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怎樣活着(劉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怎樣活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怎樣活着》中國當代作家劉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怎樣活着

從表面上看,莊農人除了麥黃六月猴急猴急地忙一陣,大多時候,雖然忙着,卻忙得從容,忙得淡定。麥嬌貴,黃了,就得搶收。時間不等人,風,白雨,太陽,都會讓一年的辛苦大打折扣。因而沒有人為了貪圖享受,麥黃六月還不緊不慢,不慌不忙。而其他時間,相對就自由得多了。

播種,耕地,鋤草,收穫,等等,遲一點,早一點,只要差不多,都不影響大局。性子急的,就早一點,抓得緊一點,性子慢的,就遲一點,抓得不怎麼緊。早也早不了多少,遲也遲不了多少,也就幾天時間,只要不錯過節候,都行。

生活在一個村莊裡,耕種着一樣的土地,遵循着差不多的規程,過着差不多的生活,該幹什麼幹什麼,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方式。大體上,該種種,該收收,務好莊農,有條不紊地過好日子,就行了。這樣的生活,在吳家坪上人看來,自古以來如此,再也自然不過。

莊農上的活,除了累,苦,還多,還枯燥。每塊地,都有性格,你肯下苦,肯花力氣,認真伺候,精心打理,功夫到了,它就給你你想要的糧食。你如果敷衍,捨不得力氣,湊湊合合,它也就湊湊合合,敷衍你,也長些糧食,但會少很多。土地的想法,就是要你天天陪伴,撫慰,伺候。只有你和它融在一起的生活,才是土地願意付出的生活,也才是你閒下來心裡不慌,曬暖暖,諞閒傳,自由愜意的生活。

不管多麼枯燥,作為莊農人,務弄土地本來就是生活中最重要,最大的事,誰都得忍着。不忍着,你的生活,就會出問題,就會困窘,就會慢慢地不如人。何況,這些黃土地並不肥沃,需要精心耕耘,下苦侍弄。有些年成,就算付出了,盡心盡力了,老天爺不開恩,土地不憐憫,會歉收。再不上心,那將會是什麼樣的收成?

看起來,莊農人憨憨的,愚笨而慵懶。在村道里慢慢地走來走去,好像很清閒;在澇壩台子上曬暖暖,諞閒傳,好像吃飽喝足,一分錢的心也不操。悠閒自在,無所事事,好像是一種生活的日常。但事實上,他們的心都在土地上,在自己扎紮實實過着的日子上,在全家人溫飽的生活上。怎樣生活,他們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方式,從來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

他們的想法是簡單的,生活也是簡單的。他們的想法是單純的,生活也是單純的。他們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刨土尋食的黑頭蟲,卑微,脆弱,只有緊緊抓住腳下的土地,才能抓住生活的救命稻草。高過自己目光的事,遠離自己的認知,遠離自己的生活,大多數人,不去奢想,不去幻想。

在那樣一個偏遠,貧窮,閉塞的小山村,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出不了一趟遠門。所有生存的經驗,都來自於祖輩的口授心傳和自己的體會,怎樣生活,在他們看來,不需要別人擔心,不需要別人指導。

但是,村莊的大門正在緩慢打開,以他們的聰明和勤勞,將來怎樣生活,他們會以自己的行動和方式,告訴世人,告訴後代。

走親戚

鄉里人情關係錯綜複雜,有遠有近,有疏有密,大抵脫不了親戚鄰里。鄰里,不單是左鄰右舍,一個村莊裡的人,都可以算作鄰里。天天低頭不見抬頭見,想去誰家浪,就去誰家浪,不怎麼講究儀式禮儀,都很隨便。而親戚,基本都在外村,路有遠有近,一般要走,是要講些儀式禮儀的。

俗話說,親戚越走越親。但事實上,並不完全是那麼回事。一家親戚,多長時間該去走一走,大家心裡都有數。走得勤了,關係可能會越來越親,但在待遇上,一定會越來越隨便。走得不勤,關係可能會越來越疏遠,但作為親戚的身份,會越來越被抬舉。當然,勤和不勤,都是相對的,過勤,雖然身份是親戚,多半不被當作親戚看待;過不勤,親戚的情分會變淡,身份會掉價,甚至疏遠,雙方都會覺得尷尬。

好在,吳家坪上人都知道,什麼樣的親戚,該勤走,什麼樣的親戚,不能勤走。小孩子的舅家,婆娘的娘家,男人的丈人家,是相同的一家親戚。小孩子,要勤走,不拘時間,不拘次數,帶話說事,或者單純去玩,想住多長時間,隨便,不會當做正兒八經的親戚;婆娘,剛嫁出去的幾年,要勤走,慢慢地要少下來,但一年之間,怎麼着也得走一兩回,兩三回;轉娘家,剛開始可以住十天半個月,以後就不能多住,兩三天足夠,也不會當做正兒八經的親戚。男人,丈人家是最重要的親戚之一,不需要勞力,一年走一兩回,也就夠了;需要勞力,在忙節上,要主動勤走,有什麼活,搭把手,出點力,丈人家既當家人,又當親戚,一直會抬舉。

平時走親戚,可以不過分打扮,但必須要穿戴齊整;手裡不會空着,有什麼,拿什麼,不在多少,體面一點,實惠一點,就行。逢年過節,大多要打扮一下,穿上新衣服,沒有新的,也要拿出平時捨不得穿的穿上,收拾得乾乾淨淨,利利索索。去了,親戚家抬舉,好吃好喝做了,吃煙喝茶招待。這時候大多一本正經,當天去當天回,不多打擾。對親戚家來說,有體面的親戚來,自己臉上也有光,自然會用最高格的禮節招待。

當然,和親戚的身份有關。上了年紀的人,無論什麼親戚,不會走的太勤,去了,會當貴客招待。一般的大人,或者代表大人的小孩子,也會受到一樣的禮遇。這些都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規矩,誰都知道遵守。自己遵守了,別人也會遵守,自己高待別人,別人才會高待自己。一半是出於親戚關係,一般是出於人情世故。

什麼樣的親戚,該怎麼樣招待,人們心裡都清楚。什麼樣的親戚,該拿什麼樣的禮當,人們心裡也都清楚。什麼樣的親戚家,必須要足夠講究,可以住,住多長時間,或者不住,人們都有自己的基本衡量。心裡有了秤,任何時候,走親戚都恰如其分,親情,得以延續,關係,得以增進。

看起來,走親戚是很隨意的事,但被人們琢磨出了一定的道道,就得按着一定的規程。人們通過走親戚,互通有無,延續親情,保持長久的親戚關係。這些基於生活經驗的事,多麼不起眼,但又是多麼有趣啊!正如他們的生活,那麼平淡,卻又充滿無窮的活力。[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