畫等等畫種,也曾做過服裝設計、廣告設計、畫月份牌和美術編輯,顯示了高超的藝術造詣。由於他創作的「三毛」漫畫形象深得讀者的喜愛,而被譽為「三毛之父」、「三毛爺爺」。他始終站在平民立場上作畫,又被譽為「平民畫家」。

張樂平曾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軍委會政冶部漫畫宣傳隊副領隊、隊長;解放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顧問;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漫畫世界》主編等職。

從苦孩子到青年才俊

張樂平出生於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在母親的薰陶下愛上美術。後又得到美術老師的指導和短暫的美專學習,在十八、九歲就在上海開始了美術創作和發表作品。1932年,他在二十二歲時就有媒體稱他為「海內第一流名畫家」。

在1920、1930年代,他的作品大多是表現對不平等社會的不滿,抨擊當時的政治氣氛,以及對市井小人物生活的描寫,體現了一個年輕人的朝氣、幽默和正義感。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但遭受政府的鎮壓,史稱一二九運動。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張樂平即創作發表了《對內與對外》。這幅作品抒發畫家憤怒的心在燃燒,悲傷的血在噴發。這是中國漫畫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幅作品,既直接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又揭露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投降主義,如此旗幟鮮明的漫畫敢於公開發表,在當時絕無僅有。

1935年,25歲的張樂平畫了一個大腦袋圓鼻子的漫畫兒童人物,隨手加了三根頭髮,起名為「三毛」,並將這題材定為無文字連環漫畫。張樂平這幾筆,讓「三毛」成為了第一個有代表性的中國兒童漫畫形象。「三毛」一出現,就名揚上海,並流傳至全國各地。

抗日戰士

1937年8月抗日救亡戰爭全面爆發,張樂平組織和參加了救亡漫畫宣傳隊,離滬到各地宣傳抗日。此時,他已經是全國知名的傑出漫畫家。

1937年11月,國共合作,漫畫隊被編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政治部部長陳誠,副部長周恩來、黃琪翔,第三廳廳長郭沫若),對外稱軍委會政治部漫畫宣傳隊。

1938年5月19日晚中國空軍第一次出境遠征「空襲」日本本土,飛機攜帶的不是炸彈,而是抗戰宣傳傳單,這些傳單上配有漫畫宣傳隊繪製的漫畫。傳單紛紛揚揚撒向長崎、福岡、久留米、佐賀等地,成為日本開國以來被他國飛機襲擾本土的首次記錄,空襲散發的傳單總數不下百萬份。

1939年初日本漫畫界開的一次座談會,不得不承認他們已經被中國漫畫界打敗。

1939年春,漫畫宣傳隊在桂林兵分兩路,張樂平擔任赴前線的漫畫宣傳隊的隊長,率隊奔赴東南前線。

漫畫宣傳隊到各處宣傳(右二為隊長張樂平)

1940年,軍委會政治部漫畫宣傳隊被解散後,張樂平組織成立了第三戰區政治部漫畫宣傳隊並仍任隊長,後又為美軍第十四航空隊畫抗日傳單,他一直在抗日前沿宣傳抗日直至抗戰勝利。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張樂平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輾轉滬、蘇、鄂、皖、浙、湘、桂、贛、閩、粵諸地,以畫筆為武器,為中華民族的救亡生存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張樂平與他的漫畫隊友們在東南一帶戰地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地宣傳抗戰的史跡,在中國漫畫史上占有光榮和重要的一頁。

抗戰八年,也是張樂平創作思想發展的最重要時期,他跳出了以前狹小的生活圈子,世界觀和人生觀得到改變,心靈得到了洗禮。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幾度生死的戰爭經歷使他更深入地認識了現實社會,也堅定了他立足於平民的立場來反映自己的觀點。

他在戰後發表的《三毛從軍記》就是以一個小人物的經歷,窺斑見豹地描寫了那場戰爭。尤其在這部作品的的最後,張樂平表達了他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的嚮往。

流浪兒的呼籲者

戰爭勝利後張樂平回到上海,而上海仍是富人紙醉金迷的天堂,窮人苦苦掙扎的地獄。因戰爭和自然災害、金融和經濟危機的爆發,難民大量進入上海,在繁華的建築和閃耀的霓虹燈下到處都見到乞丐和流浪兒童。

