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三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沅陵三塔 |
中文名: 沅陵三塔 屬 性: 七層八方 矗 立: 沅江三個不同河段 類 型: 「三塔一線」的景觀 |
沅陵三塔均為七層八方,矗立於沅江三個不同河段,鳳鳴塔(也叫鳳翔塔)亭立於沅水南岸香爐山頂,龍吟塔聳立於沅陵縣城東郊10里外的河漲洲上,鹿鳴塔的位置最高,挺立在河漲洲東面的鹿鳴山上。三塔相距並不遠,由西南至東北,分別是鳳鳴、龍吟、鹿鳴,遠遠地排成一條斜線,多少個歲月逝去了,多少個朝代湮滅了,三座白塔就這樣一直默默以目光相望,以天籟相和——鳳鳴和着龍吟,龍吟喚着鹿鳴。[1]
在湘西沅陵,有一個「三塔一線」的景觀,一直以來不為外界所知,也算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吧。
說到三塔,自然會想起大理的崇聖寺三塔。然而前者渾身上下無不彰顯着皇家氣派,與你的心隔得太遠,沅陵三塔通體流露出來的則是平民氣質,用時髦一點的話來說,充滿着草根的味道,卻正是你喜歡的。
現在,你順江流而下,一一造訪三座古塔,叩響塵封的記憶。
第一站自然是位於縣城南岸的鳳鳴塔。它建於明萬曆年間,塔身以青磚砌體,白粉敷面,身材勻稱立於寬闊的八方形台基上,讓你不禁想起立舞於玉盤的飛燕。塔前圓拱門的上方,嵌着一方橫額,「鳳鳴塔」三字已經斑駁,透出年代的久遠。每一層檐面皆布筒板瓦,檐口施勾頭滴水,檐角微翹,如美人云鬟卷卷,衣袂飄飄,每一層九個檐角下,原本應掛有精緻的銅鈴,像雲鬟下的金釵,風乍起叮噹作響,如天奏梵音,如今大部分卻已如花般凋零,不知所蹤,只在頂上的一層,寂寞地呆着三兩個,卻再也不能吟唱,竟是一幅美人遲暮的景象,讓你油然升起一種憐惜之意。
攙着顫悠悠的扶手,側倚身子,幾乎與梯面平行,你上了塔,帶着一種虔誠。一層一層,空間越來越窄,攀登也越來越艱難,但你還是堅持着往上,往上,其實你也知道,上面,也並不會有什麼讓你眼前一亮的物事。在每一層,你都會略作停留,審視塔內,然而充斥眼帘的是粉牆上「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愛某某」的刻痕,你微微的有些心痛,不忍再看,只得向塔外張望。每一層的三個拱形窗,像三副畫框,刪繁就簡,框住了迥異的風景,呈現給你,而隨着樓層的攀升,視角上移,時而是迷濛的遠山,青翠的近樹,時而又是碧波瀲灩,芥舟往來穿梭,景致又各各不同,且竟又是活的風景,方才的不快於是被輕輕地抹去了。在最高的一層,竟看見遠處的龍吟塔立於水中央,隱隱綽綽地,像是在向你發出邀請,於是你匆匆與鳳鳴作別,租上一隻小機船,直奔河漲洲而去。
棄舟登岸,腳底一踏上這塊土地,就觸醒了你心靈深處的回憶。因為五強溪水電站的修建,湖區水位升高,河漲洲面積大大縮小,顯得逼仄得很。從前可不是這樣,少年時來洲上野炊,江邊曾有一塊極大的草坪,草坪外是一片平坦的鵝卵石,直鋪入河底。你們用幾塊隨處撿來的殘磚架起鍋灶,切的切,煮的煮,炒的炒,好不熱鬧。如今草坪已被覆蓋,鵝卵石也長眠於水底,但你似乎能感覺到那些歡聲笑語就隱藏在水下,像魚兒,似乎一聲呼哨,就會爭相躍出水面。
唯一如當年般老舊的,就是這座龍吟塔了。龍吟塔身形與鳳鳴塔基本沒什麼兩樣,只是其頂用黃銅製成,每一層八個稜角上,都鑲嵌着形態各異的佛像,做工比鳳鳴塔更精細。可惜地上的一層,白灰敷就的牆體已經剝落了許多,裸露出幾塊老磚來,越發顯得孤寂荒涼。
龍吟塔迎面扼住滔滔的沅水,其所處地勢最低,卻是三塔之中最高者,它高達42米的身軀,崢嶸碧落,上捫日星,下鎮江河,竟引得少年周佛海直欲「倒提龍吟權作筆,問天能寫幾多行」了。至今在龍吟塔內,還留有周佛海另一首豪情萬丈的詩:
登高把酒酹神龍,
拔劍狂歌氣似虹。
敢以清流攔巨浪,
恥居窮壑伴奇峰。
怒濤滾滾山河杳,
落木蕭蕭宇宙空。
不盡沅江東逝水,
古今淘盡幾英雄。
1921年7月,周佛海作為旅日代表參加了中共「一大」,會後又臨時代理陳獨秀的總書記職務,但後來由於其私心過重,退出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最終淪為第二大漢奸,對他個人,對他的家鄉沅陵,對龍吟塔,都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龍吟塔的微妙,不到夜晚,是很難體會得到的,白天,塵世的喧囂掩蓋了它。一旦入夜,萬籟俱靜的時候,孤身躺在床上,聽那拍岸的濤聲宛若龍吟一般,仿佛就在枕畔,洗着你心上的風塵,在你靈魂深處滌盪不已。這時,你又要感謝那三個愚蠢的盜寶賊,若不是他們,你不會夜宿洲頭,怎麼可能感悟得到這妙處?
