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森法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森法師 |
中文名;德森法師 出生地;江西省興國縣 出生日期;一八八三年 又 稱;德森和尚 |
德森和尚俗家姓楊,名隆 ,江西省興國縣人,清光緒九年癸未(一八八三年)出生,自幼受學塾教育,年逾弱冠,有感於世事無常,而有出世之心,乃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三十歲時,舍俗離鄉,投身於福建省長汀縣報恩寺,依今彩老和尚剃度出家;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春,在江西省寧都縣大乘寺受具足戒,同壇受具的,還有以後數十年同參道侶瞭然法師。圓戒後仍回到長汀縣報恩寺,依今彩老和尚修行。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今彩老和尚往生,德森為師父料理身後事宜,一切如禮。[1]
一九二一年
德森與瞭然法師結伴參訪,遍訪江南名山大剎,聆聽耆宿大德開示。翌年,至普陀山法雨寺,親近印光老和尚,印老見二人木訥篤實,甚為器重,勸二人息心持名念佛。開示二人曰∶「於淨土法門,應當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則難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因之為二人向佛頂山文質和尚處討藏經樓單,使安心住樓閱藏。此後二人隨侍印老左右。時聆教誨,日久夙慧開發,參學頗有進益。[2]
德森和尚在印老身邊時,同時為老和尚校對所印的經書。一日偶然讀到馬契西居士為印老撰寫的傳記,才知道早幾年北京政府的大總統徐世昌,曾贈給老和尚匾額一方,上書「悟徹圓明」四字,他以這件事叩問印老,老和尚板下臉說∶「悟尚未能,遑論圓明?瞎造謠言,增我慚愧。」德森也就不敢再問下去。後來他在大殿高處發現了這塊匾,原來殿高匾小,平常看不到匾在高處也。
民國十年前後
印光老和尚以印經書之故,常到上海去,沒有落腳之處,這時普陀山三聖堂的真達和尚,在上海住持三聖堂下院供養庵。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供養庵拆除重建,取名為太平寺,他在太平寺特辟靜室一間,做為印光老和尚駐錫之所,此後老和尚即常住在上海太平寺。而校對經書之事,仍由德森和尚負責如舊。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印光老和尚在上海成立弘化社,設於上海淨業社所在的覺園,社中業務仍由德森負責。印光老和尚印經贈人的工作,早在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就已開始,不過沒有弘化社的名稱而已。弘化社成立未久,印光老和尚移錫蘇州報國寺閉關,弘化社也遷到蘇州報國寺。德森也隨侍老和尚到了蘇州,仍全心經營弘化社的業務。因此,弘化社組織完善,弘化事業日益開展。以後二十餘年間,弘化社印出的佛書不下四、五百萬部,佛像一百餘萬幀,德森和尚盡力實多。
一九四零年
印光大師西歸,四眾弟子組織「印光大師永久紀念會」,共推德師為副會長,總其大成。同時他尚兼司弘化社業務,頻年所出印出之書刊,也多為德森和尚所編校。到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德森老和尚年已六十四歲,感於無常迅速,時不待人,乃辭去弘化社的社務,掩關自修,十易寒璁,閉關圓滿。唯以此時已年近八旬,健康日衰,於一九六二年壬寅歲十一月二十六日示寂,世壽八十歲,僧臘五十,戒臘四十九夏。
印光大師一生不收剃度徒,但德森、真達、妙真、瞭然四個人,實是印光大師身邊最親近的弟子。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十一月初四日印光大師圓寂,印光大師的傳記《中興淨宗印光大師行業記》,就是他們四個人聯名撰寫的。
一九六二年
德森法師於一九六二年(八十歲)時在靈岩山寺關中敬述。
序末有偈,婆心苦口,警策世人,今移錄如下: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無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彈指過,為人能有幾多時?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
寶山歷盡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
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工夫不費錢;
但教一念無間斷,何愁難到法王前。
參考資料
- ↑ 德森法師 ,佛旅網 2010-06-22
- ↑ 百年高僧之:真修實證的德森法師 , 新浪網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