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湯和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湯和墓古蹟園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東郊曹山。這座墓室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開國大將湯和的,現在是蚌埠市著名的風景名勝。

墓室是依山傍水的大型磚石建築,墓前有眾多石象生,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武士,粗獷而又流暢[1]

歷史背景

今天的湯和墓墓園,莊嚴肅穆,松風如濤。作為功臣封王者,湯和的墓葬規制享受了明朝臣子的最高規格。在墓前神道的最南端,立有一座高為6.35米的神道碑。但令人費解的是,原來刻在石碑上長達數千字的碑文,已被人逐字鑿去。究竟是何年何代何人所為,至今仍無定論。

業界認為是,碑文的作者方孝儒在建文帝在位時曾任翰林侍講博士,深得器重。建文四年五月,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命他起草登基詔書,他擲筆於地,拒不受命。朱棣用滅九族來威脅他,可他回答說,「雖滅十族,亦不附亂!」結果被殺,除滅九族外,還殺他的學生,以成十族,株連至死者870餘人。《明史》本傳中明確記載:「永樂中,藏孝儒文者,罪至死。」因而當年由方孝儒撰寫的碑文也要鑿去……而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所為。當時湯和墓周邊區域均為鳳陽府屬地,李自成起義軍在這裡的破壞活動頻繁,而且湯和墓周圍的明代墓碑也有類似被鑿去碑文的現象。

在長達225米的神道盡頭,坐落着湯和墓享堂。今天人們看到的享堂大殿,是一座三開間木結構歇山式仿宋建築。湯和墓為明代墓葬,為何享堂的建築風格卻來自宋代?原來,在1973年文物工作者對湯和墓進行考古發掘之前,這裡所有的地面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在多方查詢文獻資料未果的情況下,考古人員從原享堂遺址清理髮掘出了一部分建材殘件。經過反覆論證,專家認為,明代統治時間較短,加之年年征戰,很難形成特有的建築模式。因而明代初期的建築形制和構造特點,仍然沿用宋代風格。享堂之北便是湯和墓墓冢。今天,人們從位於享堂內的墓道口下行,便可進入墓室[2]

文物簡介

墓面對龍子河,背負曹山峰,水光山色,交相輝映,墓室是一座依山構築的大型磚石單券式建築物。高3.米,寬3石6米,面積約40平方米。墓南神道,長225米,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馬、羊、獅、武士,雕刻線條流暢粗獷,當代古建築學家認為,此系明初石刻中的精品。現己劃入蚌埠市的龍湖公園。

文物結構

古墓往南幾步之遙有一大殿,古樸巍峨,宛如一尊崛起的巨石。其占地面積為98平方米。系三開間木結構歇山式仿宋建築。大殿正中門眉上懸一牌匾,上題「享堂」二字。享堂高6、5米,寬12、2米,深8、4米。享堂內坐北朝南矗一神龕,龕內立一長方形祭祀牌位,黑底白字,上書「明東甌襄武王湯和靈位」。

考古資料記載,此處正是湯和墓享堂舊址所在地。原享堂始建於1392年——1395年間,經數百年風雨滄桑,其地表建築原形早已蕩然無存。從1973年至1998年,經考古工作者二十餘年的發掘、調研、論證,享堂舊址和地下珍貴遺存才得以最終定論,從而使其重建工作有了科學依據。

視頻

湯和墓 相關視頻

明朝開國元勛湯和墓尋古,墓穴冰火兩重天。
朱元璋厚葬好友湯和,沒多久其墓就空空如也,專家見狀卻無比驚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