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民间的传说也精彩(萧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民间的传说也精彩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民间的传说也精彩》中国当代作家萧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民间的传说也精彩

——记分乡的“土银”洞由来

若说起湖北宜昌的夷陵分乡,在历史长河中,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个乡镇,它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这里,你可看到当地丰厚的物产,欣赏它的独特地理位置。在这里,不仅山靑水秀,四季分明,而且环境优美。既有冬天的雪花飞扬;可感受到它的寒冷;也有春天的阳光明媚,分享到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快乐。当然也可感受夏日的炎热,绿荫的淸凉;还可赏识秋天的五谷丰登,品味满山的硕果飘香。这里,实在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当然,如果你仅停留在欣赏这些自然美景的层面上,那么,你还算不得是一个很了解分乡的人。因为你只看到了它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景的原始生态分乡。你还没有真正看到这里曾经是一个下从宜昌,上到远安南漳保康的物资转运中心、连接南北的交通驿站。在这里,不仅有商铺林立,物品充足的繁华闹市;而且在这里,大大小小的驿站旅店,茶馆酒楼,大街小巷,处处都繁华似锦,灯红酒绿。在这里,到这里来走亲访友的;耍钱显阔的;骑马坐轿当官的;穿金戴银的文人墨客;还有赤脚走路,敞胸露怀的凡夫走卒,以及挑担提篮前来做生意的人,如过江之鲫,你来我往,穿梭不息。十足是一个有很强时代感的社会化的人文分乡。

假若你有了这两个层面对分乡感觉认知的话,那也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了解分乡,懂得分乡的人。因为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民俗文化还十分发达,充满了神奇的故事。这里既有远古时期部落人群生活的遗址和遗迹,留下了难得的锅、盆丶碗丶灶和古老的原始生产工具,如石锛丶石铲以及大量的原始化石“燕子石”和石笋石柱,自然还有大量的时代产物如石窟(洞)与石屋。而且还受黄河中原文化和长江南方文化的影响,传承了古代巴楚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衣钵。还有古代战争之后留下的战争文化(如三国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于是更有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古代儒教私学的旧址,如宋理宗时期留下的大旺铺“文昌宫”旧址。还可看到大清时期,残留在南垭魏家坡,供有钱人读书的私塾“魏家坡老屋”。还有后来在民国时,在南垭杨家大院的官办小学“南院乡小学”;自然还有分乡场“财神庙”处的官办小学“分乡完全小学”,这些都是“儒学”教育最集中的地方,至今遗址尚存。还有那遍布于分乡各地的宗教文化建筑物遗址“寺、观、庙、宇”,更是佛道宗教留下的最后遗迹。

于是“儒、道、佛”三教并立,互为比肩。而且受楚文化的影响,此地民风盛行,民间的说唱艺术也极为发达,极具特色。如佛教文化中和尚们的“诵经礼佛”;还有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端公杠神”;以及民间办红白喜事时候出现的“皮影戏”、“花鼓戏”,以及逢年过节时的“玩龙灯,舞狮子”,“赶庙会”、“唱堂会”等活动,甚至连农民在田间干活,为提神鼓劲唱的“薅草锣鼓”歌,也都有板有眼,字正腔圆。让人觉得赏心夺目,悦耳动听,大显异彩。在这里,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还有民间故事,戏曲表演,以及绘画剪纸艺术等等,都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是难得的文化精神财富,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这里, 我就不去讲人们所知的民间传说故事了。只说一个至今还少有人知,但还在传讲的故事吧。故事的地点,不仅离分乡场集镇不远,还传闻已久,至到上一世纪七十年代还在继续传说的民间故事。它充满了无限趣味,具有神奇浪漫的色彩,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创造力。

记得小时候,我爷爷就跟我讲过这个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话说在分乡的萧氏大家族居住所在地,有一个的地方,叫“萧家嘴”。在离萧家嘴不远处,大约有一里左右的一个山岗,背北向南,小地名叫“庙子岗”。自古以来,这里,每年附近农户逢年过节时,要到这里敬奉土地爷。因而,建有一个土地庙。因此而取名叫“庙子岗”。而离土地庙向西北走200米左右后,便是一些农田和山坡,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再往下走一点点,就会看到许多古怪离奇的岩石,构成了悬崖峭壁,上面长满了树林杂草。如果登上这些悬崖峭壁,再向下鸟瞰的话,便会发现山脚的下面,便是滔滔不绝的黄柏河流,一望而触目惊心。由于长年累月的雨打风蚀,悬崖上的峭壁,似是神工鬼斧,天然而成。而就在这儿,居然还有一个天然石洞,紧靠农田。洞口宽约二米,高1.5米。且深不可测。据当地人讲,这里早先可以从上往下走到山脚河边,足有一两里路。因为冻暖夏凉,自然来此种田作地的农民,干活累了,就来此稍事休息。附近一些山鸡、野兔;猪獾、麂子一些野生动物,也往往光临此间,在洞里洞外,纳荫乘凉,遮风挡雨,更是常有的事。

