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士擇所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文
漢自中平黃巾之亂,天下震擾。士大夫莫不擇所從,以為全身遠害之計,然非豪傑不能也。荀彧少時,以潁川四戰之地,勸父老亟避之,鄉人多懷土不能去,彧獨率宗族往冀州,袁紹待以上賓之禮。彧度紹終不能定大業,去而從曹操。其鄉人留者,多為賊所殺。袁紹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獨往荊州,劉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從本初,避爭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黷近,久而不去,讒慝將興。」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為表所害。曹操牧兗州,陳留太守張邈與之親友。郡士高柔獨以為邈必乘間為變,率鄉人慾避之,眾皆以曹、張相親,不然其言。柔舉家適河北,邈果叛操。郭嘉初見袁紹,謂其謀臣辛評等曰:「智者審於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難與共濟大難,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評等曰:「袁氏今最強,去將何之?」嘉不復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見,與論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杜襲、趙儼、繁欽避亂荊州,欽數見奇於表,襲曰:「所以俱來者,欲全身以待時耳。子若見能不已,非吾徒敢。」及天子都許,儼曰:「曹鎮東必能濟華夏,吾知歸矣。」遂詣操。河間邢顓在無終,聞操定冀州,謂田疇曰:「聞曹公法令嚴,民厭亂矣,亂極則平。請以身先。」遂裝還鄉里。疇曰:「顓,天民之先覺者也。」孫策定丹陽,呂范請暫領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眾,豈宜復屈小職!」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將軍者,欲濟世務也。譬猶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敗,此亦范計,非但將軍也。」策從之。周瑜聞策聲問,便推結分好,及策卒權立,瑜謂權可與共成大業,遂委心服事焉。諸葛亮在襄陽,劉表不能起;一見劉備,事之不疑。此諸人識見如是,安得困於亂世哉!
譯文
漢朝自中平年間黃自軍之亂起,天下動盪不寧,士大夫沒有人不選擇跟隨的對象的,以此作為保全自身遠避禍害的策略,然而不是英豪俊傑不能做到這一點。荀彧年輕的時候,認為穎川是四面開闊易受攻擊的地方,勸鄉中父老趕快避開此地,鄉里的人多懷念故土不能離去,荀彧獨自帶領同族的人前往冀州,袁紹以對待上等賓客的禮節對待他。荀彧思量袁紹最終不能成就大業,就離開他而跟隨了曹操。荀彧的同鄉人留下來的,多被亂軍殺了。袁紹派使者迎接汝南的士大夫,和洽卻獨自前往荊州,劉表以對待上等賓客那樣的禮遇對待他,和洽說:「我不跟隨袁紹的原因,是為了避開紛爭之地。昏亂社會的君主,就能經常接近,長時間不離去,讒言邪念就會興起。」於是向南到武陵去,那些留下來的人多數被劉表殺害。曹操在兗州為兗州牧時,陳留太守張邈跟他是親友。郡士高柔卻認為張邈一定會趁機會進行叛變,就打算帶領鄉人避開他,眾人都認為曹操和張邈相互親密,對他的話不以為然。高柔全家到了河北,張邈果然反叛曹操。郭嘉初次見到袁紹,對他的謀臣辛評等人說:「聰明的人對衡量他的主人是慎重的,袁紹頭緒繁多,不得要領,喜歡圖謀,卻不能決斷,很難跟他一起渡過大難,吾打算再次行動另找主人,你們怎麼不離去呢?」辛評等人說:「袁氏現在是最強大的,離開他將往哪兒去呢?」郭嘉不再說話,於是離開,依附了曹操。曹操召見了他,跟他談論天下大事。郭嘉出來後說:「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 杜襲、趙儼和繁欽在荊州躲避戰亂,繁欽在劉表面前多次顯示出奇才,杜襲說:「我們一起來的原因,是想保全自身好等待時機而已,您如果不停地表現才能,就不是我們這一類人。」等到天子在許昌定都,趙儼說:「曹操一定能成就天下大事,我知道歸順誰了。」於是投奔了曹操。河間的邢顓在無終時聽說曹操平定了冀州,對田疇說:「聽說曹操法令嚴明,百姓已經厭惡戰亂了,亂到極點就會安定。我請求先去投靠他。於是收拾行裝回到故鄉。田疇說:「邢顓是知道天命的人中的先覺者。」孫策平定了丹陽,呂范請求暫時兼任都督,孫策說;「您已經有了大批人馬,哪能再讓您屈任小職位呢!」呂范說:「我現在捨棄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想濟助社會。就如同同乘一條船渡海,有一件事不牢靠,就會共同受到它的破壞,這也是我自己的盤算,不僅僅是您的。」孫策聽從了他。周瑜聽說孫策的名望,就辭絕結交的好友;等到孫策死後孫權即位,周瑜認為孫權是可以跟他共同成就大業的人,就一心為他服務了。諸葛亮在襄陽時,劉表不能夠起用他,但他一見到劉備,就毫不遲疑地為他服務。這些人有這樣的卓識遠見,怎麼會在亂世中遭到困厄呢?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漢士擇所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
- ↑ 《容齋隨筆》中的8句經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哲理!,搜狐,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