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灵寿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灵寿木》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古诗

《植灵寿木》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做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前两句,当倒过来读,诗人对自己正当年富力强,而不得拖展自己抱负、才华的处境,已没有了流放之初的激愤与哀伤。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植灵寿木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柳宗元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原文

植灵寿木[1]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处舒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注释译文

[1]灵寿:树木名。《汉书·孔光传》:"赐太师灵寿杖。"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

[2]白华:头发花白。鉴:照。

[3]怡:和悦,愉快。形容词使动用法。怡我:使我愉快。适:到……去。适野:到郊外去。情:心情。

[4]趋:快走。前趋:向前赶上。

[5]重:又,再。复:回答。嘉名:美名,指灵寿木名。

[6]蹇连:蹇(jiǎn检),①跛,行政迟缓。②困苦,不顺利。引申为艰难困厄,这里指流放永州。

[7]方刚谢经营:《诗经·小雅·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言体力正当强健,可以到处规划创业。谢:辞,不能。柳宗元说反用《诗经》之意。

[8]齿杖:王授高年者的行杖。敢期:怎敢期望。

[9]聊且:始且。移:移植。孤茎:指一棵灵寿。

[10]丛萼:萼(è恶)花萼指柳宗元所种园圃。竞秀:争逐,表现最为茂盛。

[11]分房:犹言偏房,指柳宗元住所的偏房。舒英:舒展开花。

[12]柔条:灵寿木枝细长,故为柔条。乍:偶然看见。反植:倒立,指灵寿木柔软的枝条,有时从上往下直立。

[13]劲节:指灵寿木枝条上凸出的强劲的枝节。常:时常,通常。对生:相对而生。

[14]循:通"揗",抚摩。玩:赏玩。

[15]稍:渐渐。步武:指步履,步伐。

[16]翦:翦(jiǎn简)同"剪":剪断。伐:砍伐。

[17]资:帮助。徒行:步行。

译诗

江水映我白发影,郊游宜人自多情。

笑问长老希奇杖,答我灵寿是其名。

遭逢不幸人易老,而立之年不经营。

今生不望王赐杖,自栽灵寿木一茎。

花园药圃竞奇秀,分房篱外展落英。

韧枝柔条忽倒立,凸突劲节常对生。

抚摩灵寿人忘疲,赏玩渐觉脚步轻。

如此足胜齿杖赐,哪用剪伐助步行。

作品鉴赏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讲的是寻得灵寿木的过程。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因政治上遭迫害和永州恶劣的生存环境,三十多岁的人迅速衰老,对于过早的生出白发,诗人是很伤心的。《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云:"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树对衰翁。"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重新启用的希望已成为渺茫的梦,而永州山水和永州人对诗人的关怀和慰藉,使诗人渐次忘却了悲哀。而以一老翁自居,认真地做起了永州人来。

这一天,诗人又到郊外游历,倒映在明镜般的潇水里满头的花发。不仅没有让诗人伤悲,反而有了几份惬意。抬头望去,前方正有一长者,正扶杖慢行。那手中的一条拐杖,引起了诗人的兴趣,既然自己也是一白头老翁,拥有一条支节强劲的拐杖,也是再好不过的了。诗人加快步伐,追上长老。而后一番热情的对话,其详情今天无法得知,但从诗人行云流水般的诗句中,读者仍可感受到亲切友好的气氛。当然,最让诗人感兴趣的长老的拐杖,竟是由久闻大名的灵寿木制成的。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讲的是种植灵寿木的原因。

前两句,当倒过来读,诗人对自己正当年富力强,而不得拖展自己抱负、才华的处境,已没有了流放之初的激愤与哀伤。也明白自己过早衰老的原因,在于面对的艰难困厄的现实。"敢期齿杖赐?"表明了诗人对这一现实的清醒理解,虽然为此诗人付出了青春年华的代价。"聊且移孤茎",在长老的指点下,诗人寻得灵寿木并挖得一枝,移栽至自己的住宅旁。这一举动,是诗人对统治者的彻底失望,也标明诗人在永期间,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汪森《韩柳诗选》曰:"'丛萼'四句,写物极能刻画。""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写所植灵寿木成活、生长、开花的情景。从"竞秀"和"舒英"看,该灵寿木在诗人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的确令人欣慰。也可得知,诗人为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灵寿木枝条细而韧,故有枝条时从树上倒垂向下,突兀强劲的枝节,又常相对而生。好一幅灵寿木的生态图,其外柔内刚的形态,简直能呼之欲出。难怪汪森大加赞叹。

然而接下来四句汪似乎理解错了。他说:"'循玩'四句,写扶杖意亦极醒露。"看来,汪森以为诗人砍下了一枝灵寿木做成了手杖,来帮助诗人行走。

读者不妨将最后两句,一气读下,"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安"作疑问副词,和"能"一道修饰动词"事",当译为"哪能干砍伐的事,将它用来帮助自己行走。"看来诗人是不忍心对灵寿木加以翦伐的。

往前两句,"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循玩",作抚摩赏玩。那么诗人抚摩玩赏的是灵寿木,还是用灵寿木做成的拐杖。足,作"足以"解,联系上文诗人对灵寿木的描写,再联系下文"安能事翦伐",可知"循玩"的对象,应为蓬勃生长的灵寿木,而非用灵寿木制成的拐杖。"稍觉",不应理解为"稍微觉得",而应为"渐渐觉得",自己走路的步伐也轻松了。

还剩下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便是:诗人种植了灵寿木之后,为什么又不用它来作拐杖呢?

