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杨廷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是中国当代作家杨廷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
时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淌,宛如深秋夜月下的溪流,微微有些寒,闪着点点光。那些往日的理想与成就、休戚与荣辱,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流逝,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只留下淡泊名利和终身学习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在二十人左右的一个集体办公室里,与英语、化学及生物学科的老师相聚。一张简易的办公桌,自带一个笔记本电脑,再网购一张折叠椅就满足了日常办公及午休的需要。刚开始时有几个女同事抗议室内抽烟还起点作用,后来抽烟的同事多了抗议自然无效。因慢性咽炎受不了二手烟味的刺激,不到一个月旧疾复发,厚着脸面去挤九年级语文组的办公室。刚好八人的办公室,与香香搬进后,显得格外拥挤。原先的人可能心里不高兴,但碍于同事的面子也不好说出来。
每天早上七点左右从家里驱车去学校,直到晚上九点半才能回到家里。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或改作业,每天在校时间长达十四个小时,日复一日。面对一群失去读书理想的懵懂少年和应付各种繁杂的检查与APP学习,找不到一点工作的成就感,职业的倦怠油然而生。为了谋生和身体健康,散步成了打发早晚空闲时间最佳的选择。
周一到周五,只要不是节假日,学校规定每天早上九点前和下午三点后必须到学校行政楼打卡签到与签退。开始时有些不适应,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不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通常得不到重视,生物学科就如此,在老师眼里是副科。上课时间都是主科选剩的时段,从上午第四节到下午第七节不等。我任有六个班的生物课,含晚自习课一共十八节。周二安排了六节课,周五仅有一节课,找不到第二个老师的课排得这么具有跨度感了。一家四口人分居在四个地方,每周必须要回老家去看一下年迈的父亲。都是奔六的人了,被现实逼得要跟校长去论理后,教务处才勉强同意将周日的那两节晚自习调到周三和周四,这样一周就有四天的晚自习。有怨言发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既来之则安之。
对教材早已轻车路熟,不用花多少时间来备课。早上签到后到第四节课的这段时间,挤一个小时出来散步再好不过。漫步在三十里水景长廊的云龙山庄路段上,聆听大自然花开的声音。放下生活琐事的牵绊,让思绪与天边的游云对话。尽人事知天命,风雨欲行。闲逛在秋雨里,撑一把小伞,品味收音机里的故事或一段音乐,感受生活的沧桑沉淀。两岸的苍松翠竹,夹杂着河底水草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每天走两万步成了来五中工作后必修的功课。
遴选进来的老师都很敬业,早上出来散步的人较少,都忙于备课或改作业,只有川川和我的课都是从第四节开始,所以我们早上一起散步的机会要多些。川川说他曾经动过一次手术,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每天都要抽空来锻炼一下。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要坚持走走。
下午放学吃完晚饭后,天气晴朗时出来散步的同事要多些,有时还有一些女同事也加入到散步队伍中来。通常九年级有第一节晚自习的老师大多走到云龙山庄停车场就回来,没有第一节晚自习的老师就一路走,一路喷青,有说有笑,五公里的路程一小时内就可走完。
偶尔也会在六合村的凉厅里小憩一会,欣赏花海民宿的美景。以前的农田被改造成了花圃,没了金色的稻谷,留下一些残败的花枝。随着耕地政策的改变,被填埋的农田耕地又要恢复,不准种花栽树了。三十多个亿的投入,换来一次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接下来的扫尾工作如何收场,老百姓说看不懂。我们也有同感,看山山不奇,看水水不急,耗费巨资打造的半岛公园有何可看。潜心教书,提高学生的成绩才是关键。
面对青春年少的叛逆,为了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不厌其烦的引导。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作业量不能超过九十分钟,不准打分要用等级,成绩不能排名公布。教育在改变,好像一切都在变。唯一没变的就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老师。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评价太高了,我认为在新时代里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抽空去散散步,坦然面对未来美好的日子。唯有适应环境,才是明智的选择,就让我们农村的义务教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吧。
改变不了环境,就努力改变自己。爱岗敬业淡泊名利,让每一个散落在五中的日子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简介
杨廷福,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