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把握命运、改造命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把握命运、改造命运,养护身器、磨练见识、广结善缘这三个方面,如果我们都能很好地做,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命运会越来越好,我们就扣住了命运的脉搏。不仅可以把握现在,更可以把握未来;不仅今生今世可以通过努力逐渐地改变,无穷的未来际我们都掌握在手上

原文

  首先,对于身体我们应该要爱惜它、养护它。换句话说,我们对父母对天地所给予的这个身器,要知道爱惜。这是我们的工具。这个工具,有的人把它消耗在损害社会、损害他人的坏事上,这就是不知道爱惜身器。我们应该用它来做最有意义的事,用它来做对社会、对他人、对众生最有利的事。以修行人来讲,身体既是一个业器,是过去种种业的综合结果,也是修道的利器。这个身体不仅仅是属于我们个人私有的。从所承担的责任来说,如果我们发起了菩提心,这个身体属于所有众生;如果我们还没有学佛,没有发起菩提心,这个身体也还属于父母家庭、亲戚朋友、社会国家。关于对待身体的态度,儒家文化就特别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的身器要有一种爱惜、爱护的心,甚至要有一种敬畏。这个工具给我,我要善于利用它、细心保护它。

  所以身器要养。怎么样养身器?前面我讲到身器有一些因素是先天的,但是后天的养护也可以改变身器的质量。养护身器在修行上来说主要是要持戒、修定,佛法的持戒和修定就是养护身器的学问和功夫。持戒,昨天已讲过了,我们要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佛陀教导我们不能做的事,如果我们做了,首先受伤害的就是我们的身器,我们这个工具受到伤害了,受到染污了。我们把这个工具拿去杀生、拿去偷盗,这个工具就会受到损害。在生活里,保护自己的身器,就是要注意爱惜自己的精神精力,不要把自己的精神精力消耗在无谓的事情上面。比如说朋友聚会、喝酒,这就是无谓的消耗,最后互相灌,灌醉了,身体都受伤害。再比如在一些娱乐场所,放逸、过分的娱乐都是对身器的损伤。比如抽烟这种不良的习惯,也是对我们身器的糟蹋。这一点有的人可能会说,有很多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没事,但是你也要知道,很多人抽烟得肺癌呀。得肺癌的概率抽烟的人要比不抽烟的人高一大截,高很多的。当然讲到这一点我们又可以知道身器和身器的不同,有的人确实抽了一辈子烟没有事,那么他的身器可能先天性的抗病能力好一点。但是现在我们不知道我们在抗肺癌这一点上身体会怎么样。所以你就应该小心一点,最好是不要抽烟。这种不良的嗜好对身体有损伤。还有其他的,比如说上网,要有意义、有节制的去利用电脑、利用网络。完全没有节制,失控,跟着网络去飘,那也会伤害我们的身器。我绝对不是反对电脑、反对网络,我的意思是说要善用。当我们沉迷其中的时候,身器会受伤,还有的人把身体拿来去做无谓的冒险,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不慎重的态度。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把身体拿来做无谓的冒险。在佛经的戒律中,可能各位比较多地注意到了戒律总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包括不许吃肉,不许喝酒,所以人们往往说佛教的戒律都是在克制我们的身体。但是你们要知道,佛法的戒律其实是为了要保护我们的身体。另外也有直接关于保护我们身体的戒条。在菩萨戒里面就有这么一条:如果没有必要,你不要独自到可能危及你生命的危险地方去,就是“险难处不得独行”。比如伊拉克正在打仗,你非要去玩一趟回来好有吹嘘的资本,那是没有意义的。险难处不要拿身体去冒险。为什么菩萨不能这样做呢?因为菩萨的身体不属于他自己,如果他把身体拿来作无谓的冒险,如果牺牲了,那也是有罪过的呀。当然佛教也绝对反对自杀,自杀跟杀别人是同罪的,都是杀生。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身器不是属于自己独有的。所以我们要养护身器,首先要杜绝无谓消耗生命的种种生活习惯。特别是今天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很多的娱乐在诱惑着我们,在向我们招手。娱乐厅、歌舞厅里面旋转的灯光让我们蠢蠢欲动。听说有一种舞厅叫"迪厅",说人们到那里有的会吃一种东西,吃了以后能跳很长时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地方啊?这个就是糟蹋身体。因为这种东西刺激人的神经,使他处于兴奋,使对他自己身体状况的探测麻木。本来人已经很疲劳了,但是在药物的作用下,他的感知迟钝,所以能跳很长时间。但是跳完以后,我相信肯定会非常累,甚至会虚脱。就像有一种神经病人,发病的时候力大无比,狂躁无比,长时间地大喊大叫,但是他发作完以后要睡觉,睡好几天还养不过来。所以诸如此类的活动,我觉得对身体都是很大的伤害。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器,就要远离这些活动,远离这些地方。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本钱有资本去帮助众生,去修行,去工作,去成就事业。

  讲到佛教的定,前面我讲到气脉的素质,身体内部各种粗细能量运行的方式、质量、速度,以及通畅与否,有这样一些先天所禀赋的条件。佛教的禅定,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身器素质这一部分的。禅定从呼吸,从人的心态到人的身体,进行综合调整,让心灵安静下来,沉淀到最底层,在内心最深最深的地方用功,通过长期的禅定训练,就能改变身器的质量。