据说,“土银洞”之名,来源很早。在当地人的传言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不知是那一个朝代,有一户萧姓人家,家有七八口人,以种田为生。这户人家中,有一老妇人,姓魏,长相一般。因没上学读过书,也不识字,与外人很少接触,更没什么见识。自嫁丈夫之后,就一直都是春天来了去种地,夏天到了去除草;秋天来了去收粮,冬天到了呢,不是上山打柴,就是居家织布,纳鞋做袜:采草喂猪。一年四季,都忙进忙出,很少空闲。于是,在春耕夏耘秋收田间劳作困乏之时,就没少到此洞稍事休息。起先见洞里有许多黑不溜秋的一些石块,小如鸡蛋,大如拳头,上面沾满了泥土。为方便坐卧,就把这些石头捡起来堆放一处,让歇息的地方宽敞一些,从没当一会事。只是偶尔有一回,用手把石头上的泥土一抹掉,竟然发现有一片白光,好看得很。但是,毕竟她没什么见识,也不知道这是天然的银矿,也就随地一丢,从未放到心上。

一晃又过了数年。有一年腊月的一天,她丈夫把生产的粮食和家里的织布等物,拿到集市去兑换一些日常用品,因为数量较大。换货以后,店铺老板就把换货结算剩余的东西折算为银子带回去,于是老妇人的丈夫也高兴的不得了。便在晚上吃饭的时候,不勉喝了点酒,就向妻子说:“今天的生意还算好,赚了些银子,你把它放好。等以后积攒多了,再来盖间大一点的房子或者去买点田,我们就好过日子了”。老妇人一听,自然很高兴。等丈夫把银子交给她一看,就说:“这那里是银子啊,不过跟土疙瘩石头一样吗”?丈夫一听,就说:“你见过银子吗?真实少见多怪。骡子下儿,不知贵贱。”老妇人却说:“我见过这样的石块,就在自家田边的石洞里。还真是不少呢。”丈夫一听,就迫不及待地说:“真的吗?你带我去看看吧。”于是,他们俩饭也不吃了,就立即让家里的人去睡觉。而他们俩夫妻呢,则不顾天黑路远,就悄悄地离开家门,带上口袋,拿着背笼,便高一脚浅一脚地趁夜色朦胧之时进了这个石洞。然后,丈夫拿出火镰石,把“火把”点燃一照,果见洞里堆得石块还真不少,而且每块石头似乎都有光,银光闪闪。于是他大喜过望。十二分高兴地对妻子说道:“啊,发财了。老婆子,快来用口袋装。你千万别告诉别人,说漏了嘴。”于是,两人摸着黑,袋装背驮,一直忙到天亮。不知搬运了多少回,才把洞里的银子背完。回家后,又从住房不远处,运了些土,把背回来的银子加以掩藏,生怕别人知道了似的。自古以来,就有“财不露白”这一古训。我想,这一家人也许早就心领神会,彻底学到家了吧。

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家人做得再好,也还有透露“天机”的时候。何况这一家自此以后,不仅盖起了两栋天井屋,还建起了四合院;买下了不少良田,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贵人家,儿孙们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于是乎,萧家捡到银子的消息就远传高名,名闻十里八乡了。还有,因为这个石洞出银子,而且银子上面还沾有泥土,便被后来的人取名为“土银洞”。这就是土银洞的地名由来。

故事说到这儿,本该结束了。但故事还远没完,似乎还有了新的发展。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时候,我参加了高考,到外地去读书并参加了工作。有一年,我放假回家过年,夜晚守岁的时侯,母亲又给我讲起了有关“士银洞”更传奇的故事来。

