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梅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岭,又称大庚岭。距大余县城二十里,为赣粤两省的天然屏障。主峰巍然耸立,山势蜿蜒,形胜天堑,南控百粤,北扼三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庚岭原名塞上,台岭,因岭上多梅,又称梅岭[1]。另有一说:越王勾践子孙因楚灭越,为避楚迫害,改为梅姓,秦吞并六国时,梅涓率族人迁徙至赣粤.交界的台岭筑城居住,公元前209 年,随着番阳县令吴丙起兵,征战南北,立下赫战功,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封十万户候,食台岭以南诸邑,故又称台岭为梅关,梅两个儿子驻守的两个关隘则分别称为“大、小梅关”。大庚岭形似察庚(粮仓)故称庚岭,另一说:汉武帝时庚胜将军讨伐叛臣吕嘉,留守岭上,因此称大庚岭。梅岭以梅为著,为旧南安十景之最。当腊月时节,点点飞红,娇艳醉人。若逢瑞雪,岭梅斗雪而开,清香四溢,置身梅海,如梦似幻。又因岭上气候迥异,故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之独特景观。也难怪元吏部侍郎聂古柏在饱览梅岭秀色后,感慨万分“黄金台上客,大庚岭头春,如是无诗句,梅花也笑人此外,梅岭还是一座革命名山,陈毅、项英、陈王显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梅岭一带坚持了长期的革命游击战争,取得了“弥天风火举红旗”的光辉业绩,留下了《 梅岭三章》 、《偷渡梅关》 等著名诗篇。

中文名称:江西梅关国家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江西

级 别:国家级

主要景点:梅岭古驿道

梅岭古驿道

梅岭古驿道螺转九登,盘旋而上,一路青石、卵石铺道,间以条石筑阶、边幅齐整,路面宽阔,可供五马并行。据专家考证,梅岭古驿道是全国少有、江西仅有、现存保留最完好的古道。

唐开元四年,内供奉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岭,南北文化交流和对外经济贸易。新路开通后,边增设了骚馆、茶坊、酒肆、客店、货栈、税关等

以适应又在两,至此,肩负驮担者往来不绝,正所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覆、冬无寒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叙的便是岭南释使经梅岭驿道往京城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场景。新路开通不仅利于军事、邮释、朝贡、转输,而最获其利者莫过于朝廷税收。它为开元之治钓大唐帝国注人了新的活力,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它是沟通南北经济的黄金通道。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由江淮,溯赣江,人章江,经梅岭,通两广,向支那及东南亚辐射,而海内外的珍惜珠宝,犀角象牙、龙脑香药,源源不断地登广州海岸,经粤北,过南雄,越梅岭,向中原大地辐射。梅岭驿道被称为中国的瓷茶之跳香药之路.

梅关关楼

输翩姗两侧石壁封峙;东西横卧,座北朝南,居高临下。关楼高5.5采,宽6米,门洞进深5.5米,关门高3米。关楼北首有行体炸南粤雄关”匾额,南上首阴刻“岭南第一关”匾额,南灯两侧有清光绪癸末春闽汀李化题“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门联,北门两则竖一清康熙年间立储红石碑上书“梅岭”二字,,苍劲雄浑。梅关虽历经风雨,饱受沧桑,仍可见当年金戈铁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登楼远眺,南国大地葱葱可喜,北望古城南安,桃红柳绿,一派秀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梅关泉

位于梅关关楼以北25米外,古释道东侧岩壁底部,岩石为灰黑色千枚状硬砂岩,岩层节理裂隙较多,泉水四季不枯,溢水被人工围砌成一处小池塘,长1.5米,宽0.45米,水深0.1米,水质清澈见底。

庚将军祠

位于梅关与“重来梅国”碑之间,古骚道西侧前有一小块平地,据传是当初屯兵搭帐篷处,砖木结构仿古建筑,三开间,总面积90平方米,顶部为黄色琉璃瓦覆盖。白墙高5.5米,前有廊厦,长12米,宽2米,中间为花格木门,门嵋有“庚将军祠”匾额一块,门两侧有直径0.4米的廊柱各一,上书“不必定有梅关聊以志将军姓氏”,“从此可通粤海愿无总宰相风流”对联。祠内通间面阔11.3米,进深6.8米,高5.5米,台基高1.5米,有直径0.4米红柱2根,上书“两脚不离大道吃紧无关须要认清岔路”,“一楼俯看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对联,祠内后墙正中绘庚将军画像一幅,面积2米x者米,像步设一祭台。

本祠所祭祀的庚将军与其兄弟为西汉武帝委派楼船将军杨仆的部将,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柑昌嘉谋叛,汉武帝刘彻派杨仆平叛,平叛胜利后,留庚氏兜弟留守梅岭,在岭北筑城,名庚将军城,因庚氏兄弟平叛有i功,深受当地百姓拥戴,故将梅岭称为大庚岭,在岭上建庚将军祠以示纪念。

