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方蜂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方蜂鹰
Oriental Honey-buzzard 

Lip Kee拍摄
图片来自flickr

基本资料

学名     Pernis ptilorhynchus

目/科/属  鹰形/鹰/蜂鹰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不普遍

体长/体重  57-61cm/750-1490g

别名:蜂鹰、雕头鹰、凤头蜂鹰,雌雄略异。头小,形如鸠鸽,颈长,眼先密布细鳞状硬羽,无眉突。雄鸟的虹膜暗褐色,雌鸟的为黄色。嘴尖细灰色,蜡膜铅灰色。脚黄色,裸足。

羽色以翼下覆羽及腹面色分暗、淡及中间色三型。

淡色型:

  • 雄鸟头前及脸灰色,颈围绕著黑粗纵纹,形成不规则黑颈圈。头后至背深褐色。腹污白色,有暗色细纵纹。尾羽有2条黑宽横带,中间夹1条宽度更大的淡色横带。
  • 雌鸟似雄鸟,但头前及脸褐色,有暗色眼后线,但无黑颈纵纹,尾羽有数条暗色横带,仅尾端横带较粗。
  • 幼鸟似雌鸟,但虹膜淡褐,蜡膜黄色,随年龄成长逐渐变灰。尾羽横带细,不显著。

中间型:羽色介于淡及暗色型间,腹面褐色,有些个体具淡色横斑。

暗色型:全身大致晚褐色,其馀似淡色型。

  • 飞行时
  1. 头小颈长,嘴尖细,双翼水平,指叉6枚。
  2. 雄鸟翼后缘黑边,尾羽横带宽,极显著。
  3. 雌鸟翼后缘黑边不明显,尾羽横带较窄,较不显著。
  4. 幼鸟翼尖黑色,翼后缘无黑边,尾羽横带极细对比不显著。

栖地&习性

树木繁茂的地区,更喜欢各种生物气候中的阔叶树。

在树林间觅食,常停栖于树上,发现蜂巢时以嘴脚并用破巢啄食蜂蛹及幼虫。

主要是蜜蜂和黄蜂,特别是它们的幼虫,也吃一些梳子和蜂蜜。

繁殖

从印度南部的2月开始,5月开始,特别是北范围内的6月开始,到处都是与蜜蜂和黄蜂的供应有关。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

鸣声

发出嘹亮高音阶"哔-幼-"。

外观相似性

大冠鹫体型较大,蜡膜及眼先黄色。翼较宽长,指叉7枚,飞羽白色横带显著。盘旋时,双翼显著上扬,呈V型。

𫛭蜡膜黄色,头、颈较粗短,翼及尾亦较宽短,指叉5枚,翼下黑腕斑。盘旋时,双翼上扬呈浅V型。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P. p. orientalis Taczanowski, 1891 – SC从西伯利亚E到Amurland,萨哈林岛从S到东北中国,日本和韩国;南亚冬季S到大,小圣达斯,菲律宾桑吉河,也有极少的W距离(例如,定期经过哈萨克斯坦),可能越过E非洲
  • P. p. ruficollis Lesson, 1830 – 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E经缅甸到达SC中国(云南)和印度支那大部分地区。
  • P. p. torquatus Lesson, 1830 – 西南印度支那,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
  • P. p. ptilorhynchus (Temminck, 1821) – Indomalayan Honey-buzzard – 爪哇
  • P. p. philippensis Mayr, 1939 – N&E菲律宾。
  • P. p. palawanensis Stresemann, 1940 – W菲律宾(加洛伊特和巴拉望)。[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东方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Oriental Honey Buzzard台湾野鸟P113
Oriental Honey Buzzard (Pernis ptilorhynchus)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