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臟疾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臟疾病是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症狀1、耳鳴: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人,特別是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現耳鳴,這是因為內耳的微細血管變化比較敏感,心血管動力學上出現異常尚未引起全身反應時,耳內可以得到先兆信息。因此,45歲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內頻繁出現耳鳴,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心臟病實際上是一個大的概念。過去把先天性的心臟病歸在結構性心臟病裡面,現在把瓣膜病,比如二尖瓣關閉不全,或者二尖瓣狹窄,或者主動脈瓣功能不全、主動脈瓣狹窄等,這些瓣膜病也歸在結構性心臟病裡邊。先天性心臟病,比如最常見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先心病就是動脈導管未閉,在肺動脈和主動脈之間本來這個交通在胎兒時期是存在的,結果出生之後沒有閉上,這就叫動脈導管未閉。當然,各種各樣的先天性畸形都會存在,心臟的結構發生改變,叫結構性心臟病。對於結構性心臟病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還有瓣膜性心臟病,心臟裡邊有門窗,門窗可能關的時候要全部關嚴,開的時候要全部打開。如果出現關不上、打不開的情況,就是關閉不全或者狹窄,這些病都是屬於結構性心臟病。[1]

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正常人的心臟是健康的,規律收縮,正常傳導,沒有任何疾病而言。一旦心臟出現了某些問題,如心臟肌肉、血管、興奮傳導、心包等出現了問題,都籠統的稱之為心臟病。心臟病根據受累位置是心肌、瓣膜、心臟血管不同,分為不同的心臟病,不同心臟病可以有不同的症狀,不同心臟病人吃什麼藥好要根據所患的心臟病類型來判斷。[2]

症狀

症狀2、打鼾:胖人打鼾多。自然,他們當中不乏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人。長期持續打鼾者患心臟病、中風的人數遠比其他兩類的多,比例高。從事這項研究的專家庫姆·柯斯肯夫教授認為:睡眠打鼾是心臟仍處於工作狀態的表示,是心臟病的警報信號,應作為診斷心臟病的依據之一。因此,如果一個人長期持續打鼾,就要留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症狀3、肩痛;肩膀疼痛,嚴重時連穿衣都困難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臟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現象,特別是左肩、左手臂酸痛,為陣發性,並與氣候無關。據有關資料表明,冠心病人肩痛者約占病人總數的65%左右,這是與血液流動動力學及神經走向有關。故中老年人發生肩痛,特別是左肩疼痛尤烈者,切莫簡單地貼上塊風濕膏就算了事,應經常注意自己的心臟情況。

症狀4、胸痛;心臟病患者表現的胸痛,多在勞動或者運動之後,多發於胸骨後,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時有一種胸部緊縮樣感覺,持續2—3分鐘,一般停止活動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終止。有些心臟神經官能症者也有胸痛,多數位於左前胸乳部或乳下,部位可經常變化,刺痛較短暫,隱痛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與活動無關,心前區多有壓痛點。必須區別於心臟病人。

症狀5、呼吸困難:心臟病人胸悶,呼吸困難多與肺鬱血有關,故常發生在夜間、臥位時,坐位時減輕,為陣發性。活動與上樓也可發生。症狀6、水腫;心臟負荷過重致靜脈回流受阻,遠端血管充血發生水腫,也是心臟病人常見症狀。除心衰外,輕微水腫往往是先兆症狀。凡中年人有浮腫,都應及早求醫。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這是基礎,很多病用藥物好好治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常見的就是冠心病放支架 先心病也可以做介入治療。

中醫治療:治療則相應有補氣、溫陽、滋陰、養血的差別;實證具體還有氣滯、血瘀、痰濁、寒凝等的不同,治療則相應有理氣、活血、化痰、散寒等的差別。總而言之,不同的病症下藥就不同。

手術治療:最常見的,像先心病過去都要開刀, 現在很多先心病不用開刀了,介入治療也行 。另外就是比較嚴重的冠心病可能需要開刀,做搭橋手術,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心臟病。比如晚期的,有手術治療,換心臟 心臟移植 換一個好的心臟進來。

