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东县平山镇第一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惠东县平山镇第一小学(校园活动)原图链接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惠东县平山镇第一小学 于1722年创建,距今290周年,创办时命名为“西江书舍”,后更名为“西江书院”、平山镇小学、平山镇中心小学、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2850人,在职教职工132人。

西江书舍

西江书舍(平山镇第一小学的前身)创办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即公元1722年)其时孙能宽任归善知县,当他看到西江地区(今惠东县)距县界甚远,疆土寥廓,烟火不下数万家。但文化落后,“人文寂寂”,即在平山创设义学,指定蔡国祥、张振先、陈大德、钟子球等协助办理,兴建校舍,创办义学的实际工作。并取决 于平山都会之处(即今惠东县粮仓和惠东县生产资料公司的大部分地方),建校舍三幢。正副十余间,有堂、有斋、有阁、有廊。名曰:西江书舍,(详见西江书舍平面图)是惠东最早的文化摇篮,最高的学府。

学校创办伊始,招聘贤能为师,岁分余俸,佐厥膏油,担任教师的每年由县里发给薪金。并配合一定的实物。义学(不收学费),不专为平山而设,凡西江之人,皆得从而学之也。当时,西江一带的平民百姓的子弟,凡有志之士则担簦而负笈(簦——古代有柄的笠,类似雨伞。笈——书箱),执经而问难,咸登礼学之堂。(都在这里读书)。

当时,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应付科举考试。定“变化其气质,开广其心胸,追琢其文章,切劘其德行”。(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刘子修(本籍)等人均在西江书舍担任过教学工作。

从此,西江地区纳贤聚士,人才辈出,进士、举人、秀才……(脱颖而出)。此学制共沿袭一百七十多年之久。

西江书院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在政治上内外交困。为了取悦帝国主义,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摹拟日本学制,制订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新学制——癸卯学制[1]。“西江书舍”随学制的改变,更名为“西江书院”。(本籍)杨克胜、林克夫、许海生等先后担任过书院的堂长。其时清政府比较明确规定了办学宗旨,体制及课程设置。书院根据癸卯学制的精神,拟订了“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质为根本,以使学童知作人之正理,长成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此为当时的教育宗旨,学制定为四年。课程设置有《修身》、《四书五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但从课程设置剖析看,仍以“读经”为重点,所谓“新学制”,只不过借用资本主义的躯壳,填进“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糟粕而已。书院的学生都有《二十四史》、《二十二史考异》、《资治通鉴》、《康熙字典》……等书参阅,当时书院的藏书也少不了这些书籍。外地前来入学深造的仍是留长辫子,头戴西瓜帽,身穿灰白色长衫的有志之士。

学校规模

随着年代的推移,学校规模的扩大,1912年(民国元年)以后,“西江书院”校名改为“平山镇小学”。其时,平山地区热心教育的人士倡议,学校建立了“平山镇小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杨醇修、杨汉彬、许克廉、林克雨、黄纯文、许世香、彭耀德、王国兴、杨逸甫、刘纯、林仰益等十一人,均为当时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以“东盛行”为名,征收平山市场买卖的花生油、花生、黄麻、豆、稻谷、梅菜、蔗糖、番薯、木柴、木炭等行的公称租款,以及(三保渡)搭横水渡的收费,40%对学校的经费开支。此外,每学期还向学生收少量的学费,(贫苦农民子女减免学费),作为学校的办学经费。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是日寇侵华的开始,平山镇是就近大亚湾、鲨鱼冲海防地带,是敌机重点轰炸的圩镇之一。西江书院(平山镇小学)是靠近广汕公路旁的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当时,敌机投弹三枚命中西江书院,滥炸成了废圩,只剩下残墙碎瓦砾。学生求学中断了,虽想办教育,也找不到设置学校的地方。

在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反动派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破坏了国共合作;而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张抗日救国,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一边抗日,一边培养革命年轻一代。古梅修(中共地下党员),奉上级党组织的委派,先进入国民党政府平山区署工作,取得合法的身份,然后以隐蔽的形式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直至1943年春(民国三十二年),他则转到平山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从此,古梅修同志便以学校为阵地,组织革命志士,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传播革命思想,培育革命新人。要兴办教育,面临第一个难题是没有校舍。据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为了这件事,古校长跑东家,串西家,几经周折,才借用了许姓上西门明经进士大屋一座,加以修缮,定为临时校舍。平山这所小学一百多名学生虽然“狭座相容“,却总算有个学习的地方。古校长为办好平山镇中心小学,而付出辛勤的劳动,办学思想指导有如下三方面:

(1)想方设法解决女子和贫苦儿童入学。

(2)扩修校舍,充实革命教师队伍。

(3)改革教学内容,宣传抗日救国。

年5月,古校长奉上级,带领教师重返东纵部队,投身抗日前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山一小迎来了教育的春天。

1965年再次更名为平山镇第一小学,1970年把校址迁至建设路82号。1981年被县政府、县教育局定为惠东县重点小学,列为县直属学校。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定名为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学校现有学生2850人,共46个教学班,教职工158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局直接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国家体育总局审批成立“惠东县平山一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创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推普先进单位”、广东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校本德育课程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城乡联动先进单位、惠州市“书香校园[2]”、惠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惠州市田径、足球传统项目训练基地。平山一小以一流的质量,在惠东教育起到窗口示范作用,同时培养了无数杰出的社会栋梁之才。

视频

惠东县平山镇第一小学 相关视频

2017年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建校295周年庆典
惠东县平山第五小学行进课堂打击乐

参考文献

  1. 癸卯学制是什么 癸卯学制有什么特点,历史上的今天,2017-03-07
  2. 书香校园建设方案5篇,学优高考网,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