那已是幾年前的事了。三個「慕名」而來的外縣人,乘夜上了河漲洲,卻並沒有夜賞龍吟的雅興,操着鋤頭就在塔內辛苦勞作了起來——聽說,龍吟塔內埋藏一對金鴨子,這可是無價之寶呀。
挖了很久,非但沒能刨出金鴨,連根鴨毛也沒撈到,倒是驚動了周圍的村民,一通追堵攔截,將三人抓了個正着。就是為辦這個案子,你濃夜乘船上了河漲洲,聽到了那難得聽到的龍吟之聲。
其實金鴨子還是有的,卻不是在塔下,而是在傳說里,在鄉民的心裡。這對金鴨鳧在水面,托起了小洲,所以小洲雖小,卻能隨河水起落,總也淹不着。五強溪電站修建後,水面極度上升,總怕小洲會沉入水底,成為魚蝦的宮殿,最後還是天遂人願,洲依然浮在江心,塔依然立於洲頭,沒有留下遺憾。
不知何時,已經飄起了毛毛細雨,你向東面望去,就看見了鹿鳴山上的鹿鳴塔,透過雨簾和河面裊裊蒸騰的霧氣,這塔似有非有,似殘未殘,似倒未倒,又別有另一番風味。鹿鳴塔的歷史傳說比龍吟鳳鳴都早,竟不知建於何朝何代。塔本也有七級,但因其地勢較高,建成後頻遭雷擊,屢塌屢建,屢建屢塌,終只能是座半塔。雨漸漸大了起來,遠處的鹿鳴塔也漸漸消逝在空濛的山色里,看來,這一次又將與鹿鳴塔無緣了——似乎,鹿鳴塔又只能在雨中這樣遠遠地觀賞吧?如近到跟前,見到半截殘塔,幾根朽木,一地爛瓦,心只怕會隱隱作痛的。
回到船艙里,你思索着,沅陵三塔為何要沿沅江排成一條斜線呢?真是為了鎮住沅江里的孽龍,不讓它興風作浪嗎?而你寧願相信,三塔一線,是因為傳說中的龍與鳳與鹿彼此一心,相望相守。
傳說,天帝的女兒思凡下界,愛上沅江的龍太子,在沅水河畔的一艘小漁船上私訂了終身。王母把女兒貶謫到凡間,成為一隻孤苦無依的鳳凰。
王母以為這樣一來,女兒定會回心轉意,哪裡想到,鳳凰並不領母后的情。王母頓時氣急敗壞,決定對下界施以更嚴厲的刑罰。於是,洪水流沙,天火飛蝗,時不時降臨到這個世界。王母哪裡想到,鳳與龍竟帶領着眾生靈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頑強地活了下來,並不向母后低下那顆微小而高貴的頭顱。
作為懲罰,龍太子被攔江鎮於江心,鳳凰的翅膀也被天兵鉚上了天釘,牢牢地鎖在距龍不遠的河岸上,王母要讓龍與鳳彼此看着對方受苦。
龍與鳳就這樣彼此痴痴地相望相守,身體不能相聚,肌膚不能相親,然而他們的精魄卻超越了時空,不離不棄,纏綿纏繞,漸漸合二為一,隨風飄到對面的鹿鳴山上,正好被一匹山間遊蕩的小鹿吸納進了丹田。
王母在繼續施展她的淫威,又降下了一場瘟疫。龍與鳳心急如焚卻無能為力,然而那小鹿像是通了靈性,口裡含着一枝據說可以辟疫的野花,幫助鄉民們安然度過劫難。
自然,噩運也馬上降臨到了小鹿的頭上。
漸漸地,龍化成了江心的一塊小洲,鳳凰呢,化成了一帶青翠綿延的山脈,小鹿則化成了一座小山峰,他們伸長的脖頸,慢慢地化成了三座高塔,饒是這樣,王母還不肯放過他們——那屢遭雷劈的鹿鳴塔就是見證。然而,王權傷害得了身體,卻永遠俘獲不了心靈,如果你仔細聽——用心而不是用耳——依稀仍可聽到龍、鳳以及鹿鳴之聲相互唱和——那是龍、鳳、鹿三顆不屈的心靈在交融,相濡以沫。
因為這個悽美的傳說,你在心底刻下了沅陵三塔的印記,淡淡的,卻是永遠。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經典討論】:沅 陵 三 塔 ,搜狐 , 2019-05-09