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头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排头村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市西北面,依山而建,村民绝大多数姓蓝。这条村大若建于清朝咸丰年代, 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从沙田站A4出口,左侧走过行人天桥,眼前便是排头村前的晒场空地,并常有打著太阳彩伞卖凉果的小贩。
排头亦是沙田九约之一,排头约包括排头、铜锣湾、上禾𪨶及下禾𪨶一带的村落,即以往沙田海西岸,现港铁沙田站附近。
历史
排头村大约建于清朝咸丰年, 开村先祖蓝胜昌及族人由广东省五华县南迁,先在荃湾深井落脚,因房屋被风雨所毁,遂迁到沙田禾𪨶落担,期间蓝氏亦有其他分支迁移到塔门 (岛上居民以蓝姓为多) 、柴湾蓝屋。蓝胜昌迁此地不久逝世,其妻为著抚养两名孤儿,及免别人白眼,便再嫁与一丘姓男子,因为此缘故,排头村内也有不少丘姓人。[1]其实在邻的大围铜锣湾村就以邱姓为主,300年前已经由广东惠州南来,经西贡井栏树及后发展到大围担杆铺 (铜锣湾村) 定居。
排头村村民世代从事耕种,饲养家畜,亦有斩柴作副业谋生的。昔日因村落临海,在九广铁路及大埔公路未建成前,村民亦以捕鱼为业。
后来港英政府推行移山填海计划之后,附近村落反而多了土地作耕种之用, 亦有村民往西贡三杯酒或大埔新娘潭等地买鱼回来在沙田各村落出售。 据年龄较大的村民忆述,他们捕鱼的方法与别的地方不同, 渔船旁置一木板斜插入水中,当鱼游近或被赶至木板时,便会跳跃出水面而跌落艇中,村民称此种捕鱼的舟楫为“跳白艇”。
约在1930年代,村民在祠堂中设立私塾,取名启文学校,从内地聘请老师为村中子弟授课。语文为主,还有自然科学常识,依级别分为六班,约为小学程度。村中子弟需自己将台和椅搬到祠堂上课,学生为数二、三十人,所有学费作为老师薪金(月薪约三、四十元),战后这间私塾改称为排头公立小学, 有趣的是,据闻首次在村里教授英文的老师是沙田火车站的站长,属于义务性质。
历史建筑
- 新界沙田排头 5A, 5B, 5C, 6 号 (1930 年代建筑) #471-473, #477 [2]
- 新界沙田排头 8 号, 10-14 号 (1905 年前建筑) #580
5号和6号古屋
5号和6号古屋在2009年被定为二级历史建筑。[3] 排头村 5A, 5B 及 5C 建于 1930 年代,这类型青砖大屋,属于三开间、正墙凹入式一进一院建筑,屋檐下保留著彩绘及灰塑,还有以梅兰菊竹为主题的木雕檐板装饰。从沙田站可以看到排头村 5 号及 6 号是共用一个平脊屋顶,门前有晒场空地, 而根据古迹办的资料,于日治期间排头村 5A 及 5C 曾经被日军利用为屠宰场 (slaughter house)。
11 号的蓝氏家祠
排头村里头原来有两幢蓝氏家祠,位于村中 11 及 13 号,建于 1920-1940 年代,是蓝氏后人纪念及供奉蓝毓祥和蓝毓贤两兄弟。两幢蓝氏家祠供桌的位置并不一致,13 号的摆设比起 11 号略为升高,可能是突显兄长的身份。
家祠内放置祖先木主的供桌上,有一个“寿”字挂以及横匾“奕世其昌”和两旁对联“汝南世泽千秋盛、铁笛家声万载长”,在旁有一个观音像,观音上方有横匾“兹云广布”及对联“西方绿竹千年翠、南海莲花九品香”。供桌下还有“全玉满堂、福禄寿全”匾额,厅中可以到昔日木制的柜台和椅子,全部都被保存著,可算是古董了。
13 号的蓝氏家祠
家祠门楼挂有对联“旭日晓开荣寿镜、春风先放吉祥花”,而正门门联是“汝南世泽、种玉家声”,这副门联代表了蓝氏客家人的郡望“汝南郡”以及堂号“种玉堂”。古时蓝氏得姓后获封汝南郡,而汝水即是汝南同一个地方,所以“汝南郡” 成为了群望;另外,蓝氏于蓝田出产美玉著名,故有“蓝田种玉”之佳话,也逐成为了蓝氏的堂号。
排头村 13 号的家祠内比起 11 号家祠较简约,没有多馀的家俱物件。
视频
参考来源
- ↑ 林文映:排头村及蓝村长. 思考HK. 2020-07-13 [2021-11-23].
- ↑ 路过沙田排头村及上禾𪨶. tere. 2013-04-21 [2021-11-23].
- ↑ 排头村古迹旁村屋改建失旧日风貌-学者-评级制度应更清晰. HK01. 2016-10-19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