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謹

曹謹(1787年11月5日-1849年6月8日),原名瑾,字懷朴,原字懷璞,號定庵,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沁陽市)人,抗英保台民族英雄,歷任直隸、福建等地知縣。在擔任福建台灣府鳳山縣知縣時,開鑿了曹公圳,而擔任淡水同知時亦曾率領士兵鄉勇擊退英國船艦,此外還有不少政績,但後來遭英方控告冒功殺俘而被奪花翎。道光廿五年(1845年)十月乞病歸,返回故里,最後在家中去世,享年63歲。其事跡收入《清史稿》循吏傳中。

生平

曹謹出生於清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1786年11月16日),年幼時父親去世,由母親撫養長大。 少時於河內縣城北門內大街的「三官廟」內私塾讀書,後來進入覃懷書院讀書。清朝嘉慶丁卯科(1807年)鄉試時高中解元,但於禮部會試一直落第,直到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經過「大挑」後列為一等,為候補知縣。

他擔任過直隸平山、曲陽、饒陽、寧津等地知縣。道光五年(1825年)補威縣令,後於調任豐潤時被議而落職。道光十四年(1834)改任福建將樂知縣,又被議,引見後仍以知縣用。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擔任閩縣知縣兼福州府海防同知,任期中閩縣遭逢大旱,全縣遂在鼓山向湖神祈雨,但曹謹認為臨時拜神無益,且並非祀典內的儀式,所以拒絕祭拜。

道光十七年(1837年)春正月時,曹謹來台擔任鳳山縣知縣,聘金門文人林樹梅為幕賓,此時正逢乾旱,於是曹謹興建圳道引下淡水溪(即今高屏溪)之水灌溉。隔年台灣巡道姚瑩命台灣知府熊一本巡視,熊一本命名「曹公圳」,並立碑及纂〈曹公圳記〉。除此之外,他還禮聘蔡征藩來台主持鳳儀書院(1837年),並於鳳山縣城增築城樓炮台、修倉廒,並平定張貢事件(1838年),因政績卓越,道光二十年(1840年12月14日)下旨准奏升補淡水同知。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初一曹謹接替范學恆擔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上任前因鳳山縣又大旱而命鄭蘭鄭宣治修築「曹公新圳」(1844年完工)。他於上任該年組織鄉勇、清查戶口,隔年又在淡水廳城外加築了一圈土城以強化城池防禦,他曾打算以鄉勇取代海口防兵,但未被上級接受。鴉片戰爭期間,曹謹先後率士兵鄉勇參與攻擊英艦納爾不達號(HMS Nerbudda)與阿恩號(HMS Brig Ann),成功的完成任務。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二十六日內閣奉上諭予以嘉勉,論功可以知府升用,之後更賞戴花翎。然而,在鴉片戰爭結束後的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因為英國控告當時台灣官員冒功殺俘,曹謹遭到革職查辦。

曹謹還曾親赴大甲化解淡水與彰化的彰泉械鬥,事後並在中港、後壟(今苗栗後龍)立「泉漳和睦碑」,另外還有增設鄉塾、刊印童蒙課本、每月朔望定期至廳城明倫堂宣講以及續建學海書院。後來在撤職隔年(1844年)雖然因平息械鬥與緝捕海盜之功而恢復賞戴花翎,並補以海疆知府,但他並未復職,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告病返鄉,後於道光二十九年閏四月十八日(1849年6月8日)在家中去世,在咸豐二年六月二十四日(1852年8月9日)由次子曹榕將他與同年逝世的長子曹檍安葬於故鄉城南祖墳旁(今河南沁陽市南門街東側),並由友人李棠階撰寫墓志銘。[1]

曹謹一生宦歷南北三十餘年,所至民親,既去民思。宦台八載,興利除弊,勤政為民,為開發台灣,保衛台灣,嘔心瀝血,鞠躬盡瘁。鳳山人民為追念曹公的恩德,為其建立生祠,又以曹公路曹公里、曹公國民小學命其名。慎思追遠,淡人念其遺愛,奉祀德政祠。光緒二年,福建巡撫又將其牌位奉祀名宦祠。淡鳳人民春秋俎豆,至今不替。

後世影響

曹謹是抗英保台的民族英雄,在台灣期間有不少政績,因而在北台灣將他供奉在「德政祠」中,淡水廳民奉為城隍。而南台灣民眾在咸豐十年(1860年)於鳳儀書院內興建「曹公祠」祭祀,而後福建巡撫丁日昌亦在光緒二年(1876年)奏請將曹謹入祀「名宦祠」。

在台灣日治時期,曹謹修築的曹公圳等功績亦為官方所肯定,例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在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巡視鳳山時曾捐款興修「曹公祠」,而佐久間左馬太亦贈「曹公祠」匾額,官方並定11月1日為曹公誕辰並舉行祭典,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參拜者高達2000多人。

第二次大戰後,為紀念曹謹,除在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設曹公國小外,1971年時高雄農田水利會亦整修曹公祠,後來在1992年時林園警善堂傳玉帝降旨將曹公祠升格為廟,遂在該年11月1日將曹公祠更名,並立神像祭祀(此前僅供奉長生祿位),1999年11月1日時,神像曾在鳳山地區出巡過。而在1998年8月高雄鳳山的文史工作者與河南省沁陽市展開互動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也開始有大量關於曹謹的文章出現,此外近年也修復了於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的墳墓。2003年時,兩岸的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與河南省鄭州市豫劇院曾合作演出《曹公外傳》。

台鐵鳳山車站前的路命名為「曹公路」紀念曹謹。曹公廟也位於曹公路上。

民間傳說

在台灣高雄市鳳山的赤山地區,有「曹公開圳與龍母鬥法」與「赤山出皇帝」的傳說,前者大意是說曹謹在龍喉山一帶發現挖好的圳路隔天會復原,後來發現是龍母在阻擾,並得知打敗它的方法,而後遂破龍母法術完成工程,不過龍喉山的風水也受到影響;後者則是傳說在龍喉山上有棵大樹,據說長出一百根枝條後赤山地區便會出皇帝,但在長到九十九根時被曹謹砍去一根枝條並將枝條燒毀,大樹因而枯死,而赤山也無法出皇帝。兩者傳說均為「京官敗地理」類型的傳說。

相關文物景點

曹謹墓(曹瑾墓):於文化大革命時受到破壞,後來修復,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3-200)。

曹謹墓墓志銘:原在曹謹墓中,後在1984年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於皮革工廠內,作為洗皮、捶皮的工作檯。現存於沁陽市博物館內。

中華民國(台灣) 曹公圳:灌溉範圍包括今高雄市鳳山區、林園區、大寮區、大樹區、仁武區、大社區、鳥松區、鼓山區、左營區、楠梓區、三民區、苓雅區、前鎮區、小港區,其中曹公圳舊圳頭已列為高雄歷史建築。

曹公廟:位於台灣高雄市鳳山區。

曹公廟原為曹公祠,位於高雄縣鳳山市主要道路曹公路上,為感念曹謹的功德,1860年高雄市民建曹公祠祭祀,並懸掛「正德厚生」匾額,1992年改稱為曹公廟。曹謹之於台灣,猶如神話之於台灣。三戰英軍,全勝而歸;居台八年,為台灣留下永遠的紀念讓台灣老百姓永遠受益,也為中原人立下了豐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