心臟病的急救措施

1、心肌梗塞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儘量少搬動病人。

2、室內保持安靜,切不可啼哭喊叫,以免刺激病人加重病情,與此同時,立即與急救中心取得聯繫。

3、在等待救護車期間,如果發生心力衰竭、憋喘、口吐大量粉紅色泡沫痰以及過於肥胖的病人,頭低足高位會加重胸悶,只能扶病人取半臥位或端坐位。

4、若發現病人脈搏細弱、四肢冰冷,提示可能發生休克,應輕輕地將病人平放在床上,去枕,以增加血流量。讓病人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或蘇合香丸等藥物。

5、煩躁不安者可服安定等鎮靜藥,但不宜多喝水,應禁食。解松領扣、褲帶,有條件的吸氧,注意保暖。若病人脈搏突然消失,應立即做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且不能中途停頓,須持續到送醫院搶救之後。

6、最近國外有一個新的突發心臟病急救方法——咳嗽,也可以一試。據研究顯示,如果人在突發心臟病時能很好地控制咳嗽的時間和強度,人的心臟就會像泵一樣地起作用,把血液壓送到大腦和全身其他器官,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從而為病人爭取寶貴的時間,有助於使病人保持清醒意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有效的心搏。人在突發時應每隔1至2秒鐘咳嗽1聲,咳嗽5聲後可以停一下。不過血壓高或者醫師懷疑有腦血管疾病者則不宜這樣做。

心臟病患者飲食保健

1.戒刺激性食飲和興奮性藥物:辣椒、生薑、胡椒、煙、酒和大量飲濃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興奮藥對心臟也會帶來負擔,在風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時,尤當注意。

2.適量的限制食鹽的攝入:與限制食鹽道理相同,風心病患者應少吃含鈉豐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發水腫。

3.緩進飲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湯、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飲料時,會迅速增加血容量,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因此進食飲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過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時,分成幾次喝,每次少一點,相隔時間長一些。

4.少量多餐:心臟病病人不宜吃得過多,每日總熱能分4~5次攝入,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抬高,避免心臟工作量增加。晚飯應早些吃,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任何食品和水分。

5.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克,熱能600千卡;2~3日後,蛋白質可加至40~50克,熱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轉後漸增蛋白質和熱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荷。

6.應吃易於消化的食物:心臟病病人由於血液循環功能減退,胃腸道瘀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進食物應易於消化。開始可用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後改用軟飯。

7.應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無機鹽:如維生素B1及維生素C,以保護心肌,供給適量的鈣,以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鉀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不足時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藥時,除補鉀外,還應注意鎂、鋅的供給。

心臟病如何補心?選擇“五色”飲食

紅色:西紅柿:西紅柿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突發的風險。適當補充瘦豬肉、牛肉等紅色肉類,多吃蘋果和西瓜。蘋果中的纖維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每天吃1個,可促進膽汁酸的排泄。西瓜含有大量氨基酸、葡萄糖等,每3天吃1次(1次不得多於80克),可以幫助控制血壓。

白色:薏苡仁: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苡仁,能夠加速肝清除膽固醇,掩護心臟健康。如燕麥粉、燕麥片,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膽固醇。還要多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鈣、鐵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物質,能抑制膽固醇的含量,有助於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黑色: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能維持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 黑色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對降低血黏度、血膽固醇有良好效果。還要多吃香菇,每天不超過50克,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最好是同雞肉、豬肉等肉類燉在一起吃。

黃色:主要是指黃色蔬菜玉米玉米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六成的亞麻油酸,是很好的膽固醇吸取劑,具有穩定血壓的作用。 如胡蘿蔔、甘薯、淺色西紅柿。這幾種黃色蔬菜富含胡蘿蔔素,有助於減輕動脈硬化。用胡蘿蔔製作各式菜餚,都具有降壓、強心、降血糖等作用。還要多吃黃豆、大豆等豆類製品。

綠色:菠菜:本品豐富的葉酸,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菠菜中的鐵以及微量元素,還可起到補血之作用。指綠葉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等。這些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尤其是芹菜,對冠心病伴高血壓病人具有降壓安神的作用。注意炒菜時少放鹽,每天食鹽攝入量控制在3~5克。

