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學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學剛西南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4年6月生於四川省鄰水縣。

研究方向

1、「生物藥學」。主要從事天然活性成分的分離、提取、化學修飾;降糖、降血脂、減肥等活性成分及新化合物的結構鑑定及藥理功能研究;藥物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

2、「中藥化學」。主要從事天然活性成分的分離、提取、化學修飾,候選藥物新藥研究。

3、「藥用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主要從事保健食品、中獸藥、飼料添加劑等開發及研究;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及應用。

研究工作

先後主持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1項(「石柱黃連規範化種植基地及其SOP優化升級研究」,2011BAI13B02-1)、國家重大新藥創製項目1項(「治療糖尿病併發症中藥新藥研究」, 2010ZX09401-306-3-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魚腥草素同系物與細菌細胞膜相互作用」 ,20673084,2007~2009年;「表面活性劑與肌酸激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互作用」 ,29473117,1994~1997年)、重慶市科委十一五新藥創製重大專項「黃連綜合開發利用」(2008AA5021,2008~2011年)、以及其他省部級及橫向合作30餘項。在《Planta Medica》、《Eur. Chem. Med.》、《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J. Sep. Sci.》、《J. Agric. Food Chem.》、《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Fitoterapia》、《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Med Chem Res》、《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Colloid and Surface》、《J.Colloid & Interf. Sci》、《中國中藥雜誌》、《中草藥》、《中藥材》、《中成藥》、《中國獸醫學報》、《化學學報》、《物理化學學報》、《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營養學報》、《作物學報》等雜誌上發表論文200多篇(SCI收錄50多篇);申報技術發明專利32項,獲得技術發明專利授權18項;獲得「味連須中獸藥材」(二類)新藥臨床批件1個,降糖醫院製劑「平抑舒膠囊」批件1個;「黃連綜合開發利用」獲得重慶市技術發明二等獎(2013);專著一本、成果獎二項。

研究成果

①、黃連綜合開發利用:主持「石柱黃連規範化種植基地及其SOP優化升級研究」(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黃連綜合開發利用」(重慶市科委重大專項)、「黃連產業鏈項目策劃」(重慶市發改委項目)、「黃連副產物開發利用」(重慶市民委專項)、「黃連總生物鹼提取技術及中試」(石柱縣重點項目)、「黃連降血脂新藥」(重慶市衛生局重點項目)等項目11項;在黃連深加工關鍵技術、黃連副產物開發利用、黃連活性成分提取分離及結構修飾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深入研究:已經申報技術發明專利18項,獲得授權12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75篇,Sci收錄22篇;「黃連綜合開發利用」獲得重慶市技術發明二等獎(2013);「黃連須(味連)中獸藥材」新藥(二類)獲得臨床批件(渝農醫函[2012]7號);在黃連綜合開發利用及深加工研發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②、降血糖和降血脂新藥研發:以植物提取物(尤其是黃連總生物鹼)為原料,按照《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和中藥研究相關技術指導原則要求,本着「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基本原則,開發的以黃連(總生物鹼)為主要原料的降血糖醫院製劑「平抑舒膠囊」獲得批件(渝制20120009)、抗焦慮及促進睡眠中藥新藥1個,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

③、「醫藥氨基酸生產」。生產的組氨酸鹽酸鹽,達到日本味之素質量標準,實現了年產組氨酸鹽酸鹽2噸以上。生產組氨酸鹽酸鹽的同時,聯產精氨酸鹽酸鹽和精氨酸鹼、賴氨酸系列、酪氨酸系列等。該項目已經實現工業化生產。並獲得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01132740.5)。

④、辣椒綜合開發利用(提取辣椒紅色素、辣椒鹼、辣椒渣利用)。幫助企業完成擴大生產規模的任務,全程參與全套工業生產和設計。將溶劑消耗減少四分之三,收率提高10%,產品質量顯著提高(溶劑殘留有300ppm降低到10ppm以下);開發了90%以上含量的辣椒鹼產品和色價300以上的高純度辣椒紅色素產品。

中國科研人員

中國科協測算,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從2006年的近4200萬人,增至2016年的9154萬人。我國投身研發活動的人數也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總量保持世界第一,2007年至2016 年,從173.6萬人/年增長到387.8萬人/年。R&D研究人員[1]在2016年達到169.2萬人/年,占R&D人員的比重為43.6%。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中國研究與發展(R&D研究)人員全時當量數占全球總量(世界41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合計數)的比重從2009年的18.8%上升到2015年的21.9%,位居全球首位[2]

視頻

李學剛 相關視頻

執業西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一)-生物藥劑學
世界上最偉大的50位科學家,楊振寧排首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