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陳憲副五十六韻述其歷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次陳憲副五十六韻述其歷履》是一首明朝古詩,在中華古詩詞源遠流長中,明朝是一個重要的時期,理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傳播。理學,作為儒學的一種形式,對明朝的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詩歌的內容上,也影響了詩歌的形式和風格[1]。
“ |
正氣今寥落,斯人喜在前。 詩書償夙志,科第占青年。 家世陳文范,才情李謫仙。 好賢常折節,重義不論錢。 棘寺初登仕,芳名眾所傳。 蕙蘭香入佩,翰墨慣開筵。 平法司刑典,脩辭陋太玄。 書林時踐蹂,文苑日聯翩。 道守宣尼轍,詩齊杜甫肩。 八荒歸眼界,一德在心田。 進秩僉台憲,乘軺向楚天。 先聲隨處滿,品物待春妍。 歲月勞行旆,湖山映畫船。 人誇真一手,功造上乘禪。 北覲恩重疊,西來路幾千。 親庭頻夢積,帝闕只心懸。 鼓瑟經湘浦,調琴和舜弦。 行攜清獻鶴,食有漢江鯿。 險徑雲邊度,佳吟石上鐫。 三苗雖異域,一視本同然。 不說居夷陋,還知務學先。 夜窗橫蠹簡,午篆裊龍涎。 秉筆能扛鼎,持身若涉淵。 廉勤諧眾論,威愛洽民廛。 俗易由風動,官閒覺地偏。 陽和真有腳,月露信連篇。 百度咸脩飭,何人敢矯虔。 清揚貪可激,善舉惡堪捐。 為國常思報,憂民不暇眠。 福星當道燦,卿月照人圓。 烏府惟栽柏,濂溪也愛蓮。 圜扉饒草色,絕徼息烽煙。 匡濟心何極,幽尋性亦便。 乾坤寧有礙,風月盡無邊。 白雪聊賡詠,浮雲任變遷。 坐留松下寺,渴飲澗中泉。 寶鏡光難掩,蒼筠老更堅。 物情推練達,至理盡覃研。 忠孝懷雙美,公私得兩全。 如京天咫尺,去路月嬋娟。 漢殿奔趍早,堯階拜賀專。 光華爭快睹,喜舞欲成顛。 宴錫宮壺灩,朝回曉騎連。 簫韶聞鳳鳥,冠佩近貂蟬。 家慶雙親老,衷情寸草牽。 王程甘跋涉,子職暫纏綿。 歲晏歸期迫,途長望眼穿。 馬前占喜鵲,車後載鳴鳶。 覽勝添新句,榮鄉是舊緣。 貴陽重按部,王政誕昭宣。 世治民應樂,時和序靡愆。 一方殊輯睦,寸慮尚勤拳。 未許三邊滯,行看萬里騫。 位兼名赫奕,身與道周旋。 剛直終無餒,公平自不偏。 勛庸從此大,千載耀山川。 |
” |
— [明代]祁順 |
理學對明朝詩歌內容的影響
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
在明朝,理學被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來看待,它要求人們遵守封建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因此,許多明朝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反映了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將詩歌作為某種社會意識的傳聲筒。例如,一些明朝詩人通過詩歌來宣揚理學思想,強調忠孝節義等傳統價值觀。
個人修養與道德實踐
理學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實踐,認為只有通過內心的修煉,才能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這種思想在明朝詩歌中得到了體現,許多詩人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了對個人修養和道德實踐的關注。
明朝詩歌中的理學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影響了詩歌的內容、形式和風格,也影響了詩人的創作思想和審美觀念。理學作為明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