預防護理

第一,減肥。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高於正常體重的人,特別是“蘋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險。只要老人減肥3—5公斤,心臟狀況就會有很大改善。同時,專家告誡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變成超級模特,要通過平衡飲食和鍛煉逐漸達到減肥的目的。

第二,少吃蛋黃。一個普通大小的蛋黃約含膽固醇200毫克。老人膽固醇較高的話,一周最多只能吃兩個蛋黃。

第三,多運動。每天適度運動2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戒煙。吸煙者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煙者的兩倍。研究發現,戒煙2—3年後,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至與不吸煙者一樣的水平。

第五,注意飲食。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製品等。

第六,適量飲酒。1周喝3—9杯酒為適量,對心臟有好處。但要注意別貪杯,因為飲酒過度會引發心臟病。

第七,當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體檢,對糖尿病“早發現,早治療”。

第八,控制情緒。脾氣暴躁,遇到突發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誘發心臟病。

病理病因

引起心臟病的因素包括:

1、膽固醇過高,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普通人多三倍,因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內,使血管日漸狹窄,妨礙血液流通;

2、吸煙人士比普通人的機會多兩倍半,原因是香煙中的尼古丁或煙草化學物質會損害心臟血管,若血管出現裂痕,膽固醇便會積聚起來。

3、血壓高,比常人的機會多兩倍半,血壓高會使到血管收縮。

4、糖尿病,女性患者有心臟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一倍,男性多百分之五十。

5、過分肥胖,因為肥胖引致血壓高,血脂肪過高,糖尿病,而這些疾病又會誘發心臟病。

6、生活緊張,神經緊張令心律失常,內分泌失調,影響心跳,刺激心臟病發,正常的心臟比拳頭大一點,透過循環系統不停泵送血液。心臟每天平均跳十萬次,泵送約二千加侖的血液來回體內。若以七十歲的壽命來計算,心跳可達二十五億次。

疾病診斷

藉助病史和查體,醫生通常基本能確定受檢者是否有心臟疾病。診斷試驗用來證實診斷、確定疾病的程度和預後以及有助於擬定治療計劃。

病史和查體:醫生首先要詢問是否存在可能提示心臟病的症狀,如胸痛、氣促、下肢水腫和心悸等。隨後了解是否有其他症狀,如發熱、軟弱、乏力、納差以及不適等,這些症狀也有可能與心臟病有關。下一步要了解受檢者過去感染、接觸化學品、藥物、酒精及煙草的情況,家庭及工作環境,以及娛樂活動等。醫生也會詢問家庭成員中是否有心臟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以及受檢者是否患有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其他疾病。

在體格檢查中,要注意體重、全身情況及有無面色蒼白、多汗和嗜睡等情況。心臟病可以影響患者的情緒和自身對健康的感覺。蒼白或發紺可能預示存在貧血或血流灌注不足(可由於肺部疾病、心衰或各種循環疾病所致),因此,觀察皮膚色澤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頸動脈、腋動脈、肘動脈、腕動脈、腹主動脈、腹股溝動脈、動脈、踝動脈及足背動脈等的捫診,估計血流量是否足夠以及兩側是否對稱。測量血壓和體溫。這些異常都有助於心臟病診斷。由於頸靜脈直接與心臟的右心房相連,故而是進入右心的血流壓力和容量的指示,因此醫生都要檢查頸靜脈狀況。檢查中要求受檢者臥位,上半身抬高與地平面呈40度角。有時,受檢者也可平臥、坐位或站立位。

醫生按壓踝部、小腿部位,有時也包括下背部的皮膚,檢查皮下組織水腫情況。使用檢眼鏡(一種用來檢查眼睛內部情況的儀器)來檢查視網膜(位於眼睛後部內表面的感光膜)的血管和神經。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及心瓣膜細菌感染的患者常有眼底異常。

