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汤国安 | |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 | |
出生 |
1961年6月 浙江宁波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名作品 |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数字高程模型教程》,《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
汤国安 (1961年6月 - ) 男, 浙江宁波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员会常委,民盟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1]、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委会副主任等。
1985年西北大学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得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近年来,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特别在空间分析、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基于DEM的黄土地貌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863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一项重点项目),及多项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在德国Springer出版社和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出版全英文科研专著两部,其它学术著作7部,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
在教学上,汤国安主持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编写的多本教材分别被被遴选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人物经历
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而后获西北大学地图学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5年赴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留学并于1998年获该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从事高级访问学者研究。
2001-2003年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
2004年调动到南京师范大学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汤国安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GIS空间分析技术、高性能地学计算、数字地面模型、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以及黄土高原地形信息图谱等。
汤国安教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字高程模型不确定性、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城市表面建模及分析、平原微丘区高保真数字地形建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获奖记录
2014年,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1年,"高保真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及应用技术研究"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奖,排名第一);
2009年,"把握新兴学科特点、推进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课程与教材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授予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杰出人才"[2] ;
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9年,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
2008年,"多源空间数据挖掘"获中国测绘学会、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获江苏省教学名师;[4]
2007年,"基于精品化战略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数字高程模型不确定性及其对应用的影响"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主要贡献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863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一项重点项目),及多项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担任职务 | 基金类型 |
2015-2018 | 基于DEM的黄土沟壑谱系研究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2-2015 | DEM地形纹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2013 |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空间格局研究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10-2012 | 数字地形分析并行技术与中间件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科技部863重点课题 |
2009-2010 | 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空间分析 | 协作课题负责人 | 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 |
2007-2009- | 高保真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 |
2007-2009- |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地面坡谱研究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3-2005 | 不同空间尺度数字高程模型地形信息容量与转换图谱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2-2003 | 多源空间信息数据挖掘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科技部863课题 |
2000-2002 | 数字高程模型不确定性及其对应用的影响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出版研究专著及教材
汤国安,李发源,杨昕,熊礼阳,《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5
TANG Guoan ,《A Research on The Accuracy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 2000.7
Qiming Zhou, Brian Lees, Guoan Tang,《Advanced in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Springer Press, 2008;
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8
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4
汤国安,李发源,刘学军《数字高程模型教程》,科学出版社,2010.5(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汤国安,赵牡丹,杨昕,周毅《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7
杨昕,汤国安,《ERDAS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
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盛业华,王春,张婷《地理信息系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4;
汤国安,张友顺,刘咏梅,谢元礼,杨昕,刘爱利《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科学出版社,2004.4 ;
汤国安,陈正江,赵牡丹,刘万青,刘咏梅,《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10;
汤国安,赵牡丹,《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0.10
汤国安,《计算机地学分析与制图》,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9
发表论文(选20篇)
汤国安. (2014)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地理学报 9:1305-1325
Tang Guoan, Li Fayuan, Liu Xuejun, Long Yi, Yang Xin. (2008) Research on the slope spectrum of the Loess Plateau,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5(1):175-185.(SCI检索)
Xiong L.-Y., Tang G.-A., Li F.-Y., Yuan B.Y., Lu Z.-C. (2014). Modeling the evolution of loess-covered landform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using a DEM of underground bedrock surface. Geomorphology 209(0): 18-26. (SCI检索,通讯作者)
Xiong L., Tang G., Yan S., Zhu S., Sun Y. (2014), Landform-oriented flow-routing algorithm for the dual-structure loess terrain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8(4): 1756-1766. (SCI检索,通讯作者)
Zhu S., Tang G., Xiong L., Zhang G. (2014). Uncertainty of slope length derived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1(5): 1169-1181. (SCI检索,通讯作者)
Fang X., Tang G., Li B., Han R. (2014)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Patter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t Town Scale. PLOS ONE 9(10) (SCI检索,通讯作者)
Xiong L., Tang G., Yuan B., Lu Z., Li F., Zhang L. (2014). Geomorphological inheritance for loess landform evolution in a severe soil erosion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7(8): 1944-1952. 《熊礼阳, 汤国安, 袁宝印, 陆中臣, 李发源, 张磊. 2014.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重点流失区)地貌演化的继承性研究.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44: 313–321》 (SCI检索,通讯作者)
Hu Z., Tang G., Lu G. (2014) A new geographical language: A perspective of G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1(4):689-704.24(3): 560-576. 《胡最, 汤国安, 闾国年. (2012). GIS作为新一代地理学语言的特征. 地理学报 7:867-877.》 (SCI检索,通讯作者)
Yan S., Tang G., Li F., Zhang L. (2014) Snake Model for the Extraction of Loess Shoulder-line from DEM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1(6): 1552-1559. (SCI检索,通讯作者)
Xiaodong Song, Guoan Tang, Fayuan Li, et al. (2013) Extraction of Loess shoulder-line based on the parallel GVF snake model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China. Computers& Geosciences 52(11-20). (SCI检索,通讯作者)
Jianyi Yang, Guo-an Tang, Min Cao , Rui Zhu. (2013) An intelligent method to discover transition rules for cellular automata using bee colony optim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10): 1849-1864. (SCI检索,通讯作者)
Ling Jiang, Guoan Tang, Xuejun Liu, et al. (2013) Parallel contributing area calculation with granularity control on massive grid terrain datasets. Computers & Geosciences 60: 70-80. (SCI检索,通讯作者)
Min Cao, Guo-an Tang, Fang Zhang, Jianyi Yang. 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positive–negative terrains in a small loess watersh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7): 1349-1363. (SCI检索,通讯作者)
Yiqun Xie, Guoan Tang, Shijiang Yan, Hui Lin. (2013) Crater detection us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1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10(4):885-889. (SCI检索,通讯作者)
祝士杰,汤国安,李发源,熊礼阳. (2013)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面积高程积分研究[J].地理学报7(68):921-932. (通讯作者)
Tao Y., Tang G., Strobl J., et al. (2012)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Detecting of Landform based on Improved 3D Lacunarity Model.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2(1):88-96. (SCI检索,通讯作者)
YANG Xin, TANG Guoan, XIAO Chenchao, GAO Yiping, ZHU Shijie. (2011) The scaling method of specific catchment area from DEM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1(4):689-704. (SCI检索,通讯作者)
Zhou Yi, Tang Guoan, Yang Xin, Xiao Chenchao, etal. (2010)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 on northern Shaanxi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 64-76. (SCI检索,通讯作者)
杨昕,汤国安,刘学军,李发源,祝士杰. (2009) 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地理学报 09:1058-1070. (通讯作者)
Yang Xin, Tang Guoan, Xiao Chenchao, Deng Fengdong. (2007) Terrain revised model for air temperature in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DEMs, A case study in Yaoxian county.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17(4): 399-408. (SCI检索,通讯作者)
视频
来自GIS大咖的邀请——汤国安教授 2018年11月2日发布
参考来源
-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院长汤国安教授应邀为我院做学术报告 山东师范大学网, 2014-06-30
- ↑ 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南 ,圣才学习网
- ↑ 汤国安教授被评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2009-08-31
- ↑ 汤国安 名人简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