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昭道 | |
---|---|
出生 |
675年 甘肃天水 |
逝世 | 758年(82-83歲) |
国籍 | 中國唐朝 |
职业 | 畫家 |
知名于 | 画风巧赡精致,墨線變化豐富。 |
知名作品 |
《秦王独猎图》 《海岸图》 《摘瓜图》 《春山行旅图》 |
李昭道(675年-758年),字希俊,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彭國公李思訓之子,長平王李叔良曾孫。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初唐时期画家,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李昭道的繪畫藝術得自家真傳,與父親李思訓同樣擅長青綠山水畫。歷史記載,畫「海景」為李昭道首創。世称小李将军。其父子在唐朝被稱為大、小李將軍。李昭道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畫風工巧繁密。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所以,张彦远说李昭道"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历代名画记》卷九)、朱景玄认为"昭道虽图山水、鸟兽,甚多繁巧,智思笔力不及思训"(《唐朝名画录》),夏文彦称李昭道"作画稍变其父之势,然智思笔力,视思训为未及"(《图绘宝鉴》卷二)[1]
曾作《秦王独猎图》。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繪畫的「山水之變」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记載:「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明人王世貞所撰的《藝苑卮言》也寫道:「山水至大小李一變也。」在這些形容山水畫的「一變」 中,從歷史的記載中,李思訓和吳道子是同時代的人,在繪畫藝術上應是互相影響,而吳道子屬李思訓年代的後生晚輩,若定論吳道子對李思訓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不大,李思訓更有可能是影響吳道子的繪畫的基礎之一。另外,在中國民間對姓氏排行除了有大小之稱外,還有大和二的稱呼,於是「成於二李」的「二」之說應是指李昭道。
吳道子把表現身體結構的畫法,引入山水畫創作,把墨線變化豐富 的用筆也用於山水畫,使山水有了立體效果。李昭道順應歷史,以敏銳的藝術眼光發現了吳道子山水畫中真正的藝術價值,把塑造力強、按形體結構的行筆方法用到了自己的山水畫中,以淡墨打底,並以墨色分出山體的陰陽向背。這樣既能以墨顯色,增加色彩對比,又不失墨韻的深厚,並將展子虔、李思訓那種帶佛教壁畫影子的山水畫,表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意味[2]。
從相傳為李昭道所繪的《明皇幸蜀圖》中,可以領會到他所創 造的藝術特色,圖中山勢突兀,白雲出岫,山石勾勒雖無皴法,但山勢轉折已很生動,是一幅可以代表李昭道繪畫水準的佳作。美術史上說李昭道完成了繪畫的「山水之變」,並非否定李思訓在山水畫上的地位,李昭道正是在父親的基礎上完成了大業,是在父親量的積累上和吳道子質的促進下,才占据了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3]。
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
《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中國繪畫史上他們被稱為為大、小李將軍。他們擅長用「青綠山水」畫殿閣樓台。「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整細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圖》和《明皇幸蜀圖》與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4]
現存的《明皇幸蜀圖》其實並非李昭道的原作,而是接近二李風格的摹本,描繪安史之亂時,明皇入蜀避難的題材。李白的詩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道路多險峻,山勢崎嶇,從這幅描繪細 膩、刻畫生動的青綠山水可窺知一 。畫面安排了峻險的山嶺,盤曲的 石徑,危架的棧道,雲繞的天際。崇山峻嶺間一隊騎旅自右側山間穿 出,向遠山棧道行進,圖中一隊騎旅自右側山間穿出,前方一騎者著紅 衣乘三花黑馬正待過橋,應為唐明皇;馬見小橋,作徘徊不進狀,嬪妃們則身著胡裝戴著帷帽,中部侍馭者數人解馬放駝略作歇息,表示長途跋涉的勞累。白雲出岫,山勢突出,轉折生動。
那么,作品是由谁临摹的呢?他所临摹的是李昭道的原作吗?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第一个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点线索,但仍 无法回答第二个问题。1998年,美籍华人收藏家王季迁把他的一幅藏品《青绿山水图》轴捐贈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们在作品右側的残绢上发现了半方印章,经分析,印文为“延晖”。据查,“延晖”为元代画家, 姓胡。元代的张羽在《静居集》中记载胡延晖曾为赵孟頫临摹其收藏的唐人绘画《摘瓜图》。据宋《宣和画谱》等史籍记载,《摘瓜图》又名《明皇摘瓜图》或《明皇幸蜀图》。胡延晖所临的《青绿山水图》与现在传 为李昭道作的《明皇幸蜀图》风格相似,估计出自一人之手。鉴于此,学者们推断《明皇幸蜀图》当是胡延 晖的临摹品。但是,胡延晖当时临摹的《明皇幸蜀图》是否是李昭道的真迹呢?对此还没有证据能明确地回 答这个问題[5]。
參考资料
- ↑ 江宏; 邵琦. 中国画心性论.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
- ↑ 黃可萱. 你不可不知道的 101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 看名家如何揮灑墨筆,推動千年的美術巨輪. 華滋出版. 24 February 2017: 41–. ISBN 978-986-93548-8-2.
- ↑ 許汝紘. 盡情瀏覽100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 華滋出版. 19 May 2010: 15–. ISBN 978-986-6271-11-3.
- ↑ 李昭道 Lee Chou Dou. vr.theatre.ntu.edu.tw. [2019-04-02].
- ↑ 中国名画背后的秘密《簪花仕女图》的作者为谁是千古之谜. 中版數媒. 5 April 2017: 12–. GGKEY:6P7LXN3ZX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