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永川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川龙属
图片来自ruten

永川龙属学名Yangchuanosaurus)是一种兽脚类恐龙,生存在中侏罗纪中国,化石发现于四川省大山铺组上沙溪庙地层,地质年代约为1亿6500万年前。

是当时该地的大型掠食动物,外表与体型类似同时代北美洲异特龙

除了永川龙以外,当地同时代的恐龙还有蜥脚下目峨嵋龙马门溪龙,以及剑龙下目嘉陵龙沱江龙重庆龙。永川龙目前包含两个种:模式种上游永川龙Y. shangyouensis)、自贡永川龙Y. zigongensis )。

叙述

永川龙是种大型兽脚类恐龙。上游永川龙的模式标本是一个长82公分的头颅骨,身长估计为8公尺左右[1]

而巨型永川龙的头颅骨可长达1.11公尺,被认为长10.8米,重3.4吨[2]。永川龙的鼻部有骨质瘤状物,类似角鼻龙。永川龙拥有巨大的尾巴,约占身长的一半长度。

发现与种

在1977年,中国四川省永川县(现重庆市永川区)进行上游水坝施工时,挖出一个几乎完整的身体骨骼、头颅骨(编号CV 00215),随后又挖出更多的化石。隔年,由董枝明等人正式描述、命名,这个标本被命名为上游永川龙Y. shangyouensis)。化石发现于沙溪庙组地层,地质年代约1亿6830万到1亿6350万年前,地质年代约侏㑩纪中期]。在1983年,董枝明等人将同一挖掘地点发现的完整身体骨骼、头颅骨(编号CV 00216),命名为第二个种,巨型永川龙(Y. magnus)。

董枝明最初命名这两个种时,根据体型大小而将它们命名为不同种,上游永川龙的眶前窝内只有一个洞孔,巨型永川龙的眶前窝内还有一个额外洞孔。在2012年公布的一份坚尾龙类种系发生学研究,提出上游永川龙、巨型永川龙是相同种,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个体差异、变异。至于两个种的颈椎形态差异,可能是来自于不同位置的颈椎。此外,两种的正模标本非常类似。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提出永川龙与中棘龙是相同属,但此理论没有获得其他科学家的支持。

在2012年,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不含头颅骨被编入上游永川龙,这个化石被发现于自贡市的伍家坝,属于下沙溪庙组地层。董枝明在1978年建立为四川龙的新种,盐都四川龙S. yandonensis),由于当时没有详细的研究过程,所以是个无资格名称。董枝明在1983年将这化石改归类于甘氏四川龙S. campi);甘氏四川龙当时是个疑名,化石只有四颗牙齿。

在2001年,Daniel Chure提出编号CV00214标本应该建立为新物种,当时非正式命名为董氏四川龙("S. dongi"),或应该归类于自贡四川龙(S. zigongensis)。在2012年,其他研究人员提出这些化石无法被归类为相同种,因为甘氏四川龙的牙齿缺乏可鉴定特征。

此外,编号CV00214标本、自贡四川龙没有共同的自衍征,而且后者来自于不同年代的上沙溪庙组地层,因此两个不应该是相同种。根据种系发生学分析,编号CV00214的最近亲是上游永川龙,因此研究人员将这个标本归类于上游永川龙;研究人员并发现自贡四川龙是上游永川龙的近亲,因此将该种改归类于永川龙的第二个有效种,自贡永川龙Y. zigongensis)。

自贡永川龙目前有四个化石,正模标本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左上颌骨、两颗牙齿、以及一个左后肢,这些化石都是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下沙溪庙组地层,地质年代为侏㑩纪中期。最初在1983年被命名为自贡四川龙,之后在2012年被改归类于永川龙。

参考文献

  1. Dong, Zhiming; Zhang, Yihong; Li, Xuanmin; Zhou, Shiwu. A new carnosaur from Yong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PDF). Ke Xue Tong Bao. 1978, 23 (5): 302–04. 
  2. Paul, Gregory S. Eustreptospondylids and Metriacanthosaurs.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Simon & Schuster. 1988: 286–93. ISBN 067161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