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曹公圳,距今170多年之前,有一位勤政愛民的知縣叫曹謹,以家鄉流傳下來的開圳經驗加上他大江南北的閱歷,運用築壩攔水、開圳鑿陂的技術,讓千百年來滔滔不絕的高屏溪水,注入需水灌溉的高雄平原農地,造福許多農民,後人因此感念他的功勞,便將這條水圳取名為「曹公圳」。[1]
地理位置
建造源由
- 最早起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解旱象之災,由當時鳳山知縣曹謹所開鑿[3][4][5]。
- 從高雄市大樹區九曲堂引高屏溪水,經由這五個系統灌溉高雄市大樹區、大寮區、鳳山區、鳥松區、仁武區、大社區、林園區、楠梓區、左營區、三民區、苓雅區、新興區、前金區、小港區、前鎮區等地區,成為孕育高雄地區的搖籃[2]。
- 圳道鑿通後稱為「五里舊圳」,後來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兼提督熊一本將之命名為「曹公圳」,並刻碑紀念[2]。
- 當地居民感念曹謹,於鳯山區建有曹公祠,後改稱曹公廟。現今在鳳山區鳳山車站前的曹公路及曹公國小,便是紀念曹謹而得名[6]。
- 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分別在舊圳及新圳上裝置抽水馬達,並將其改為鋼筋混凝土堰,曹公圳也成為臺灣第一座以電動抽水機作渠水工的灌溉渠道[2]。
圳道周邊概況
- 曹公圳開圳將於明年滿一百七十年,比愛河的歷史還早,現況從高屏溪九曲堂引水入源頭,沿線水道穿越高雄縣市,連接高雄市三條主要河川:後勁溪、愛河和前鎮河以及高雄縣的鳳山溪。
- 沿途密佈半人工的大型埤塘,包括內惟埤、金獅湖、九番埤、檨仔林埤、本館埤、寶珠溝埤、阿彌陀埤、田寮埤、菜公埤、草衙埤、潑皮湖、草潭埤、觀音湖埤和面積最大的蓮池潭,現半數以上遭到填平,倖存埤塘也多縮小面積。
- 早期民間私人沿圳道自闢的埤塘更多,皆因為農漁民轉業,荒廢淤積,或因都市單向開發的緣故而消失。
- 曹公圳在高雄縣市,目前在高雄縣部份因濕盟2001年的曹公圳水文保護運動,大體仍保持明渠設計,然而高雄市部份,由於未注意到高鐵聯外道路以曹公圳水路為道路,而使曾子路到台一線間的曹公圳被加蓋而僅留一小小的半明渠遺留在道路中。
- 曹公圳灌溉系統,不同於其他農業圳道,本身沒有大型水庫建設,而是採取人工蓄水池方式來儲蓄水源提供農業使用,其水道串連密佈的埤塘,分佈高雄縣市的丘陵地上,成為早期高雄縣市的地景風貌。
- 主要用途為農業灌溉用水系統,雖然非屬政府所限定之自然河川,但是經年累月形成獨立的水文生態系統,在地景上構成重要的水文風貌,是下游高雄市河川重要水源。
圖片來自wetland |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