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脈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毛脈楓 |
中文名稱:毛脈楓 拉丁學名:Acer pubinerve Rehd. 界:植物界 門綱: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科:無患子目、 科:槭樹科 屬:槭樹屬 英文名:Acer pubinerve Rehd. |
毛脈楓,學名 Acer pubinerve Rehd.,俗名:婺源槭、毛柄婺源槭、廣東毛脈槭、細果毛脈槭,異名:Acer wuyuanense Acer wuyuanense var. trichopodum Acer pubinerve var. kwangtungense Acer pubinerve var. apiferum Acer wilsonii var. chekiangense Acer sinense subsp. chekiangense Acer sinense var. pubinerve Acer sinense var. kwangtungense Acer angustilobum var. kwangtungense Acer campbellii subsp. chekiangense Acer wilsonii var. kwangtungense ,屬於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喬木,落葉喬木,高7-10米,稀達15米。樹皮深灰色,平滑。小枝圓柱形,無毛,當年生嫩枝淡紫綠色或淡綠色,長5.5-6.5厘米,直徑2毫米,多年生老枝灰褐色,皮孔稀少。冬 芽錐形;鱗片卵形,邊緣纖毛狀。葉紙質,基部近於心臟形,外貌近於圓形,長10-12厘米,寬11-14厘米,5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卵形,先端尾狀銳尖,產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東部。生於500-1200米的疏林中。 [1]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7-10米,稀達15米。樹皮深灰色,平滑。小枝圓柱形,無毛,當年生嫩枝淡紫綠色或淡綠色,長5.5-6.5厘米,直徑2毫米,多年生老枝灰褐色,皮孔稀少。
冬芽錐形;鱗片卵形,邊緣纖毛狀。葉紙質,基部近於心臟形,外貌近於圓形,長10-12厘米,寬11-14厘米,5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卵形,先端尾狀銳尖;
邊緣除近裂片基部全緣外其餘部分均具緊貼的鈍尖鋸齒,中裂片長6-7厘米,基部寬4厘米,側裂片長4-5厘米,寬3 3.5厘米,斜向伸展,基部的裂片較小,長1-1.5厘米,向側面伸展,凹缺鈍形;
上面綠色,干後橄欖色,下面淡綠色,被淡黃色短柔毛或長柔毛,沿葉脈更密;主脈5條,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微凸起,次生脈在下面微顯著,小葉脈不顯著;葉柄長5-6 厘米,密被淡黃色長柔毛。
花序圓錐狀,紫色,無毛,長6-7厘米;總花梗長3厘米;花梗細瘦,長0.5-1厘米。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開花在葉已長大以後;萼片5,淡紫色,長圓形,長2毫米;
花瓣5,白色、卵形、短於萼片;雄蕊8,在雄花中約與萼片等長,在兩性花中常較短;花盤無毛,位於雄蕊外側;子房密被淡黃色疏柔毛。
翅果嫩時紫色,後變淡黃色,小堅果凸起,長圓形,長8毫米,寬5毫米,翅長圓倒卵形或倒卵形,寬9-12毫米,連同小堅果長2.3-2.5厘米,張開成鈍角或近於水平。花期4月下旬,果期10月。
產地生境
產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東部。生於500-12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浙江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