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死灰完全熄滅的火灰,因其顏色為灰白色,用以形容類似的顏色。後人多用來形容人的面部表情或心情,表示絕望。[1][2]
目錄
基本詞義
【釋義】:
(1)指心境枯寂不動。
《莊子·知北游》:「心若死灰。」
(2)指失意頹廢的心情,沒有生機和希望。
杜甫《晚晴》詩:「洎乎吾生何飄零,支離委絕同死灰。」
基本解釋
1. [dying embers]
2. 完全熄滅的火灰,因其顏色為灰白色,用以形容類似的顏色
眼睛裡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七根火柴》
面如死灰
3. 形容激情已逝,心灰意懶,不再有感情的起伏
心若死灰
詳細解釋
1. 火滅後的冷灰。形容消沉、失望的心情。
《莊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唐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
元 吳氏 《寄外》詩:「千思萬想不成詩,心如死灰自得知。」
2. 形容顏色慘白。
《史記·滑稽列傳》:「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
唐 李白 《結客少年場行》:「 舞陽 死灰人,安可與成功!」
明 宋濂 《太白丈人傳》:「 文中子 面如死灰。」
王願堅 《普通勞動者·七根火柴》:「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裡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爆發着一種喜悅的光。」
3. 比喻敗亡的人或事。
唐 孫樵 《刻武侯碑陰》:「 武侯 獨憤激不顧,收死灰於 蜀 ,欲噓而再然之,艱乎為力哉!」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吳入郢於越入吳》:「死灰燃於 會稽 ,而太子斃於 姑蔑。」
其它含義
「死灰」是指燃燒後剩下的灰,如燃燒過的草木灰,煤灰等等,從表面上看沒有光亮,好像滅了,實際並沒有全部熄滅。因為可燃物質被加熱後,迫使物質中的分子和原子運動加劇,分子間互相碰撞產生熱量,隨着溫度升高,分子和原子激發向外輻射電磁波。隨着溫度升高,輻射強度增加,由長波段轉變為短波段。反之,溫度降低,輻射強度也隨之降低。
當物質達到着火點時,人眼能看到的電磁波就是光,當溫度在500-1200℃時,輻射暗紅色的光,1200-1500℃時,輻射藍,綠,黃,紅混合一起的白光。
因此,從火爐內剛掏出的灰燼,表面上不發光,但還有很高的溫度,經過風一吹,未燃盡之物,得到充足的空氣又繼續燃燒起來,容易引燃附近的可燃物,釀成火災。所以剛從火爐掏出的爐灰要用水澆滅或倒入桶內,防止「死灰」復燃。
核彈爆炸後所產生的輻射塵,因為有強烈的放射性,碰到會對生物有強有力的殺傷性,所以也被稱為「死灰」。
參考文獻
- ↑ 死灰造句_用死灰造句 - 漢語詞典古詩詞網
- ↑ 死灰的意思,死灰的近義詞,死灰造句和成語接龍聽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