觀察胸部,確定其呼吸頻率和呼吸運動是否正常,然後用手指輕扣胸壁(叩診)以判定肺臟是否全由空氣充盈;叩診也有助於確定是否存在心包腔或胸膜腔積液。藉助於聽診器,醫生可以確定氣道是否通暢以及肺內有無因心衰而出現的液體滲出。

醫生將手置於胸壁來判定心臟的大小和每次心臟收縮的類型及強度。有時,血管內或心腔室間的異常、紊亂的血流引起的震顫可以通過手指尖或手掌感覺到。

使用聽診器,可聽到由於心瓣膜開、閉產生的不同的聲音。瓣膜或心臟結構異常引起的血液紊亂流動(湍流)可產生特徵性的聲音(雜音)。典型的紊流發生在當血液流過狹窄或有漏隙的瓣膜時。並不是所有心臟病皆會產生雜音,也不是所有雜音都提示心臟病的存在。妊娠婦女常存在心臟雜音,這是由於血流正常增加的結果。而在嬰兒和小孩,由於血流速度較快且心臟結構較小,故常出現無害性雜音。即使在沒有嚴重基礎心臟病的高齡個體,由於血管壁、瓣膜和其他組織的逐漸硬化,也易產生紊流。

將聽診器置於動脈和靜脈表面,有時亦可聞及雜音,這可能提示血管狹窄或在血管之間存在異常通道。腹部的檢查以明確是否有因回心的主要靜脈淤血而導致的肝臟腫大。因積液導致的腹部膨隆常提示有心衰。也應檢查脈搏和主動脈的搏動。

診斷檢查

很多檢查可幫助獲得快速、準確的診斷。這些技術包括:電學檢查、X線、超聲心動圖、磁共振顯像(MRI)、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和心導管術等。大多數的心臟檢查手段危險性很小,但隨着檢查技術複雜程度和患者心臟病的嚴重程度增加,檢查的危險性也相應增高。心導管術及造影術導致的腦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等主要併發症的危險性大約是1/1000。運動試驗引起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危險性大約為1/5000。放射核素試驗的危險性只源於所接受的極小量的放射物質,實際上,這些射線的劑量還小於X線的射線量。

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依據

(1)有長期高血壓病史; (2)在心功能代償期僅有高血壓的一般症狀;當心功能代償不全時,可出現左心衰竭的症狀,輕者僅於勞累後出現呼吸困難,重者則出現端坐呼吸,心原性哮喘,甚至發生急性肺水腫;久病患者可發生右心衰竭最終導致全心衰竭; (3)體格檢查發現心尖搏動增強呈抬舉性,心界向左下擴大,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可呈金屬調,肺動脈瓣聽診區可因肺動脈高壓而出現第二心音亢進。

風心病的診斷

依靠病史,症狀表現和詳細的身體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X光等,對風心病的診斷都有很大的幫助。有些病人必要時還做心導管,心臟造影等檢查既可確診。超聲心動圖對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引起的左房擴大的改變最為敏感和準確,檢出率高,診斷符合率高,超聲心動圖還可以觀察風心病時各瓣膜及其附屬裝置的病損情況,測量其瓣口開放直徑和面積,確定有無聯合瓣膜病,心房內有無附壁血栓,同時還可以了解血流動力學和心功能改變情況等,對臨床診斷和治療包括術式的選擇有重要指導意義。

心臟病自我診斷:生活中出現下列現象時,建議做一次心臟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心臟病,從而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體力活動時有心悸、疲勞、氣急等不適,或產生呼吸困難感。

◆勞累或緊張時 ,突然出現胸骨後疼痛或胸悶壓迫感。

◆出現脈搏過速、過慢、短促或不規則。

◆熟睡或做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需要坐起來一會兒才好轉。

◆性生活時感到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

◆飽餐、寒冷、吸煙、看情節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感到心悸、胸悶或胸痛 。

◆在公共場所中,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上樓時比以前或比別人容易出現心悸和氣急 。