張樂平親睹兩個流浪兒因凍餓而死,激發他的同情心,決心要為這些苦命的孩子呼籲。

1947年6月《三毛流浪記》在上海《大公報》開始連載,並在天津、香港等地轉載。

作品大膽地反映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也使讀者得到共鳴。

「《三毛流浪記》不但揭露了人間的冷酷、殘忍、醜惡、詐欺與不平,更可寶貴的,是它還在刺激着每個善良人類的同情心,尤其是培養着千千萬萬孩子們的天真同情心!」(時任《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語)

「三毛」在那些日子裡,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人物。

一時「洛陽紙貴」,《大公報》增加印刷量也供不應求。報館的接待室里,每天收到大量讀者來信外還要要接待大批上門的讀者,他們或者埋怨買不到當天的報紙,或者詢問三毛以後的遭遇,或者徵求如何獻愛心幫助三毛脫離困境。

張樂平還到乞丐群中和流浪兒交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也談他自己貧窮的童年。他們還一起分享他帶去的食品,甚至共同去做一些可以得到微薄報酬的小事情。他們已經把他看作自己隊伍的一分子。

他沒有能力資助流浪兒,但給予了流浪兒們同情和尊嚴。

1949年4月4日當時的兒童節,為幫助流浪兒童,宋慶齡先生及她領導的中國福利基金會發起舉辦三毛生活展覽會,籌款成立「三毛樂園,以幫助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童。

展會上,張樂平抱病畫的幾十幅水彩畫「三毛」參加義賣,全部賣完。

展覽會接受到很多捐款,甚至一些生活貧窮的碼頭工人、三輪車夫等也都捐錢給流浪兒。

在「三毛樂園」籌備中,迎來了上海的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

苦孩子們過上了美好新生活,再也不用為吃飯和住宿發愁。

張樂平畫新三毛,並以他深厚的美術功底,還創作和發表了不少年畫、宣傳畫、剪紙、插圖、彩墨、造型設計、舞台速寫和生活速寫等。

他還是常和孩子在一起,去幼兒園、中小學校、少年宮、公園……

大兒子在小學的一個同學,因撫養他的外祖父外祖母相繼去世而無法生活,張樂平夫婦便把孩子接到家中,成為自己眾多孩子中的一員;他告訴一位「文革」中被迫害去世的知名演員的孩子:「這裡就是你們的家」,也把他們當作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幫助有困難的朋友的孩子、鄰居家的孩子等,並都當作自己的孩子……這麼多孩子組成了張家的編內、編外兒女「兵團」。張樂平說「因為我喜歡孩子!」

1996年,幾位張家的「編外兒女」在張樂平夫人馮雛音帶領下到張樂平紀念館參觀和緬懷。

「文革」期間張樂平受到迫害,停止了創作,但在「文革」結束後,張樂平又重新拿起畫筆,歌頌真善美,鞭笞假惡丑。他創作了《三毛學雷鋒》、《三毛日記》、《三毛愛科學》、《三毛與體育》、《三毛旅遊記》和《三毛學法》等。這些作品顧名思義,表達了張樂平對孩子的一顆赤誠之心。

孩子一直是張樂平最關心最愛護的群體。長期以來,為孩子們創作,常被看作是「不登大雅之堂」,張樂平卻數十年堅持着為一些人所不屑的「小兒科」事業,播撒愛的種子。

1991年4月4日,張樂平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最後一幅諷刺漫畫《貓哺鼠》

1992年1月15日,張樂平在「三毛杯」全國中小學生文史知識競賽的賽標三毛畫像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張樂平晚年時,將自己最重要的兩部作品《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分別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

1992年9月27日,張樂平先生與世長辭。

他的去世,使海內外成千上萬的讀者感到悲痛。各地的讀者紛紛發來唁電、唁函。前來參加弔唁的人非常多,花圈花籃排滿了家門外的整條弄堂和追悼會大廳外的廣場邊。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也以不同的方式,對張樂平的去世表示了深切悼念和慰問。

讀者永遠記得這位熱愛孩子的平民畫家!

視頻

三毛流浪記

.

參考資料

  1. 張樂平簡介. 搜狗百科. [2018-12-24] (中文). 
  2. 張樂平簡介 三毛漫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