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野丁香(木犀科、丁香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開花的種類——野丁香(木犀科、丁香屬植物)
野丁香,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花葉丁香SyringapersicaLinn.f.persica的花蕾。分布於我國甘肅、四川、西藏等地,北方部分地區庭園亦有栽培。原產中亞至歐洲。具有溫胃止嘔之功效。用於胃寒嘔逆,嘔吐。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野丁香
- 拉丁學名:Mirabilis jalapa 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石竹目
- 科:紫茉莉科
- 屬:紫茉莉屬
- 種:花葉丁香
形態特性
花葉丁香又名:波斯丁香。小灌木,高1-2米,或達3米。枝細弱,開展,直立或稍弓曲,灰棕色,無毛,具皮孔,小枝無毛。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6厘米,寬0.8-2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稀具1-2小裂片,無毛;葉柄長0.5-1.3厘米,無毛。花序由側芽抽生,長3-10厘米,通常多對排列在枝條上部呈頂生圓錐花序狀;花序軸無毛,具皮孔;花梗長約1.5-3毫米,無毛;花芳香;花萼無毛,長約2毫米,具淺而銳尖的齒,或萼齒呈三角形;花冠淡紫色,花冠管細弱,近圓柱形,長0.6-1厘米,花冠裂片呈直角開展,寬卵形、卵形或橢圓形,長4-7毫米,兜狀,先端尖或鈍;花葯小,不孕,淡黃綠色,着生於花冠管喉部之下。果未見。花期5月。
生長環境
分布於我國甘肅、四川、西藏等地,北方部分地區庭園亦有栽培。原產中亞至歐洲。
入藥部位:花蕾。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胃經。
功效:溫胃止嘔。
主治:用於胃寒嘔逆,嘔吐。
相關配伍
治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野丁香花、果一兩。水煎以蜂蜜兌服。(《中藥大辭典 下》)
採集加工:5月花未開放時採收,陰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4.5g。 [1]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溫胃散寒,降逆止嘔。主治胃寒嘔逆,嘔吐,胃粘膜充血等症。」
野生丁香茶的作用
如今,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都有很多胃病。但是,不僅要吃藥養胃,平時還要做好保養工作。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野生丁香茶,它擁有神奇的養胃暖胃功效。
丁香茶經過發酵和烘焙。丁香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其含量降低,因此對胃的刺激性降低。丁香茶可以養胃且不傷胃。經常喝加糖和牛奶的紅茶,可以消炎,保護胃粘膜,對潰瘍有一定的療效。
為了達到一定的養胃效果,建議丁香茶不要喝太多,茶的味道應該根據茶的量和排出的水量來調整。一般來說,可以放3-5克茶,茶與水的比例保持在50:1左右。因此,釀造的丁香茶一般色澤適中,飲用起來清爽甘甜。用敞口杯泡丁香茶,不要等到杯子裡的水都喝完了才補充熱水。當剩下大約1/3的水時,在每杯紅茶中加3次水。 [2]
野生丁香茶的作用
丁香茶具有健胃、減肥、激活人體正常細胞、解委,催眠、鎮靜抗急、偏頭痛、抗炎、抗胃潰瘍、消腫潰瘍的作用。
丁香茶已經成為花卉和草藥領域的「健胃劑」。這個名字得益於它卓越的養胃功能。丁香茶中獨特的丁香油、丁香、單寧酸和齊墩果酸能緩解腹部脹氣,增加胃液分泌和消化能力。
胃腸相連,丁香茶不僅調理腸胃,還能給腸道帶來極大的好處。丁香茶能抑制幽門螺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
丁香茶對腸胃有特殊的調節作用,所以在節日或大型晚宴後喝一杯亦舒堂丁香茶可以減少噁心和嘔吐,去除油膩,消除腹脹。
《中藥大辭典》:野丁香
拼音注音:Yě Dīnɡ Xiānɡ
別名:歷細(藏名)。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花葉丁香的花蕾。5~6月採收。陰乾。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態
落葉灌木,全株光滑無毛。葉對生,卵形,長1.5~3.5厘米,寬0.8~2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具柄。總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頂生;花藍紫色;花萼4裂,宿存;花冠漏斗形,4裂;雄蕊2。蒴果圓錐形。種子具翅。 [3]
性味: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溫胃散寒,降逆止嘔。治胃寒呃逆,嘔吐,胃粘膜充血等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5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
- ↑ 野丁香(木犀科、丁香屬植物)的信息介紹
- ↑ 野生丁香茶的作用桂鄉緣茶道
- ↑ 《中藥大辭典》:野丁香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