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63年,由学会呼吸代谢组发展而来,各成员的研究方向涵盖植物初级代谢、次级代谢,萜类、生物碱[1]、苯丙类等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代谢组学和分析技术,酶的结构和功能,代谢工程等多个方面。由该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植物代谢国际会议”已成为国际植物代谢领域知名会议。
组织机构
主 任:黄继荣
副主任:李来庚、罗 杰、漆小泉
委 员:陈万生、陈 伟、黎胜红、廖志华、卢 山、罗志勇、庞永珍、尚 轶、宋金元、唐克轩、唐威华、王国栋、王 强、王晓武、王 瑛、王 勇、叶 敏、于 放、张春义、张 江、张 磊、张 鹏、张 鹏、张学斌、张 阳、赵 清、周奕华、周志华
相关资讯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学术研讨会召开
12月1日至6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学术研讨会召开。大会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办,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市中医院等机构承办。
会议整合“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两大学术年会,围绕中药资源学、植物化学、药理药效、次生代谢、合成生物学、中药材遗传育种等领域,就中药材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进行交流。
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张福生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展示国内外在药用植物与植物次生代谢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希望与会科学家加强交流与讨论,不断碰撞思想火花,进一步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和生产应用问题。佛山市副秘书长、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昌群表示,作为岭南成药发祥地,佛山素有“广东成药之乡”等美誉。希望通过研讨交流,促进佛山乃至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代谢领域的融合发展。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药用植物栽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产业创新突破等问题开展讨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詹若挺表示,广东南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广东省南药发展潜力正当其时。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叶敏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糖基转移酶研究》主题报告中介绍,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为中药活性成分的制备提供了绿色高效的新途径。华南农业大学[2]生命科学院教授吴鸿分享了团队在新兽药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紫雏菊具有免疫增强功效,是提高畜禽免疫能力、改善生长性能、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亟待开发的天然兽药原料。
参考文献
- ↑ 你了解生物碱吗?试易得试剂知识_生物碱,搜狐,2021-08-21
- ↑ 华南农业大学到底有多大?,搜狐,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