她说:在萧家嘴“土银洞”山对面的河那边,有一个地方叫“梅家坝”,是黄柏河流中一处深潭。此处正在“土银洞”的山脚下。在离河滩西边山坡上二三里地方,住着一户王姓人家。因为靠种田谋生,所以一家人仅能勉强糊口而已。于是,每逢年过节的时候,为了弥补家用不足,就利用手艺,不时给人家杀杀猪,赚点工钱。因此就有了“王杀猪佬”的绰号。他有三四个孙子,随着岁月演进,他们一个一地长大了。因家离河边比较近,就勉不了在暑天里,下河去洗澡摸鱼。一来二去,都成了水中好手。兄弟们也常在河中去嬉闹玩耍。一日,突见河中多了三个伙伴,高低不等。大的高约60一70公分;小的也有30一40公分长。于是王氏四弟兄就问他们从何处而来,家住何地,姓啥名谁。这三个玩伴也不在意,就说来自萧家嘴,家住土银洞。无父无母,常到河边来洗澡;也无名无姓。看见你们天天天来此洗澡,玩水摸鱼,好玩得很,因此,我们也来了,不如我们结为弟兄吧。只是我们比你们年纪大一些,如果你们不嫌弃我们,那么,就叫我们“银大哥”,“银二哥”“银三哥”吧。王氏兄弟一听,也当然乐意。自然每天在此相会,在一起捞鱼摸虾,游山玩水,很是投缘。而且每天分手离去的时候,都相互难舍难分。

一日,王氏四兄弟和银大哥、银二哥和银三哥在一起玩了大半天,要回家吃午饭了,银氏三兄弟也似乎不愿回家,要跟他们到家去玩。王氏四兄弟自然也很欢喜。等到家以后,不料被王氏兄弟的爷爷发现多了几个陌生人,而且通身都放着银光,知道这是天降宝物,哪里肯放过。于是,就问他们从哪里来。银氏三弟兄一看问话人,满身煞气,知道此人不怀好意,不可久留,于是便拔腿而去。似一阵风,一溜烟地逃走了。随后,老爷子自然就开始审问自己的几个孙子来。王氏四弟兄一见老爷子神态,便知道此事瞒不下去了,只好把他们与银氏三兄弟交往结义的事说了出来。于是王老爷子就开始心里盘算起来,打定注意要把这几个活宝贝弄到手。他告诉四个孙子说:“你们放心大胆地去与他们玩,结成好兄弟,然后引他们到家来吃饭喝水,睡觉休息。这样,你们就更加亲密无间了”。

于是,事情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了。自此,王氏四兄弟也照旧大胆地下河洗澡,与银氏三兄弟在一起打闹玩耍,更加亲密,如初结交时一般,不分彼此。银氏三弟兄也因此早忘了危险,渐渐放松了警惕。

有一天,王氏兄弟便邀请银氏三兄弟到家去玩。银氏三兄弟说:“去也可以,但是,只是你们要跟我们做三个一样大小的盒子,与我们身高一样差不多。然后放在最隐密的地方,不能见光。也不准告诉别人说我们的形踪。否则,我们处境就危险了。”王氏四兄弟就说:“你们放心吧,保证不误事。那就这样,我们回去作准备,明天来我们家好好玩。”

王氏四兄弟回家以后,自然也把他们与银氏三弟兄所说的话告诉给了珈爷爷。王老爷一听,当然高兴地不得了,就立即动手,做了三个木盒子,与银氏三兄弟身材一般大小。放在几个孙子床底下,单等银氏几弟兄到来时,再下狠手。

果不其然,第二天,王氏四弟兄又下河洗澡。与银氏三兄弟见了面,大家都玩得忘乎所以,直到太阳西下快落山了。最后,银氏三兄弟跟着王氏兄弟回家。银氏三兄弟做梦也没想到,一场飞来的大祸即在眼前。他们三兄弟刚一进门,躲在门后的王氏兄弟爷爷,便立即关上了大门,拿出了预先准备好的斧头,一斧一个,把银氏三兄弟的人头与身子一剁两段,都装进了木盒子,藏了起来。

“后来呢?他们又怎么样了呢?”我问母亲。母亲说:“我听人说,王氏兄弟的爷爷把银氏三兄弟都卖给了正在此地钻探的地质大队,被车运进了城,放到国家仓库里去了。当时,运走的时候,都装得严严实实的。连同钻出的矿石芯头放在一起,有好几十车,有专人押送,谁也不知道装在哪一车。究竟运到了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啊。至于王老爷的下场也得到了阎王的惩罚。”于是,关于“土银洞出银子”的故事,又有了更新鲜、更神奇的传说。就像老鹰长了翅膀一般,不径而走,声名远扬。于是,这个故事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诱惑力,让后来传说的人讲得绘声绘色,更加津津有味,连我这个生在此地,又长此间的乡间老百姓,也听得如痴如醉,不辨真假。几乎好几次我还去土银洞一探究竟,要观其真容。你看,这是多么地引人入胜,多么地富有传奇色彩啊!

哎,分乡的民间故事,你好有吸引力,好有想象创造力啊![1]

作者简介

萧源,萧启权笔名,男,湖北宜昌夷陵区分乡镇人,大学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