◆突然出現一陣心悸、頭暈、眼前發黑,有要跌倒的感覺 。

◆兒童的活動能力比同齡差,活動時感覺心悸、氣急、乏力、口唇青紫。

◆感冒後輕微勞動也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覺氣急 。

◆突然胸部不適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馬上要“死去”的感覺。

◆晚間睡覺枕頭低時感到呼吸困難 ,需要高枕而睡。

◆出現下肢浮腫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現肥大、變形。

◆臉、口唇和指甲出現青紫、暗紅等異常顏色。

◆靜息時自覺心跳有異常聲音 ,或手掌握觸前胸壁心臟部位時有震顫感。

◆妊娠期出現心悸、頭暈、氣急或浮腫。

◆左肩痛長期不愈。

檢查方法心臟病要做的檢查

心臟病患者體檢時應查的項目有內科檢查、血壓、心電圖、血脂、血糖、肝腎功能、血常規。因為心電圖檢查只能作短時靜態記錄,所以,心臟病患者應視情況加做以下檢查。(一)動態心電圖(Holter)又稱長程心電圖,可提供受檢者全日的動態心電活動的信息。有效地補充常規心電圖的不足,不僅可以獲得連續24小時甚至48小時的心電圖資料,結合病人的活動日記,還可以明確病人的症狀、活動狀態及服用藥物等與心電變化之間的關係。應用範圍。

1.心悸、胸痛、頭昏、暈厥等症狀性質的判斷。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診斷。

3.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對的定位診斷。

4.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後隨訪作預後評估。

5.選擇安裝心臟起搏器的適應證,評定起搏器的功能。

6.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藥物的療效評定。

(二)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是用以發現早期冠心病的一種診斷方法,雖然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陰性和假陽性,但由於其方便、無創傷、安全,仍被公認為一項重要的臨床檢查手段。其中平板運動試驗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運動負荷試驗方法。

①對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進行鑑別診斷。

②評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臟負荷能力。

③評價冠心病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效果。

④進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調查篩選試驗。

有以下情況不宜進行該檢查:

①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肌梗塞合併室壁瘤。

②不穩定型心絞痛。

③心力衰竭者。

④中、重度心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臟病。

⑤急性或嚴重慢性疾病。

⑥嚴重高血壓患者。

⑦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

⑧肺栓塞。

⑨嚴重主動脈瓣狹窄。

⑩嚴重殘疾不能運動者。

(三)超聲心動圖檢查俗稱心臟B超。超聲心動圖利用雷達掃描技術和聲波反射的特性,在熒光屏上顯示超聲波通過心各層結構時發生的反射,形成灰階圖像,藉以觀察心、大血管的形態結構和搏動狀態,了解房室收縮、舒張與瓣膜的關閉和開放活動的規律,為臨床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資料。超聲心動圖對下述心臟病有診斷價值:

①心臟瓣膜病(二尖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二尖瓣脫垂;三尖瓣和主動脈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

②心肌病變(心肌梗死特別是室壁瘤的發現;特發性心肌病,以心腔擴張為主的擴張型心肌病,以心壁增厚為主要表現的肥厚型心肌病)

③先天性心臟病(能觀察到房室間隔缺損、大血管轉位和血液分流的情況)

④冠心病

⑤高血壓性心臟病

⑥其他:心包的增厚和積液、心臟內和心旁的腫瘤,如心內粘液瘤,心肌的腫瘤,心臟旁(縱隔)腫瘤等。

(四)服用藥物時應注意的檢查項目例如長期口服抗凝劑如華法令的患者,為避免出血發生,須檢測。

①凝血時間(CT)

②可選用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比率(PTR),使其維持在1.5~2.0為佳,或採用國際標準化比率(INR),維持在2.0~3.0為宜。

長期服用阿斯匹林或抵克力得等血小板功能抑制劑的患者,須測:

①出血時間(BT),使其結果維持在治療前的1.5倍為宜。

②血小板計數(PC),使其結果維持在(50~60)109/L為宜。

③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使其結果降至治療前的50%為宜。

常見併發症:心力衰竭,肺梗塞,腦梗塞,心肌梗塞,猝死,肺心病,多器官衰竭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及動脈導管未閉常易患肺炎,易發生心力衰竭,法洛氏四聯症常可並發腦血栓、腦膿腫。[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