梅岭观景地

位于梅关关楼北侧,梅关与庚将军祠之间,古骚道西侧山坡上,为一3米见方的小平地,可北望古骚道、梅岭、大余县城等景观。{相传,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戴衙亨中状元后,乾隆派钦差大臣到梅岭戴氏墓地,考察他家川水。大臣至此,见墓前骚道突成陡坡,宽长有序,恬倾太和殿前的丹埠,拾级而上,需点头弯腰。至夜间北望,见南安府万家灯火,景象壮观,感慨中说出“日受千人拜,夜观万盏灯”。后拜见皇上,申报此地风水极佳;戴可负重任。于是皇上授戴衙亨内阁中书,后又任军机大臣,兵部尚书。

梅岭碑林

梅岭,是一座驰誉中外的风景名山。由于梅岭南北气候迥异,“十月先开岭上梅”,同是一株梅树,也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奇观。每当入冬霜降,梅花盛开,多姿多彩,漫山遍野清香扑鼻,沁人肺腑。历代文人墨客路赴梅岭,莫不触景生情,吟诗作赋,刻石题碑,仅据《大庚县志》收录的就有二百余首,

梅衅碑

位于梅关关楼北门西侧,石碑高2.9米,宽1.2宽1.2,厚4.25米,赤红色砂岩,上端起拱。碑上阴刻“梅岭”,梅字高1.1米,宽1.12米,岭字高1.15米,宽0.9米,二字前有“康熙岁次已末春三月谷旦”阴刻,落款字迹模糊不清。

陈毅“偷渡梅关”诗文碑

位于梅关关楼北面20余米外,古骚道东侧的岩壁上,碑距地面2米,阴刻陈毅《偷渡梅关》诗文:“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重来梅国”碑位于梅岭北麓半山腰的古骚道旁,为储红色砂岩石碑,宽2.7米,高0.58米,厚0.1米。置于一砖砌水泥砂浆抹面的碑座上,座宽3米,高0,88米,厚0.5米。碑上自右向左阴刻“重来梅国”四字,落款小字已模糊不、清,显出“同治六年丁卯春月提督军务”诸字。

陈毅“登大庚岭”诗文碑位于梅岭北麓半山腰,梅岭千年古枫旁,为混凝土碑,高2米,宽L03米,碑上阴刻陈毅《登大庚岭》诗文“大庚岭上暮天低,欧亚风云望欲迷。国贼卖尽一杯土,弥天风火举红旗。”

重来梅国”碑

位于梅岭北麓半山腰的古骚道旁,为储红色砂岩石碑,宽2.7米,高0.58米,厚0.1米。置于一砖砌水泥砂浆抹面的碑座上,座宽3米,高0,88米,厚0.5米。碑上自右向左阴刻“重来梅国”四字,落款小字已模糊不、清,显出“同治六年丁卯春月提督军务”诸字。

陈毅“登大庚岭”诗文碑

位于梅岭北麓半山腰,梅岭千年古枫旁,为混凝土碑,高2米,宽L03米,碑上阴刻陈毅《登大庚岭》诗文“大庚岭上暮天低,欧亚风云望欲迷。国贼卖尽一杯土,弥天风火举红旗。”

憩云亭

位于梅岭北侧一个向北延伸的山脊前端,古骚道弯道顶端。周围长有梅树和各种草类,初名半山亭,始建年代不祥。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重建时改名憩云亭。亭为六角,每边长1.85米,总面积27平方米,总高7.44米。因亭建于半山腰,游人登关楼至此既可小憩,又可赏梅。

释馆

位于梅岭北坡古释道缓坡与陡坡转折部位,为一座东朝西的仿古建筑,总面积105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相互贯通的折曲亭廊,黄色琉璃瓦覆盖,后部为主房和附属房。附近有石桥,古枫树,云封寺。古释道在门前呈“之”字形弯曲。原为古代过往骚使,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住所,唐代诗人宋之问贬官岭南时,途径梅岭。

曾作题大庚岭北骤诗一首:“阳月南飞雁,传闻此地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潮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愁见陇头梅。”

望梅阁

位于梅岭关楼东25米处,为廊亭相连的仿古建筑,顶由橙黄色琉璃瓦覆盖。双层高6米,底层高2.5米,开放型廊柱结构。望梅阁始建于宋朝,明天启五年(公元1665年)重修,后纪毁,1991年经大余县县委、县政府批准重修。

登阁赏梅凭高望远,梅国风光尽收眼底,一片梅海傲雪凌霜,不以寒冬为意。当百花凋零之季,看一派香雪之海,正如诗句所赞:“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陈毅隐蔽地

位于梅岭北面的山坳中,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有一间竹棚,高1.8米,长2米,宽1.5米,隐蔽于茂密的丛林草莽之中,据《大庚县志》记载:1935--193习年,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梅岭是主要根据地之一、当时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项英,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与中共赣粤边特委机关曾驻梅岭。1937年5月,游击队派到大余国民党驻军中做兵运工作的陈海被捕叛变,引国民党军队人山搜捕。陈毅负伤后行走不便,在此隐蔽,一伏二十余日,应景而作著名的《梅岭三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