  识,就是见地,实际上就是讲的智慧。佛教讲的智慧有闻、思、修三种。闻、思就是学习。闻是听闻,思是思考、思维,学习包括读书,听别人讲,听老师讲,这都属于闻思的智慧。通过学习我们见多识广,掌握很多前人的经验。修在佛教里面主要是指修禅定。因为禅定的积累能改变身器,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心识,改变我们对世界、对自身的看法。在这些地方发生突破以后,它就会改变我们的心量,改变我们的理想、志向,改变我们思想的高度,这一切都会发生突破。如果以世间的标准来看,扩大识的途径,古人用两句话来讲,那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很有概括性。读书呢,就是闻、思,包括听别人讲。行万里路就是实践,实际上就是修,修行。修行不仅仅是静坐禅修,它也包括了在生活方面去磨练、去历练、去碰撞;去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不断地过程。最后见地增加了,见识增长了,心量打开了。当然也包括空间上的游历。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一个人游历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是足不出户,很多东西看不到,他的见识也很难增长。现在时兴旅游,在佛教里叫行脚,云游天下。像我们中国,因为疆域广大,山川秀丽,所以云游天下你们想一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很多的名胜古迹,很多的地方,这个过程一定会增长你的知识,会陶冶情操,会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在这个过程里,中国的这些山水,这些名胜古迹本身就像一个老师一样洗浣我们的身心,开阔我们的心量。只是呆在小小的街巷或者是很偏僻很封闭的小村庄,和你远望无边无际碧波万顷的大海,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感受绝对不一样。当然对于心智相当成熟的人,在很小的屋子里,他的心也是跟虚空一样大。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我们的心随境所转,我们的心会受境的熏陶。行万里路呢,就是主动地用好的环境,用这些波澜壮阔的、宏大的、秀丽的外境来熏陶我们自己,也可以增长见识。

  身器要养护,识要培养、要磨练。那么讲到缘呢,就是要广结善缘。一个人为什么会生在很开明,比如说有佛教信仰、有文化氛围的家庭呢?与他过去世结的缘有很大关系。有的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好人,走到哪里别人见到都喜欢他,都愿意帮助他。也有的人处处碰壁,人缘老是不顺,总是有人会跟他过不去,这也跟他过去世结的缘有关系。所以要改变缘,只能是从广结善缘做起。广结善缘要从生活里做起,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一面之交或者多年相处,都要能结善缘,慢慢地我们在人生路上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好。广结善缘主要是要有奉献的心,要有奉献精神,在任何一个环境中,都要多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服务,关照对方,不要处处只想到自己,要多为别人着想。广结善缘从语言上讲就是要说爱语,要说柔软语;从心态上来说,要有奉献的心,有欢喜的心;从行为上来说,要多做利他的事;从仪表来说,要多微笑。有时可能一面之交,一个善意的微笑会给对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结下很深的缘。我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大概是在风景优美的瑞士,那时正值旅游高峰,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聚集到一个城市里面,宾馆都已经住满了人。一位服务员正在值班,天已经很黑了,有一对老年夫妇来了,他们来投宿,但是这个宾馆也已经客满了。这个服务员就跟这对老年夫妇解释,说确实没有床位了。这对老年夫妇显得很失望,因为没地方住了,而且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年轻人想了一下,然后他突然说我有一个工作间,虽然比较小,条件不怎么好,但是卫生还可以,你们在那里休息一晚上吧,反正我在值班,我在外面坐着就可以了。"这对老年夫妇接受了他慷慨的布施。第二天这对夫妇就离开了,离开的时候很高兴,并且刻意留下了这个年轻人的地址。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年轻人就收到了这对夫妇的电报,这对夫妇在美国的一个城市,说欢迎您到我们这里来做客。后来这个年轻人正好放假,就去了美国。那对夫妇专门派人接他,接到以后,把他领到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酒店里面。这个年轻人以为是要安排他到这里住的,结果老人说,这个酒店是我们为你修的,要交给你来管理。这对老年夫妇把一个酒店送给这个年轻人,作为对他那个晚上并不难做到的善举的回报。这个故事可能是人们编的,但是它能给我们一个启发,有时候在生活里面一件小的善举能给我们结很深的缘,一件小事足以把我们的善心表达出来。所以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什么说小的事会给我们结很深的缘呢?因为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所表现出来的心态是一样的。所以广结善缘时时处处都可以做。广结善缘需要我们要有爱心、有责任心。今天的社会很多时候人们眼光短浅,没有责任感,不相信三世因果,不相信我们要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任。因此我经常听到人们反映说在火车站、在汽车站很多时候买的是假冒伪劣。买食品呢,经常都是过期的。为什么呢?因为火车站和汽车站有一些人他认为在他这儿买东西的都是赶车的,车一坐上去,就永远不会再来了,是一次性买卖,短期行为,能捞一把就捞一把。他的那种心态好像是这个人我跟他做了这一次生意,以后就永远不会再见到他了。事实恰恰相反,以后还会见面。如果我们对自己遇见的每一个人都能想到说以后还会见面,就马上不一样了,就知道要认真对待了。从缘的这一点来说,也应该要广结善缘。广结善缘一般地说就是要奉献,奉献我们的财物,奉献我们的爱心,奉献我们的欢喜心。这也就是佛教讲的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无畏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布施。

  养护身器、磨练见识、广结善缘这三个方面,如果我们都能很好地做,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命运会越来越好,我们就扣住了命运的脉搏。不仅可以把握现在,更可以把握未来;不仅今生今世可以通过努力逐渐地改变,无穷的未来际我们都掌握在手上。养护身器、磨练见识、广结善缘,这就是命运三要素。[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