《植灵寿木》一诗中,有两点值得读者注意。一是种植灵寿木时,柳公被贬永州多年。被贬初期的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那种悲天悯人伤感,都已被岁月磨蚀。永州的山水,永州的人民已经和诗人的血肉融为一体。正是"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的心境,才奠定了创作享誉千古的"永州八记"思想基础和感情基调。二是对统治者诗人已不再寄有什么希望。对现实则有更多理性的认识。"敢期齿杖赐?"正是诗人这种认识的反映。所以植灵寿木的目的。不再于获得一条拐杖,而是对"之所以赐老者之杖"的一种冷峻的抗议,甚至是一种大胆的讽刺。"聊且移孤茎",活画出诗人植灵寿木的目的。

明白了这两点,再读诗人对蓬勃生长的灵寿木的细致刻画,在读者眼前出现的,就不仅是一棵灵寿,而更多地能感受到诗人的灵魂。读者才能深切地体会"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的深刻内涵。

鉴赏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因水土不服,或因江南湿气太重,患有“重膇”之疾。“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种仙灵毗》),看来有时脚肿得利害,为了能帮助行走,他的确使用过一条拐杖。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讲的是寻得灵寿木的过程。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因政治上遭迫害和永州恶劣的生存环境,三十多岁的人迅速衰老,对于过早的生出白发,诗人是很伤心的。《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云:“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树对衰翁。”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重新启用的希望已成为渺茫的梦,而永州山水和永州人对诗人的关怀和慰藉,使诗人渐次忘却了悲哀。而以一老翁自居,认真地做起了永州人来。

这一天,诗人又到郊外游历,倒映在明镜般的潇水里满头的花发。不仅没有让诗人伤悲,反而有了几份惬意。抬头望去,前方正有一长者,正扶杖慢行。那手中的一条拐杖,引起了诗人的兴趣,既然自己也是一白头老翁,拥有一条支节强劲的拐杖,也是再好不过的了。诗人加快步伐,追上长老。而后一番热情的对话,其详情今天无法得知,但从诗人行云流水般的诗句中,读者仍可感受到亲切友好的气氛。当然,最让诗人感兴趣的长老的拐杖,竟是由久闻大名的灵寿木制成的。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讲的是种植灵寿木的原因。

前两句,当倒过来读,诗人对自己正当年富力强,而不得拖展自己抱负、才华的处境,已没有了流放之初的激愤与哀伤。也明白自己过早衰老的原因,在于面对的艰难困厄的现实。“敢期齿杖赐?”表明了诗人对这一现实的清醒理解,虽然为此诗人付出了青春年华的代价。“聊且移孤茎”,在长老的指点下,诗人寻得灵寿木并挖得一枝,移栽至自己的住宅旁。这一举动,是诗人对统治者的彻底失望,也标明诗人在永期间,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汪森韩柳诗选》曰:“‘丛萼’四句,写物极能刻画。”“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写所植灵寿木成活、生长、开花的情景。从“竞秀”和“舒英”看,该灵寿木在诗人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的确令人欣慰。也可得知,诗人为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灵寿木枝条细而韧,故有枝条时从树上倒垂向下,突兀强劲的枝节,又常相对而生。好一幅灵寿木的生态图,其外柔内刚的形态,简直能呼之欲出。难怪汪森大加赞叹。

然而接下来四句汪似乎理解错了。他说:“‘循玩’四句,写扶杖意亦极醒露。“看来,汪森以为诗人砍下了一枝灵寿木做成了手杖,来帮助诗人行走。

读者不妨将最后两句,一气读下,“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安”作疑问副词,和“能”一道修饰动词“事”,当译为“哪能干砍伐的事,将它用来帮助自己行走。”看来诗人是不忍心对灵寿木加以翦伐的。

往前两句,“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循玩”,作抚摩赏玩。那么诗人抚摩玩赏的是灵寿木,还是用灵寿木做成的拐杖。足,作“足以”解,联系上文诗人对灵寿木的描写,再联系下文“安能事翦伐”,可知“循玩”的对象,应为蓬勃生长的灵寿木,而非用灵寿木制成的拐杖。“稍觉”,不应理解为“稍微觉得”,而应为“渐渐觉得”,自己走路的步伐也轻松了。

还剩下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便是:诗人种植了灵寿木之后,为什么又不用它来作拐杖呢?

《植灵寿木》一诗中,有两点值得读者注意。一是种植灵寿木时,柳公被贬永州多年。被贬初期的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那种悲天悯人伤感,都已被岁月磨蚀。永州的山水,永州的人民已经和诗人的血肉融为一体。正是“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的心境,才奠定了创作享誉千古的“永州八记”思想基础和感情基调。二是对统治者诗人已不再寄有什么希望。对现实则有更多理性的认识。“敢期齿杖赐?”正是诗人这种认识的反映。所以植灵寿木的目的。不再于获得一条拐杖,而是对“之所以赐老者之杖”的一种冷峻的抗议,甚至是一种大胆的讽刺。“聊且移孤茎”,活画出诗人植灵寿木的目的。

明白了这两点,再读诗人对蓬勃生长的灵寿木的细致刻画,在读者眼前出现的,就不仅是一棵灵寿,而更多地能感受到诗人的灵魂。读者才能深切地体会“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的深刻内涵。[2]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3]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视频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参考资料

  1. 植灵寿木 古诗文网
  2. 《植灵寿木》 古诗文网
  3. 植灵寿木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